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范文

淺談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

【摘要】“指”媒時代的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影響力大,對職教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結合“指”媒時代的新契機與新要求,通過對高職院校校園網絡文化的現狀作調查分析,力求重構校園網絡文化。

【關鍵詞】“指”媒時代;高職院校;網絡文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媒介應用帶來了深刻的變革。[1]從傳統的紙媒時代更迭到網絡的屏媒時代,至近年來只需動動手指的“指”媒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時間、注意力被分割成碎片,學習、生活場景進入了移步換景的新時代,網絡文化滲透到高職校園,成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頭戲。與傳統的校園文化相比,校園網絡文化在效率、速度及內容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使高職院校指導、管理等方面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文化的優勢,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各方面積極探索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迫在眉睫。

一、“指”媒時代給予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新契機與新要求

校園網絡文化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將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匯集到網絡上,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信息網絡具有虛擬、開放、自由的特質,其效應具有雙重機制,一方面對高職校園文化發展具有與時俱進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其內容的魚龍混雜,也對高職院校的意識形態、輿論引導、思政教育等工作帶來了新問題,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

(一)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帶來新契機1.提供廣闊無界的發展平臺。以往,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實習實踐,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受限,信息的獲取主要依賴于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溝通方式單調、被動,所以信息的時效性難以保障。網絡的出現,讓高職學生能夠獲取海量的信息,但由于時間及硬件的限制,高職學生只能課后用電腦來瀏覽信息。而如今已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即“指”媒時代,信息的傳播變得簡易快捷。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精準分眾推送的發展,用戶與信息雙向選擇,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判斷、吸收信息的能力。[2]新媒體的發展還極大地豐富了信息的交流量,增強了信息的互動性,穿透原有文化間的壁壘,推動校園文化與社會人文文化的交融,為高職院校文化注入新生活力。信息的公開透明與互通對稱,推動高職院校文化與社會文化協調共進,開闊了高職學生的眼界。2.構建多元全員的文化模式。移動互聯網作為傳遞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網絡海量信息為多元文化提供了平臺,在此平臺上,學生的認知、知識、文化頻繁地聚集融合、選擇解構,構建出嶄新的文化模式,給予校園文化活躍的生命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以往校園文化建設大多是簡單的、單方面的、自上而下的灌輸,學生無法參與和選擇,完全處于被動狀態。進入“指”媒時代,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文化產品的提供,從單一的官方、單方出品,嬗變成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是主體的新局面。校園文化建設正面臨著主體、方式、內容等要素的轉變。3.強化高效、即時的育人功能。傳統教育媒體由于受技術、觀念等的影響,效率低、反應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尤其是網絡、光纖等技術的普及,“指”媒時代通信的快捷性已有質的飛躍,手機、平板電腦等幾乎與人們寸步不離,學習、娛樂、傳遞信息都十分快捷和方便。“指”媒時代,受益于通信的便捷性,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將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并可以得到及時的回應。教師實施教育行為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教學容量與效果也有大幅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將網絡文化同育人功能相結合,開辟了一條高效的育人途徑,從不同層面滿足學生的需求,更好地強化了育人的實效。

(二)高職校園網絡文化新趨勢1.大眾指向對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影響。隨著“指”媒時代的到來,信息具有更為廣泛的傳播性、動員性和指向性。社會熱點、社會思潮、敏感話題等通過網絡的互動評論,在開放性的網絡平臺上一覽無余。高職學生由于心理不夠成熟,再加上很多高職院校存在“輕文化、重技術”的理念誤區,導致他們是非和價值的判斷能力比較薄弱。[3]網絡的開放性和即時性質,可能會對正確的輿論導向造成干擾。個人的極端觀點、負面情緒一旦蔓延,直接影響到高職學生,沖擊校園秩序甚至社會安定。2.多元文化對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沖擊。網絡作為信息、文化、知識等內容的展示平臺,其最大特點就是它的豐富性和廣闊性。它幾乎涵蓋了世界上各個地區、各個種族、各種文化、各種習俗,使不同的觀念、意識、文化在這里匯聚、融合。它在視覺和觀念上帶給我們巨大的沖擊,同時也啟發我們分析和思考。對于渴求新知識、新文化、新創造的大學生來說,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別有用心的團體和個人,乘機而入。西方資本主義的一部分文化、信仰、宗教等,不同程度地侵蝕著高職學生,使他們在無察覺的狀態下被動接受不良信息,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從而達到西方敵對勢力的險惡目的。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的沖擊下,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站位,主動積極應對新要求、新挑戰。3.價值認同對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挑戰。在紛紜復雜的意識、觀念面前,對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高職學生來說,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些平臺為了追逐經濟利益,片面地迎合受眾群體的趣味,特別是年輕人(包括未成年人)的趣味。庸俗、膚淺、泛娛樂化的東西充斥網絡,虛假、低俗、暴力的內容沖擊著學生的視覺的同時,也在沖擊著他們還有些稚嫩的心靈。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在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有人因此墮落,甚至走向犯罪。這些無疑都向我們的管理者提出了挑戰,能否贏得勝利,不僅關系學生自身的發展、學校的聲譽,更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二、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現狀

目前,全國上下正在積極開展凈化網絡,特別是凈化校園網絡的攻堅戰。也多次提到現代信息技術在培養人、教育人方面的作用。各個高校也都在努力探索用校園網絡助力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認識到宜疏不宜堵,管幫同行、引帶共用勢在必行,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一些失敗的教訓。

