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藝術體操創新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不斷演變的藝術體操創新理念
1.1藝術體操的創新價值
在藝術體操評分體系中,“創新性”占據重要位置。在2002年第14屆亞運會藝術體操比賽中,我國優秀運動員鐘玲就是以其獨一無二的“鐘玲跳”、“鐘玲轉”和“鐘玲多努”所具有的技術價值和創新價值,戰勝世界名將哈薩科斯坦的尤蘇波娃,一舉包攬個人全能、個人團體兩枚金牌。
當今,創新已豐富地體現在藝術體操的每項成套動作中:身體難度的創新、難度的連接創新、器械技術的創新、運動員與器械之間相互關系的創新、集體項目中器械交換的創新、運動員之間關系的創新、成套編排的創新等等。自1989年以來,規則賦予創新較多的加分,而且這種額外的加分價值隨著規則的變化正在大幅度增長。由此可見,在激烈競爭的國際藝術體操賽場上,創新已成為運動員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1.2從“改進型”創新到“獨創型”創新
在1989年版的藝術體操規則中,首次出現“創新性”,英文版規則中被稱為“originality”,該詞的漢語意思為“創新性,獨創性”。其實“創新”和“獨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依據創新成果的性質,競技體育創新可分為“獨創型”創新和“改進型”創新。“獨創型”創新指在特定的領域中所進行的從無到有的開拓,這種形式的創新要求技術原理發生質變,具有突破性質[2]。2003年以前國際體操聯合會對創新的定義為:“一種已知的、傳統的或古典框框以外的編排稱為創新”。其特點是新穎,強調技術創新,符合藝術體操特點,不單純追求精彩效果[3]。當時能獲得創新加分的范圍非常廣泛:新動作、新連接、新關系、新方式完成已知動作及已知動作的聯合均可獲得加分。在這種廣義的創新理念的引導下,由2-3個難度通過一種緊密的方式連接起來的“UNIT”,也被稱為創新。一時間,“改進型”、“加難型”的創新動作非常普遍。
直到2003年,國際體操聯合會藝術體操技術委員會(FIG-RG-TC)又對創新重新做了嚴格的界定,強調創新難度“必須超脫難度表上的難度系列,并由一次性發力同步完成的單一技術或復合技術。[4]”這就意味著原先用新方式完成的已知動作、新連接以及在原技術基礎上的超難技術均被排斥在創新范圍之外,更加強調的是難度與技術的原創性。從而提高創新的標準,提升創新的價值。能獲得創新加分的也僅限于新難度、身體與器械之間的新關系。上一奧運周期中盡管在高達6.0分的CAP的加分中,沒有對創新性給予上限的限制,然而能獲得創新加分的運動員仍屈指可數。單從2001—2004年獲得的創新難度中看出,僅有6名運動員的6個新難度。可喜的是,我國運動員占據50%的席位。身體與器械的新關系也只有7項次,由俄羅斯、西班牙、白俄羅斯運動員擁有。這些創新難度和創新關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創型”創新。
1.3“獨創型”創新對某些創新方法的排斥
藝術體操技術創新方法是指在該項目技術創新活動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符合技術發展規律和人體運動規律,改進和創造技術的方法[2]。藝術體操從“改進型”創新到“獨創型”創新,是理念的升華和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創新方法的變革。2003年以前,藝術體操動作的創新途徑多局限于同類難度基礎上的“遞進創新”和難度與難度之間的“連接創新”。創新成果多體現在轉體和旋轉度數的增加、難度之間的連接、姿態的過渡或改變等。2003年后,藝術體操強調的是原創技術,這就意味著僅僅將難度表上的動作加難、稍改變一下姿勢或難度的不同連接等等將不再列入創新范圍;用特殊方式將2-3個難度連接起來形成“UNIT”難度也不能算創新。因此“遞進式創新”、“難度連接創新”和部分“移植性創新”在現代藝術體操中將失去意義,更加提倡的是新穎而獨特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新穎”是從縱向比較,推陳出新;“獨創”是從橫向比較,前所未有。可見現代藝術體操創新已步入原創階段。
2創新與規則的搏弈
藝術體操作為奧運會較為典型的評分類項目之一,規則的修改無疑對技術發展和技術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則是創新的依據,創新又推動技術的發展。但是如若規則的部分條款對創新有所限制,勢必會起到阻礙作用。
2.12003、2005年版規則對創新的束縛
