美章網 資料文庫 文藝學教材建設范文

文藝學教材建設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藝學教材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實驗,自20世紀80年代初業已開始,1993年,以“文學批評”課程為代表的“文藝學教學體系的開拓與改建”獲第一屆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我國文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西方各種文化思潮和批評流派被大量引進,傳統的藝術形式讓位于各種綜合的媒體實驗,電視的普及使整個人類生活視象化,這些社會現象帶來了青年學生接受心理的變化,面對當代文化現象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由于高校原有文學概論課程的理論體系相對滯后和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輕視,使文藝學教學與學生思想實際出現較大的距離,如何有效地引導青年學生選擇和鑒別當今各種文化和文學現象,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幫助學生建立開放的文學觀念,提高學生參與文學批評實踐的能力,是擺在高校文藝學教學乃至文科教育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此,華中師大文藝理論教研室作了認真思考和探索,進行了一系列的教改課題研究,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大膽改革,在文藝學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2001年,以文藝學課程體系改革為代表的/“文化環境變遷與文藝學課程改革”獲國家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年,作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的《文學文本解讀》、《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原理》系列教材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一、課程的結構性調整

文藝學作為中文專業二級學科,擔負著傳授文學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文藝觀念!訓練學生理論思辨能力和評論寫作能力等任務。而高校原有的文藝學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問題,文學概論和馬列文論、美學概論這三門必修課之間內容多有重復,缺乏遞進關系。1982年,“文學批評”作為選修課開設,并于1986年升為大學本科必修課。90年代以來,從文藝學在整個中文系課程結構中的定位出發,教研室結合教學實踐和當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文藝學課程體系再次作了結構性調整"在合理安排教學時數的前提下,將文藝學的必修課設定為“文學文本解讀”、“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三門,從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和提供初步的文學常識入手,進而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文藝理論基礎知識,第三階段則重點培養學生從事文學批評的實踐能力。現分述如下:

“文學文本解讀”:中文專業一年級上學期開設,每周二學時。該課程選取中外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引導學生閱讀、欣賞,進而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文學理論知識。在講授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心態,盡可能消除中學應試教育和社會低俗趣味的負面影響,使大學一年級學生完成從中學的語文學習到中文系的文學研究的轉變,為他們下一步學習文學理論、文學批評課程打下基礎。

“文學理論”:中文專業一年級下學期至二年級上學期開設,每周二學時。該課程以文學基本范疇和基礎理論為重點,簡明系統地講授文學的特征、功能、創作、傳播、接受和發展的規律等,幫助學生確立開放的!發展的具有兼容性的文學觀念。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文藝理論基礎知識,注重對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理論思維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文學批評”:中文專業三年級上學期開設,每周三學時。該課程主要講授文學批評的性質、文學批評方法、文學評論的寫作等內容。教學中突出文學批評當代性和對話性的特色,一方面努力展示當代文學批評的最新成果,同時又提示學生在吸收各種理論的合理因素時應識別其極端性和片面性。該課程強調實踐性,通過講授批評方法的操作層面,有效地指導學生從事批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評論文學現象的實際能力。由此,我們在文藝學課程設置上逐步形成了以文學欣賞為基礎,以文學基本原理為指導,以文學批評學為特色的教學格局。文藝學的其他課程如馬列文論、西方文論、美學、古代文論等被列為選修課,在大學

三、四年級開設。這些課程不再重復必修課的內容,而是在各自領域深入發掘,從不同方面深化文藝學的教學,從而較好地處理了文藝學系列課程的系統性和相關性問題,力求做到文藝學各門課程分工而不遺漏,配合而不重復。這樣不僅優化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而且使學生獲得更多地選擇余地,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藝學的相關理論。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的課題作為科研立項,以培養其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系統的教材建設

隨著課程體系的改革,教材建設成為一種必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認識到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是教學內容的改革,如果教學內容陳舊,即使教學管理十分到位,教師教學態度非常認真,也難以獲得好的效果,甚至會南轅北轍。近幾年來,文藝理論教研室著重抓了文藝學幾本必修課的教材建設。

