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與路徑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化產業發展在社會發展與國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更新,“文化建設是靈魂”已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構建了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根據東陽市2013-2017年的相關統計數據,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并根據得出的分析結論提出了促進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灰色關聯;影響因素
從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到十七大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到十八大明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產業發展在社會發展與國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更新,“文化建設是靈魂”已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1文化產業的內涵
文化產業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概念有所不同,為了規范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口徑和范圍,國家統計局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里將文化產業的內涵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活動的集合。即以產業化或商業化的形式進行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其既是產品,又是服務和財富。
2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東陽是浙江的經濟強縣(市),是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文化和影視名城。東陽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了許多有實效的政策,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影視制作、工藝美術、文化旅游”為主體、文化服務業為新興增長點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并向文化旅游、演藝娛樂、工業設計、創意農業等多業態發展。東陽2017年被評為2016—2017年度浙江省文化產業重點縣(市、區)。目前全市有各類文化企業48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6萬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60多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60.8億元,占GDP比重達12%。近年來,東陽文化產業發展平均增速在26%以上,全國為15%,浙江為18%;文化產業占比11%,全國為4%,浙江為7%,分別比全省、全國水平高出很多,排在全省、全國最前列,產業核心竟爭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成為引領東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3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3.1灰色關聯分析的基本思想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通過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定量分析系統內各因素之間或系統之間隨時間或空間的相對變化,各因素間的關聯程度。關聯度越大表明該因素對主變量的影響度越大。
3.2指標的選取及數據來源
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在參考國內外學者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的相關研究基礎上,選取了近五年東陽市文化產業增加值X0為參考序列,選取了4個方面10個指標為比較序列來進行量化研究,分別為人均生產總值X1、(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X2、社會勞動生產率X3、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X4、公共教育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X5、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X6、R&D研發經費支出X7、人均交通、通信支出X8、文化、體育、娛樂業從業人員數X9、城鎮居民教育、文化、娛樂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X10。
3.3灰色關聯分析
3.3.1數據處理通過確定參考序列和比較序列、初始化原始數據、求關聯系數和計算關聯度得出以下結論,如表1所示。3.3.2結論分析灰色系統理論指出:在灰關聯分析中,關聯度的大小反映因子的重要程度的大小。根據表1計算結果,對文化產業增加值影響因素按影響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為:X2>X7>X3>X1>X4>X8>X6>X9>X5>X10。從表1可以看出,經濟因素的三個指標關聯度排名為4、1、3;資源因素的三個指標排名為5、9、7;技術因素的兩個指標排名為2、6;市場因素的兩個指標排名為8、10,總體來看對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按關聯度的大小可歸納為經濟因素>技術因素>資源因素>市場因素。通過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經濟因素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最大。X1、X2這兩個指標反映的是國內需求,X3反映的是全社會勞動者的效率及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發展水平。根據國際經驗來看,當人均GDP大于5000美元時,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將轉變為高新科技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和文化產業。2017年東陽人均GDP達到9740美元(按年平均匯率計算),說明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經濟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東陽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技術因素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排名第二,X7、X8這兩個指標反映了市場主體的創新投入以及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排名總體靠前,說明本地科技研發投入和信息技術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阿里巴巴公布的2016年度“電商百佳縣”排名,東陽列15位。2017年底,東陽完成網絡零售總額82億元,同比增長26%。目前,東陽在打造文化產業鏈方面,產業體系和專業服務化水平不斷提高,已構建起涵蓋影視創作、拍攝制作、發行及演員經紀、人才培養的全產業鏈,而且在數字發行、數字電視、數字出版、網絡廣播、創意農業等新興文化產業方面發展迅速,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加強,提高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資源因素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排名第三,其中X4影響程度較大,該指標反映的是地區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支持程度,指標排名第5,說明東陽政府在文化產業中的政府投入做的比較好,比如編制了《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三是實施方案》;采取貼息、補助等方式培育市場主體等;設立4.91億元專項資金扶持文化產業發展、20多億元扶持影視企業發展等;X5、X6反映的是政府在教育及人才培養中的投入以及人力資源的影響,這兩個指標排名靠后,表明東陽在教育及人才培養中的投入還不夠,且從事文化產業的高端專業人才匱乏,文化人才結構、素質、總量均不能適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因素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最小,文化市場是連接文化消費與文化產業的橋梁,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催化劑。X9反映的是文化產業發展中民營企業的發展情況。X10指標關聯度最低,2016年東陽城鎮居民教育、文化、娛樂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為10.56%,而發達國家的比重為30%,說明東陽的文化消費明顯滯后,居民的文化消費占比增速緩慢,跟不上文化產業的增長速度。
4促進東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4.1拉動經濟增長,推動文化產業持續發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因素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最大,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利用主導產業延長產業鏈。東陽目前文化產業發展集中在影視制作、工藝美術、文化旅游、文化服務業這幾個方面,可以分別在每個主導產業下充分整合利用資源,打造特色產業,延長產業鏈;第二,突破地域和產業壁壘,整合資源聯動發展。文化產業在集聚發展的同時要突破產業和行政區劃的限制,整合更多的資源,尋求規模效應和聯動發展;第三,將文化產業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第四,激發市場內動力。擺脫現有的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從屬地位,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4.2加大科技投入,促進文化產業不斷創新
創新是文化產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可以將影視、木雕、旅游與文化創意、高科技、數字媒體等形式相結合,也可以選擇特色鮮明、前景光明的文化產業門類進行技術創新,點、線、面結合,運用最新數字技術武裝內容產業,通過自主創新在歷史遺產數字化、移動互聯、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領域發展科技含量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化產品。第一,加大投入扶持創新型文化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第二,采取減免稅收、貼息、補助等優惠政策對創新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第三,政府應該組建金融服務集團、文化創新擔保公司,開展投、保、貸綜合業務,形成專業化服務于創新型文化企業的金融機構。
4.3加大政策推動,重視文化產業人才培養
人力資源是文化產業創新的主體,沒有人才,文化產業就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目前,東陽市文化產業高端人才緊缺,尤其是新興行業的專業人才緊缺,且現有人員對文化產業貢獻率不高,因此要努力把社會公共人才真正變為產業發展所用的人才,而且要加大對文化創作、產業經營、經濟、媒體產業經營、文化資本運營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4.4轉變消費觀念,擴大文化產業消費層次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以得知東陽“城鎮居民教育、文化、娛樂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指標影響程度最低,文化消費增速緩慢。盡管東陽市人均生產總值超過了9000美元,但人們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傳統的重物質消費、輕文化消費的層面上,這種落后的消費習慣是抑制本地文化產業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可通過媒體等宣傳方式引導消費者轉變文化消費觀念,營造健康和諧的文化消費氛圍,合理擴大文化消費。此外,政府也可以采取對下鄉的文化產品進行補貼等方式加大農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逐步提高民眾對文化產品的購買力。
參考文獻
[1]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教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
[2]萬麗娟,張變玲.文化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3(19).
[3]趙爾奎,劉重新.基于灰色關聯熵的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
[4]徐建華.推進東陽文化產業全域化的實踐與成效[J].政策瞭望,2015(4).
作者:丁楊 單位:中共東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