事實上,2003版和2005年版規則在藝術價值CAP加分的價值與內容上并無本質的變化。其優之處是大幅度地提高客觀評分的量化標準,為器械技術的發展拓寬空間。然而器械使用加分的過多、過細的條款,把運動員牢牢地捆綁起來。規則明確規定,運動員只能從規則的已知條款中選擇加分動作,否則無效。難度的選擇也規定不能超出難度表上的范圍,從動作姿態到動作名稱都必須與難度表的圖例完全一致,否則不予承認。其后果是,強調動作的規范,卻束縛運動員的手腳;方便裁判員評分,卻抑制運動員的創新思維。導致規則執行1年多來,賽場上出現的成套編排不論從橫向(項目之間)和縱向(運動員之間)觀,雷同現象普遍,從而失去項目的特征,也泯滅運動員的個性特征。盡管CAP中有獨創性加分,但是規則規定申報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國際體操聯合會,經技術委員會審批后方能使用。事實是,盡管上報的為數不少,但能獲得此殊榮的至今仍寥寥無幾。
2.22005年版規則缺乏對創新的引導
在2005年版新規則頒布后短短的1年多內,FIG-RG-TC就規則的說明和解釋已經5個補充文件,其中只有第23號文件公布集體項目的創新協作動作,其它文件精神全部是規則的解釋、說明,目的是強化對規則的執行能力。例如在第20號新聞通訊中,大篇幅文字和圖均要求運動員絲毫不差地按照難度表上的要求完成動作;第22號、第24號文件則在難度總體數量上大做文章。盡管這些文件對理解規則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導向無疑會從客觀上轉移我們對藝術體操創新的注意力。上述文件中的條條框框也會間接地起到禁錮教練員、運動員創新性思維的負面作用。
3開拓創新之路
值得欣慰的是,在這場創新與規則的搏奕中,FIG-RG-TC及時把握了藝術體操發展的方向,于2006年6月出臺第25號新聞通訊,指出“決定重寫2007年新規則全部段落以代替2005年版規則”[5]。
3.12007年版規則的主體思路
3.1.1對規定身體動作組(GCO)難度的高度重視
規則中對每個器械項目所規定的身體難度組是體現其特點的重要內容之一,2005年版規則規定凡是在難度過程中(用“A”表示)完成的拋接和器械使用,其價值增加0.1分;而2007年版規則大大提高這一加分的力度,即在熟練性、器械使用加分中,只有規定的身體動作組(GCO)的難度才給予0·2的加分,這一修改使身體技術更加突出器械特點。
3.1.2編排“器械使用CAPS”加分動作完全放開
“器械使用新標準”是2007年版規則的精華部分,僅用一張簡單明了的表格取代原先煩瑣的條款,把規定的已知具體動作轉化成帶有規律性的條款。教練員、運動員不必再受規則中加分動作框框的局限,可以放手進行自由創造。尤其是集體項目中帶有驚險性的協作,原先僅有8種動作供選擇,其中使用率高的只有6種,編排非常單一。如今新規則只提供判斷標準,不規定具體動作,而且范圍擴大,驚險性加強,價值提高,充分體現創新的自由度和技術的發展空間。
3.1.3集體項目協作空間拓寬
2007年版規則不僅把所有的拋接(含中、小拋)都歸類為熟練性,增加拋接的類型,而且在集體項目帶有驚險性的協作加分中為創新動作預留充足的空間。例如新規定的“高拋、高驚險地穿過飛行的器械”這一協作動作價值高達0.7-0.8分,規則僅僅給出總體標準,具體的動作則需要教練員設計、創編。改變以往協作加分動作過于刻版、雷同的現象,既調動教練員、運動員創新的積極性,又豐富成套編排的動作類型。
3.22007年版規則的創新效應
3.2.1藝術體操進入創新高潮
隨著2005年版各項器械使用\熟練性CAPS加分動作表的取消,各項器械使用加分動作表終于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帶之而來的是靈活機動的器械使用精神。2007年版規則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為教練員、運動員搭建創新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運動員可以拋開原規則中列舉的加分條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在器械技術與身體技術的關系上、在難新動作與協作配合的精心設計中,推出適合自己的新連接、新關系、新技術。2006年11月18日在日本結束的體操世界杯總決賽中,集體項目的創新勢頭已初見端倪。分別榮獲單項冠軍的白俄羅斯隊和俄羅斯隊,在器械交換中出現的高藝術價值以及協作配合中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的巧妙接觸、運動員與器械之間紛繁多變的關系等等,均給我們以新的啟迪。
3.2.2創新成為奪金的法寶
