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材文學意識的組建方式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在詞匯積累與簡單的句型訓練。那么,筆者就在講解詞匯時,巧妙地進行英語文化的引導與介入。如昆蟲類cricket(蟋蟀)一詞,在我國民族文化中富有特別的內(nèi)涵,也同時是中國文化中一種重要的道具。它表示著秋天的蕭瑟、貴族生活中的斗雞走狗的生活方式,但在英美文化中,則是以“歡快”、“愉悅”的內(nèi)涵出現(xiàn)的。我于是給學生介紹了巴西電影《TheHappyCricketfromtheAmazon》。同時,也將“Youlookasmerryasacricket.(快樂得不了)”這一句呈現(xiàn)在課堂上進行訓練:Susan:Hi,Anna.蘇珊:嗨,安娜。Anna:Hey,Susan.What’sgoingon?Youlookasmerryasacricket.安娜:嘿,蘇珊。怎么了?你看起來好開心啊!
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我們有意識引導學生做出卡片,同時引導學生注意這種文化差別,以激發(fā)學生探究西方語言文化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文化意識,真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糾錯法也是筆者嘗試介入文化意識的重要方法。錯用英語的重要原因。譬如,在講授“星期”知識單元時,我先讓孩子們明白“Monday”和“Sunday”分別是“星期一”和“星期天”的意思。接著,我提問學生是否知道一個星期中,哪一天是第一天,哪一天是最后一天。
按照中國的習慣,周一當然是第一天,周日當然是最后一天。我于是巧妙利用學生的習慣性錯誤,同時讓孩子們明白,西方大部分是宗教國度,每周都會做禮拜,而周日就是這些國家的禮拜天。Sunday這一天,人們一般都要去教堂祈求一星期的好運。這樣,學生們就很容易就明白了Sunday作為每星期第一天的真正原因。而這里,恰恰是一種文化的差異。這也激發(fā)了學生對文化的探求。糾錯還可以從東西方人的一些生活習性角度入手。
譬如,我們引導學生在與外教或其他外國人交流,常常,我們的孩子是以“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或“Doyouhaveanychildren?”之類開始提問。然而,交流常常陷入尷尬境地。這些句子并無語法性錯誤,但為什么交流會如此尷尬?于是,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引導孩子構建文化情境,讓他們意識到,第一,我沒有說錯話;第二,我沒有發(fā)音錯誤;第三,我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善意的與親切的。但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尷尬的情形呢?
于是,我們巧妙切入文化知識背景與文化意識的教學內(nèi)容建構,讓學生明白英語文化中極為重視個人隱私如經(jīng)濟收入、年齡、宗教、政治信仰和婚姻狀況等,因而詢問他們這些,都是極不禮貌的方式。英語與它所代表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違背了英語文化習俗,就可能是冒犯對方,甚至引起沖突。與西方人交流,可以先用談論天氣的辦法開始,而如果是碰到美國人,只須簡單招呼一聲,便可以直接切入事情本身。
現(xiàn)在,中國與國外的交流漸趨普遍,英語教師特別要注重將英語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的環(huán)境中,把跨文化交際列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深入挖掘語言素材,開展文化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隨時隨機滲入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化,契合《英語課標》的要求,引導學生從文化意識高度學習西方語言。
作者:吳惠單位:張家港泗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