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務經濟論文:文化服務經濟發展的重點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楊玉英 單位: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
(一)落實“十二五”服務業專項規劃,探索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實施國家規劃的新機制推動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近期的主要任務,是要落實“十二五”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快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要努力探索、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實施國家規劃的新機制。政府作為規劃的制訂者和組織實施者,要著力于加強戰略導向和宏觀管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并運用所掌握的公共資源保證公共政策包括產業發展政策得到有效貫徹,引導和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二)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大發展的政策體系今后兩三年內,爭取出臺更為完善的系統性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當前,要特別重視完善以下幾方面的政策。
1.完善服務業發展的財稅支持政策。加快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通過不同類型地區和不同服務行業的試點,總結經驗,盡快形成適于普遍推行的統一稅制,加快探索完善增值稅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非營利性服務組織發展,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新興服務領域。財政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和引導資金隨著國家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而相應增長,并采取以獎代補、投資補助等方式加強對服務企業研發創新的支持;加強產業園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重點服務業園區集聚發展。
2.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創新服務業分類支持方式。開展適應服務業發展特點的金融服務業務和融資方式;加快發展中小銀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創業板市場和地方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鼓勵支持建立市場化運作的服務業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引導民間和社會資本參與發展服務業。
3.調整水、電、土地等要素供給政策,消除對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差別待遇。優先保障服務業用地,對大城市、特大城市特別是其中心城區利用閑置老工業廠房、傳統商業街區和樓宇發展現代服務業,鼓勵以自主開發、土地折價入股合作開發、協議轉讓、土地租賃等方式開發服務業用地;對于重點地區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提供房租或土地租金補貼。
4.把支持服務業發展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起來,優先支持創新創業和中小服務企業發展。抓緊落實2011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在減輕稅費負擔、放松管制、增加融資便利、鼓勵研究和創新活動以及鼓勵各類網絡平臺和中介服務機構提供信息、市場、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對中小服務企業的支持政策。
(三)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引導三次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堅持民生優先原則,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社會領域和事業單位改革,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非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以政府采購服務、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方式吸引具有品牌效應和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積極引導產業分工深化和互動融合。通過推進制造業精深加工化和企業主輔業務分離,提高專業化分工水平,引導、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內部服務機構獨立轉型為面向市場的服務企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外包,鼓勵農業產業化組織、制造企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完善服務性中間投入的進項稅抵扣辦法。加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配套服務的社會化改革,由內部自我服務向依托社會的市場化服務轉型。
(四)深化改革,為服務業發展和向服務經濟轉型提供體制保證加大服務業領域改革攻堅力度,深化服務業國有大企業產權結構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結構;加快服務業領域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破除對非國有經濟成分進入服務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性政策;堅決打破行政性壟斷,構建公平公開、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加快推進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非公共服務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的機制和公共服務價格(收費)公開聽證、行政監管、社會監督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政府率先垂范和行業組織自律的基礎上,引導社會和市場主體增強誠信意識,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嚴格知識產權保護,降低維權成本、加大侵權懲罰力度;在行政主管部門指導下,依托行業協會,加快分類建立、完善各行業服務行為、規范和服務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實行政企、政事、管辦分開,加強和改善宏觀管理,減少和消除不必要的微觀干預,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
(五)完善激勵機制,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增加各級財政經費投入,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興辦現代服務業相關學科專業及實訓基地。通過加強培訓、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引進等途徑,盡快改變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戰略型人才和骨干師資嚴重短缺的狀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選用和激勵機制,在服務行業加快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鼓勵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參與人才培養培訓,鼓勵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創辦或參與興辦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人才服務園區。完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促進各類、各層次人才優化配置、有序流動。
(六)擴大開放,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和質量把服務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帶來的“鯰魚效應”,提升我國服務業的素質、效率和競爭力。在維護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逐步擴大、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互利共贏”的原則,積極穩妥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鼓勵外資跨國公司進入服務業高端領域。除少數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外,要適當放寬對外資持股的比例限制和業務范圍限制,有效利用跨國公司帶動我國現代服務業和服務經濟發展。要把建設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園區)作為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把發展服務貿易、提高其水平和質量作為優化貿易結構的重點之一。鼓勵通過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和發展服務貿易,吸引和凝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要素,提高服務業發展質量及其對轉變發展方式的帶動能力。同時,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服務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