(一)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現有成績1.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工作陣地。目前,高職院校都已經建成了各自的校園門戶網站、校園官方微信公眾號,有的還有官方微博,校園網絡也已覆蓋了教學、科研、辦公等場所,學生宿舍的網絡也得到了比較好的建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在持續完善中。各高職院校在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具體工作從校園網的設計、更新,到微信、微博、手機報、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迅速發展,積極打造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校園網絡文化平臺。2.堅持“育人為本”的主導思想。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圍繞“育人為本”的主導思想。各高職院校的網絡建設堅持從學生需求出發,涵蓋教育管理、學生管理及在線學習等方面內容。[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根本,努力走出一條屬于高職院校自己的路子來。3.創建有特色、優勢的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面對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指”屏媒介更新速度提升的情況,各高職院校結合新形勢下教育環境和師生需求的變化,依托地方和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傳統,打造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品牌并創新活動載體,力爭在多元化的網絡文化潮流中占領一席之地。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各平臺在內容上日漸豐富,更新速度快;在功能上拓展為集思想引領、教育教學和生活實用為一體的平臺。

(二)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現存問題及原因1.校園網絡文化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管理的運行機制上,部分高職院校尚未建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未作出整體協調的統籌規劃。不同的學生群體單打獨斗,歸屬不明確,權責不清晰,激勵、制約和保障機制也不健全。“指”媒時代人人都有發言權,在信息的篩選、優化方面缺乏合理科學的配置,缺乏監管。部分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隊伍存在政治敏銳度較低、文化品位參差不齊、團隊協作能力不足、人才培養和更新易斷層等等問題,造成網絡文化管理不力的狀況。[5]2.校園網絡文化產品不夠創新。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缺乏宏觀調控,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整體布局,只知道在競爭中大力“吸粉”,長期搶占熱門話題和內容,導致重復性內容過多,吸引力不足。一些高職院校的網絡平臺內容單調、乏味,形式呆板、枯燥,乏善可陳,絲毫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其效果自然是欠佳。3.校園網絡文化定位不夠準確。校園網絡文化是個富有活力、相對開放的場域,在此,不同文化匯聚、碰撞、交融,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也會發生沖突。因此,在網絡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利于形塑正確價值觀的消極因素。在網絡信息時代,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和網絡文化間必然存在聯系,校園網絡文化在學生素質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校園網絡文化要充分利用網絡在高職學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旗幟鮮明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將校園網絡文化打造為主流文化陣地,推動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入,幫助學生可持續發展。

三、高職校園網絡文化的重構

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指”媒時代,與傳統互聯網時代不能等同,在網絡物質技術、網絡行為活動、網絡參與主體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特點。面對網絡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主動適應變化,主動滿足當前高職學生對網絡的需求,積極重構并建設更加適應“指”媒時代的高職網絡文化。

(一)網絡文化教育理念創新化高職學生查找資料、在線學習、校園內外生活等都離不開手機,加強校園網絡文化教育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要發揮網絡文化教育的最大優勢,必須從教育理念上創新,從而解決根源問題。首先,從物質技術上創新,確保滿足校園網絡文化發展的需要。其次,從傳播方式上創新,打破傳統教育的時間、空間格局,利用網絡載體探討前沿科技,傳播文化精髓,實現互動交流。再次,從功能、內容上創新,創設具有高職特色的平臺欄目,推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品牌化,提高校園網絡文化的吸引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網絡化傳統的“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00后”高職學生。要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必須依靠校園網絡文化平臺,開辟思政教育網絡化路徑。一方面,堅持黨建引領校園網絡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校園網絡文化的價值導向,用網絡化的手段讓學生入腦、入心。另一方面,堅持將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到網絡文化建設全過程,要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易于接受的話語體系,對理論知識進行全方位、接地氣的轉化,努力將網絡打造成主流價值導向鮮明、引導能力強大的“紅色陣地”。[6]

(三)網絡文化管理隊伍專業化如今,校園網絡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共識。為了充分發揮校園網絡文化育人的作用,相應地建設一支愛崗敬業、理論功底深厚、媒體技術精湛的專業化隊伍勢在必行。首先,要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納入到意識形態、教學管理、學生管理中去,明確職責權限及任務;其次,應建立健全考核獎懲制度,保證這項工作有序進行;第三,要增加專職網絡文化管理人員的配比,通過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校園網絡文化監管有效化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需要長期有效的全方位監督與管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監管工作上仍然較為薄弱,因此需要:第一,成立專門常設機構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實時管理,積極應對不文明的網絡行為;第二,強化網絡信息監控,嚴防有害信息侵入校園網;第三,對突發事件做好預防與應急處置,密切關注社會、校園熱點輿情,應急預案有序演練,應急處置依法妥當,輿情及時上報有關部門。

參考文獻

[1]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N].光明日報,2014-11-04(01).

[2]謝朝丹.新時代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路徑研究[J].學理論,2019(01):120-122.

[3]李望.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現代化,2018,5(44):337-339.

[4]趙慧.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養成研究——以洛陽某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8(20):102-104.

[5]楊秋霞.高職院校“網絡育人”實踐平臺建設[J].林區教學,2018(02):28-29.

[6]孟丹,冉苒.大學生“責任擔當”素養培養路徑探析[J].理論月刊,2017(07):91-95.

作者:蔣蕙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777777| 欧美激情性xxxxx| 国产区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 8050午夜网| 女人是男人的女未来1分49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曰本视频网络www色|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吗综合|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女人张腿给男人桶视频免费版|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欧美性天天影院|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男人插女人视频软件| 别揉我胸啊嗯奶喷了动态图| 色一情一乱一伦黄|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 欧美人xxxx|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 免费看毛片电影| 给我免费播放片黄色|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剧情|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天天影院良辰美景好时光电视剧|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中国日本欧美韩国18|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