從1996年開始,教研室成立了《文學文本解讀》、《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原理》教材編寫組,設立總主編和分冊主編制,教研室九位教師參加了教材的編寫。大家在王先霈教授的帶領下認真研究,集思廣益,從教材的編寫原則到提綱、體例乃至一些具體問題均充分討論,反復協商,并在教學中多次實踐和修改,力圖使該系列教材具有較高質量和較廣泛的使用價值。經過近四年的艱苦努力,文藝學系列教材于1999年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文學文本解讀》設“導言”、“詩歌文本解讀”、“散文文本解讀”、“小說文本解讀”和“戲劇文學文本解讀”五章,每章根據相應的文體特點,選擇一些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并結合若干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加以解讀,其主要目的是激起、誘發學生對文學的濃厚的純正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基本的藝術感受力和文學閱讀能力。《文學理論》以講授文學的基本范疇和基礎理論為重點,深化對文學本質特征的認識。全書分“導論”、“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形象”、“文學文本”、“文學種類和體裁”、“文學創作”、“文學思潮、流派與類型”、“文學接受”、“作為活動的文學”等部分。該教材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主線,兼及中國古典文論、西方古典文論、西方現代文論,對文學的特征與功能,對文學的創作、傳播、接受和發展的規律,對文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的作為人類掌握世界的方式的性質,作了系統的闡述。通過對這些問題分門別類的研究,幫助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文藝理論基礎知識,建立一種開放的、符合文學本體特征的文學觀念。《文學批評原理》是在廣泛吸收中外文學批評理論特別是20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合理因素的基礎上對文學批評所作的系統建構。該教材分為“緒論”、“功能論”、“主體論”、“文學批評方法”(上!中!下)、“文學批評文本”和“文學批評的寫作”等章節。概括地說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闡述文學批評的性質、歷史、功能和文學批評的主體因素,屬于元批評研究。第二部分“文學批評方法”為該教材重點,具體講述了各種文學批評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步驟,列出的具體批評方法有:社會—歷史批評、道德批評、印象批評、心理學批評、文化學批評、文體學批評、新批評、結構主義文學批評、解構主義批評、讀者批評、女權主義文學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等計十二種。第三部分講述文學批評的文體和寫作技巧。該教材旨在通過展示文學批評方法的多樣性,以培養學生從事文學批評的開放心態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在教材編寫中,編寫組力求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教材與專著的關系。教材與專著既有聯系也有區別,首先,它們都需要吸收和綜合前人的成果,但教材,特別是大學本科教材,應具有更強的知識性,它主要是整合本學科國內外的主要成果,而不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只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立自己的學說;其次,教材與專著都追求學術性,教材也需要建構一個明晰的專業知識框架,但教材的學術性則表現為一種理論上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它力求客觀地體現本學科學術的歷史和現狀,不排斥與編者相左的觀點。

二是教材編寫中民族性與開放性的關系。傳承和光大優秀的民族文化是文科教材義不容辭的使命,這也是文科教材有別于工科教材之處。但同時教材編寫又不應囿于一國范圍之內,它應該具有世界意識。創新離不開借鑒,及時追蹤國際學術進展,吸收本學科的最新成果,這既是時代的要求,又是教材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對中外文學理論批評作進一步整合,加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本土化的建設,是編寫組在教材修訂中須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三是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在教材編寫中,編寫組突出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除注重理論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外,還力求幫助學生形成細膩的藝術感受力和學科思維習性,并在教材中展示了批評的可操作性,如提供多種批評視角,列出分析作家作品的具體步驟等,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文藝學系列教材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錢中文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童慶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陸貴山教授評審鑒定。三位專家對這套教材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編寫組做了相應的修訂。文藝學系列教材出版后獲得了較大的反響,任課老師和學生對這套教材反映良好,肯定該系列教材在文藝學教材改革中的創新意義,認為“這套教材無論從整個教學思想的改革、新課程體系的設計還是教材內容的編寫方面來看,都顯示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這套教材現已在全國各地近29所院校使用,截至2003年元月已印刷四次。目前,在這套教材基礎上修訂的《文學欣賞導引》、《文學理論導引》、《文學批評學導引》已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計劃”。

在教材編寫中,編寫組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學內容的改革需借助科研的推動

在教材編寫中,教材內容必須不斷追蹤和吸收本學科的前沿成果,才能使教材具有當代性和新穎性。編寫組以教學改革為契機,將教材編寫與科研結合起來,不斷地把科研成果運用于教材編寫中去,以教改帶動科研,同時又用科研推動教學。文藝學系列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就是教學和科研結合的一個很好的嘗試。這樣做有很多好處,一方面改善了教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學質量,使日常教學工作不斷更新和深入。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文藝理論教研室初步形成了以文學批評學研究為龍頭的教學科研格局。

2.充分發揮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群體力量的作用

在教學改革研究中,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學科帶頭人是學科凝聚力的有力保證,在整個教學改革過程中,文藝學的課程改革和教材編寫都是在王先霈教授的直接領導下開展的。與此同時,教研室九位教師的團結互助,齊心協力,也是這次教改項目能如期完成的重要因素。在當今的教學改革中,沒有群體優勢,是很難進行有效的、高質量的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的。

3.上級部門的支持

在教材編寫中,教研室得到了國家教育部和華中師大教務處的大力支持。“文藝學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被教育部高教司列為第一批“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同時,華中師大教務處撥出專款作啟動經費。國家教育部和華中師大教務處的資助,特別是學校領導和教務處為教學改革提供的諸多支持,使得這次教改試驗得以順利完成。在從事教學改革和教材編寫中,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是一個重要因素。

文藝學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探索的過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高校的文藝學教學乃至文科教學如何適應21世紀對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的要求,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文藝學系列教材中也還有很多缺憾,需要在修訂版中不斷完善;如何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上的學理性,如何更好地處理文藝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這些都是需要繼續思考和實踐的課題。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應努力吸收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包括吸收國外高校文學理論與批評的教學成果,不斷提高文藝學教學的水平和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 在线观看xxx| √最新版天堂资源网在线| 我要c死你小荡货高h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最近的中文字幕国语电影直播 | 中文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欧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美女毛片在线看| 国产三级手机在线| 韩国美女主播免费的网站|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收费|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丁香五月天综合网|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明星ai人脸替换造梦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第一页| 欧美人善交videosg|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