一套優秀的成套編排,除了應符合規則的全部要求外,還必須體現與眾不同、超出一般編排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既包括已被國際體操聯合會批準的創新加分,更多的還包含在成套編排中出現的多處富含創意的閃光點,這些都是體現整體藝術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版規則為每個運動員、每個運動隊提供創新的空間。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國際比賽乃至2008年奧運會上,誰擁有創新,誰就占有主動;誰的創新多,誰就能獲勝。
3.2.3提高創新能力迫在眉睫
與過去照搬規則上已知的條例選擇運動員加分動作的做法不同,2007年后運動員藝術價值中的加分動作必須經過教練員與運動員的精心設計、創造。相比之下,后者對編者的要求更高,只有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教練員、運動員才能在這場創新大戰中超越過去,推陳出新。因此,面對新規則的機遇與挑戰,充分開發我國藝術體操總體創新能力,實現新的技術騰飛是實現2008年奧運目標的關鍵所在,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4我國藝術體操發展的啟示
4.1抓住機遇、接受挑戰
我國藝術體操走過近30年的曲折歷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悲痛。然而不可否認,每一次成功均伴隨創新的艱辛。在1987年第13屆體操世界錦標賽上,平均年齡只有14.9歲的上海小將就是以獨特、巧妙的編排征服了裁判員與觀眾,取得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6]。面向2008年奧運目標,我國藝術體操隊要想在短時間改變藝術價值落后的局面,就必須抓住有力時機,開啟創新之門,在領悟、執行2007年版規則的關鍵時刻迎來創意的靈感。作為我國藝術體操重點攻關的集體項目應該把獨特的創新配合作為突破口,以新出奇,以巧出奇,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以“出其不意”的效果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4.2激活創新思維
“人類創造力的培養,實際上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訓練”[7],而大腦在產生創造思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思維的生理機制和可能性。不同的是,藝術體操的創新思維必須在運動實踐中努力嘗試,勤于思考,要在運動訓練創造活動中萌發智慧。在創新實踐中,要鉆研規則的精神,理解規則背后的“隱性含義”,善于把握技術的創意導向,使創新活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這樣的創新才會符合潮流,才有價值。勇于創新還要超越習慣性思維方式,超越已知的動作、已有的連接、已經習慣的編排模式和方法,大膽、自由放縱地遐想、設計。還要鼓勵運動員在“玩”器械中突發奇想。實踐證明,很多精彩的配合都是運動員自己“玩出來”的。例如,20世紀80年代中國運動員發明的“波浪配合”和圈穿“山洞”等,均在國際賽場上引起轟動效應。因此,激發創新思維就是開辟新思路,尋找新途徑,達到新目標。
4.3培育“共創”環境
要激發教練員、運動員的創新積極性,力爭在2008年前多出創新成果,就要在全國藝術體操界掀起創新的熱潮,培育一個良好的“共創”環境。創意是金,貴在出新,抓住一個“新”字,就牢牢掌握了創意的真諦[8]。但是創意并不等于成果,創意的判斷和完善需要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因此,培育“共創”環境首先要讓每一個人都要提高對創新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增強參與性。每年的冬訓期間,打一場全國性的創新攻堅戰,爭取出一批有創意的新難度、新關系、新協作。國家隊創編小組要吸收音樂、舞蹈界的專家參與編排,提高成套動作的藝術性。其次要制訂國內特定規則,在比賽中加大對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旨在調動廣大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5結語
國際藝術體操的“波形”發展走向,以及歷屆規則的不斷修改完善,引申出對藝術體操技術創新的思考。2007年版藝術體操規則的重大修改,顯現出國際藝術體操即將進入一個創新的新時期。及時抓住這一機遇,認真鉆研規則精神,把握技術的創意導向,是我國藝術體操界的當務之急。我國藝術體操集體項目要想在短期內消除與“第一集團”的差距,實現2008奧運目標,就必須堅持走創新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