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漆畫唐卡藝術創新的文化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唐卡繪畫藝術與漆畫藝術的結合,發掘漆畫藝術本源審美內涵的多元性,讓漆畫藝術繼承發揚少數民族優秀藝術的文化內涵,再通過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促進漆畫藝術的發展,保護和傳承好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提高漆畫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
漆畫藝術;唐卡繪畫;創新;文化價值
一、漆畫藝術對唐卡藝術文化語言的吸收
七千多年來,漆藝以其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藝術語言記錄著中華民族不同時期的歷史形態和美學意識,記錄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所以傳統漆藝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研究價值。漆畫的脫胎之變無異于擺脫了傳統漆藝對于器皿功能性胎體的依賴,進入平面的獨立視覺繪畫語言的創作空間,在當代漆畫在成長過程之中,傳統漆畫的輝煌不可能在新的藝術創新環境下只繼續享用老本,順應自然地進入了以精神傳達為主題、材質與精神相融合的理性時代。唐卡藝術,源于藏族繪畫藝術的發展,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唐卡的起源和發展與藏傳佛教是息息相關的。唐卡這種主要以卷軸畫形式出現的藝術,滿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畫在唐卡上的佛、菩薩,代替了寺廟中的塑像和墻上的壁畫,成為他們可以隨身攜帶的崇拜物。唐卡藝術因此應運而生,蓬勃發展起來。所以,有人又針對唐卡便于攜帶的特點,把它稱之為“流動的壁畫”或“流動的廟宇”。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創新正通過對精神內涵的追求,構架人類精神和心靈的守望地,提升其人文價值與精神內涵。現代漆畫藝術發展與創新應當從我國優秀少數民族藝術文化中吸收養分,展現漆畫藝術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精神。唐卡繪畫藝術與漆畫藝術的結合,力求推陳出新,踐行具有地域特色少數民族韻味的漆畫藝術風格,拓展材料與技法可延伸性的同時,發掘漆畫藝術本源審美內涵的多元性,讓漆畫藝術繼承發揚少數民族優秀藝術的文化內涵,再通過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促進漆畫藝術的發展,保護和傳承好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提高漆畫的文化價值,讓其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如范迪安所說:“一定要發揮漆畫語言的長處,不僅要發揮長處,而且要把這種語言推向更為深刻的探索……不僅從語言的角度,還應該上升到文化的層面,精神的層面”。
二、漆畫形式對于唐卡藝術形式的保護創新
1)漆畫藝術材料對于唐卡藝術表現形式的保護。
傳統唐卡藝術創作大多還在用礦物質顏料,從保留下來的唐卡可以看出都已經出現氧化變色、破損的現象了,這是我們不愿看到的。傳統唐卡藝術制成材料的主要成份是動物纖維和植物纖維,所以材料脆弱、易損、不宜長久保存。一是唐卡制作材料自身由于時代性,使其內在結構不斷發生變化,導致材料本身老化;二是由于環境如溫度與濕度、光照、供奉等原因,造成唐卡霉菌繁殖、灰塵附著、收藏環境是否適合都將影響到唐卡藝術的保護。而漆畫的主要材料是天然大漆,這種材料有其獨特的耐久性,耐磨、耐水、耐酸性,使得漆畫可以長久保存也有助于體現漆畫形式自身價值。
2)漆畫藝術獨特的工藝和材質對于唐卡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
漆畫材料由肌理、材質、構成等多因素組成其表現多元化。大漆具有沉著豐潤的色調和優美含蓄的色澤,使漆畫具有不可替代的材質美感。漆液粘稠,可吸附各種質材使不同材料都有了入漆的可能,無限拓展了漆畫材料的豐富性、未知性。另一方面漆畫脫胎于被世人譽為中國傳統藝術“活化石“的漆藝,承載蘊涵了中華文化豐厚的歷史底蘊及文化內涵。唐卡繪畫歷經千年的融合演變及《造像度量經》的程式化發展,形成了刻畫細致綿密、色彩富麗堂皇和裝飾趣味濃厚的整體特征,體現著濃郁的藏族特色。首先,線描和色彩的有機組合和巧妙變化是藏族傳統繪畫的主要特色。線描為造型骨架,是藏族傳統繪畫的基本手段和一脈相承的審美表現技法特質。其次,色彩是藏傳佛教繪畫的另一重要傳統。西藏繪畫的顏料多是畫工采集植物礦石顏料自制而成。其色彩純度高、色相豐富且不易變質褪色。再次,畫面構圖及人物造型講究豐富圓滿,講究對稱,嚴謹的秩序。多采用散點透視手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將同一主題而發生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地點的事務組合在一起,形成連續性情節。最后,唐卡繪畫都有寓意性的造型,唐卡表現內容采用了象征性意義的手法,用高度提煉后的圖符造型信息達到傳播教化眾生的目的。漆畫唐卡的創新是以唐卡繪畫藝術與漆畫傳統相結合作為切入點。以藏傳佛教文化為本體,以漆文化和西方現代藝術為異質參照,通過借鑒和提煉藏族傳統唐卡繪畫傳統因素與中國漆藝傳統相結合,融匯漆畫的包容性、創作材料及工藝的特殊性,以虛實相生的手法,并適度吸收西方現代平面構成的技巧,逐漸探索漆畫唐卡這一種新的唐卡藝術表現形式,從材質、色調、構圖到主題,都更多地繼承了藏族傳統藝術的主體元素。
三、漆畫唐卡藝術創新的文化價值
漆畫唐卡這種藝術形式的創新是在對藏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全面考察和系統深入的史學梳理和審美辨析的基礎上,重建了藏族本土美術現展的內在的歷史視野,并逐漸萌生出以藏文化為主體性意識、以漆畫表現形式相結合的實踐創新。依托于西部藏族地區的民族文化,自覺地從藏傳佛教文化的歷史文明中發掘現代文明的潛力和文化的創造力,并以開放性的眼光與中國傳統漆藝相結合,立足于藏文化傳統本體的繼承與弘揚基礎上吸納融化外來異質文化因素,探索唐卡藝術的現代化創新傳承保護,試圖建構一種符合本民族現代特征的新的唐卡藝術形式,呈現藏族傳統文化以及正在經歷的現實變遷。保護唐卡藝術的傳承創新應從觀念角度尊重藏文化的傳統思維方式,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相貫通,從中華民族大文化的歷史文明中發掘對文化藝術傳承保護的有益因素和創造力,鍛造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藝術風格,開拓新的藝術資源和表現形式,并在多元民族文化的互動共生中創造一種民族文化認同和精神價值的重建。漆畫藝術語言與唐卡文化藝術的創新結合作為地域性、民族性藝術的當代表現與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整體構建是一種互補共生的關系。
綜上所述,漆畫唐卡藝術的創新立足于豐厚的民族文化,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廣闊的胸襟,積極吸收和借鑒優秀的文化及其表現形式,將技藝與思想、技藝與文化融為一體,完美結合,并在實踐中錘煉和培育獨特的藝術品格,完成對唐卡繪畫藝術的傳承和保護。
參考文獻
[1]宼焱,對漆畫語言的思考[N],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3
[2]王向陽,陳銳,陳圣謀,當代漆畫[M],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12.
[3]喬十光,立足傳統綜合發展-振興中華漆文化之我見[J],裝飾,1997.1.
[4]鄭鑫,淺談漆畫的繼承、發展與創新[J],南方文物,2001
作者:劉方靚 詹秦川 單位:蘭州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蘭州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