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審美文化產品的公平服務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使審美文化提供必要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做到普遍均等,覆蓋到全社會,審美文化產品的服務惠及到農村、邊遠地區,使弱勢群體也能享受到審美文化產品,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可以宣傳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理念,并且發展諸如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包含公共性審美文化產品的事業,是以人為本的表現,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使審美文化產品的服務惠及到全體公民。國家投資建設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是全社會共同受益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理應歸社會全體公民所有,必然為社會全體公民所共享。”公益性文化事業要擴展到各個地區,使審美文化產品的服務實現地區均衡發展,藝術館,公共圖書館等這些公益性文化事業提供的公共審美文化產品服務上,要面向全體人群,使廣大的城鄉民眾都能公開平等的享受到公共服務,保護殘疾人,邊遠地區的人群等享受審美文化產品的權益。以城市中廣大的農民工群體來說,從事體力勞動為審美文化創造物質基礎,但卻很少有享受到審美文化產品的機會。審美文化產品的受眾人群不只是少部分的精英群體,而應該覆蓋到全社會,保障全體公眾的文化益,這樣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公益性文化事業提供的審美文化產品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服務于廣大的社會大眾。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堅持以人為本,公眾參與,傳播社會主義的公平與正義。
二、審美文化產品為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服務,落腳點在于以人為本
審美文化產品如果過度依附于政治,比如音樂的生產必須要用于對統治者的歌功頌德,那么社會主義的公平和正義就很容易被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所顛覆,如果審美文化產品以經濟為立足點,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而不顧社會的公平正義終將導致社會的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拉大。商品經濟時代下的審美文化產品,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商品屬性,藝術也開始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想到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類自身的解放,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今天,審美文化產品的社會價值在于使人類擺脫異化狀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意義。審美文化產品比如書畫作品,被批量生產,失去了藝術凈化精神,陶冶情操以及教育的功能,打上了商品消費的印記,被一小部分人作為消遣的對象,忽視了審美文化藝術的社會功能。審美文化產品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以人為本是其根本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的公平和正義。廣告、電視劇、電影這些審美文化產品都可以為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服務,不是為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而是傳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現社會大眾的利益,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當然,審美文化產品也需要考慮到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提高審美文化產品生產的效率是促進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效率與公平不是絕對矛盾對立的,而是可以兼顧的。可以通過發展經營性文化事業,促進文化領域的繁榮,而生產效率的提高,促進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這樣才能為社會主義的公平與正義打下經濟基礎。如果經濟落后,促進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就只是一句空話,所以,文化的發展要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的關系,使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出的審美文化產品有充分的物質基礎去實現社會主義的公平與正義
。審美文化產品如何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服務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如何處理好文化與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關系,這就需要解決我國目前審美文化社會價值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協調處理好各種矛盾,處理好機會、規則、分配的不公平,處理好地區發展的不公平,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審美文化產品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面向社會大眾,以人為本,為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服務,這樣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李力立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