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調侃語變異的社會文化心理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網絡調侃語是出于語用的需要,局部使用變異手段,發生偏離語言規則現象的一種社會方言變體。網絡調侃語變異在詞匯、句式層面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它的流行有其深厚的社會文化背景,同時也是社會心理的表達訴求,顯示了一些網民批判現實、解構權威、追求差異和反抗叛逆的社會心態。
關鍵詞:網絡調侃語;文化;心理
網絡調侃語是出于語用的需要,局部使用變異手段,發生偏離語言規則現象的一種社會方言變體。網絡調侃語是網絡語言的一個部分,所以,它不僅具有網絡語言的所有表現形式,同時又有自己的特性。本文將對網絡調侃語變異的語言、文化、心理進行分析,從而揭示網絡調侃語的特性。
1網絡調侃語變異的語言解析
網民在網絡進行思想交流,表達情感時,往往會突破傳統語言規則,對語言進行創新,以吸引別人的眼球,這是網絡調侃語變異的重要因素。由于語法具有相對的穩固性,網絡調侃語的變異現象在詞匯、句式層面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1.1詞匯變異
在語言新質和舊質的交替中,語言詞匯的變化主要是通過用新詞新語來充實現行詞匯的方法來實現的。新詞新語是一般詞匯的新鮮血液,使現代漢語詞匯不斷豐富起來,從而滿足人們日益更新的網絡交流。網絡調侃語詞匯變異主要體現創造新詞和化用舊詞兩種形式。
1.1.1創造新詞
年輕人喜歡追新潮,求時髦,反映在詞語創造中充滿求新精神和活力。網絡調侃語的詞匯變異主要表現在創造新詞上。這些詞匯根據語法規則,為表達幽默、調侃的效果而臨時創造新詞。舉例如下。duang——duang是擬音詞,沒有相應的漢字來記錄它。網絡上用來形容各種聲音,也可以用來表達各種心情。如不知不覺中,半年“duang”的一下過去了。藍瘦香菇——方言諧音詞,就是難受想哭的意思。
1.1.2化用舊詞
化用舊詞并不創造新詞匯,利用原有詞語的形式,增加或改變義項的方法,表達人們新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主要有舊義有關與舊義無關兩種類型。
1)舊義有關。在對已有的詞語進行改用或錯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這類詞語由于產生了一些新義、新用法、新感情色彩而擁有了新面孔。從而達到幽默的效果。新義是舊義的引申,新義與舊義之間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詞義變化的角度來看,這屬于詞義引申。舉例如下。北京癱——由詞義的引申而產生的新詞。一種坐姿,形容北京孩子沒坐相。現在“癱”詞義得到了引申,逐步演變成放松的、毫無拘束的體現。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掛”本來是打電話時通話結束的意思,這里的“掛”生命的結束。舊義與新義在“結束”這個義項上還有聯系,新義與舊義有關的一個例子。放眼過去都是貨,小妹長的還不錯。“貨”本來是物質商品的意思,在這里把人也當作商品,屬于詞義的擴大。
2)舊義無關。標新立異的年輕網民,力求語言表達簡潔新穎、形象生動。創造出來的新義與原義之間相距甚遠,而且在感情色彩和語體風格上也呈逆向偏離,造成強烈的語義反差以凸現詼諧幽默的表達效果。舉例如下。總裁——本來是公司第二號行政負責人的意思,網絡調侃語解釋為總是裁人。由于是行政負責人,所以總是裁人。感情色彩新舊義之間相差很大。寧肯自豪的發霉,不去卑微的戀愛!發霉本來指事物的變質、變色。網絡調侃語中的“發霉”指當一個人連續遇到幾次倒霉的事情后,就會覺得自己很“背”很“霉”。詞義在感情色彩和語體風格上與舊義相差很遠。這些變異運用的語詞,非常適合青年人在語言使用上的求新求異的心理。正因為是有語用價值的,所以它們才能在網民中迅速流行開去。
1.2句式變異
套用、摹擬別人所用的詞語或詩文的句式以至篇章,幽默風趣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達到增強語言概括力或戲謔、諷刺的目的。句式變異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或句子,在相應部位使用了相同詞類的語詞,構成了特定的句法格式。有的學者把這種句式稱為同構串聯句。通過句法的“同構”,同時關顧了語義結構的“同構”镕接,從而發出面人尋味的語言表述“智趣”。舉例如下。“……雖易,……不易,且行且珍惜”句式,網民們模仿該網絡流行句的格式造句如下。吃貨:暴食容易,減肥不易,且吃且珍惜。球員:輸球容易,連輸不易,且踢且珍惜。白領:生存容易,生活不易,且做且珍惜。領導:失業雖易,就業不易,且行且珍惜。IT男:線上雖易,線下不易,且行且珍惜。情感專家:選擇雖易,堅持不易,且行且珍惜。“且~且~”這些和原來句式相似而又有所變動的句子,生成為表達叮嚀或勸解的流行模式。網友們在生成的流行句式中填上自己想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這是語言經濟價值的體現。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舉例如下。“不要迷戀哥,哥只會胡說!”“面朝大海,死去活來。”“天涯何處無牛糞,何必單戀一坨屎。”這些例句已匯聚成為一道句式變異語用奇觀。句式變異主要在原句型的基礎上,結合生活語詞超常搭配,從而使言語表達新奇、別致,收到特別的表達效果,是對傳統的言語模式的變異和超越。
2網絡調侃語變異的社會文化背景
網絡調侃語是社會發展和主體情感需要的反映,是對社會的反映最快和最便捷的表現形式。所以,網絡調侃語的生成與流行既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有其深厚的社會文化背景。網絡能夠讓人們隱去真實的身份,充分暴露思想,宣泄情感。網絡群體中交流的大多是年輕人,他們充滿智慧和活力,喜歡機智而輕松的互動,以游戲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常常在網絡上恢諧、機智地表現他們的文風。他們可以大膽地進行語言創新,使自己的言語新奇獨特,富有個性,不斷創造豐富而鮮活的詞語,并且迅速地傳播開去。從網絡調侃語反映的文化來看,必定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世界文化。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網絡的大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和特色,多元的文化相互滲透和吸收,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網絡調侃語的產生不僅迎合時代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網絡調侃語總在不斷創造地反映高科技社會和現實生活的豐富,鮮活的新詞新語非常迅速地傳播、流行開來。語言的符號性和任意性允許新詞語以多種方式產生、呈現;同時語言符號的約定性又會對新詞新語進行篩選,于是,部分詞匯會失掉新穎性而被保留下來成為一般詞匯,部分詞匯被棄用而逐漸消亡。
3網絡調侃語變異的社會心理因素
網絡調侃語的流行是社會心理的表達訴求,顯示了一些網民批判現實、解構權威、追求差異和反抗叛逆的社會心態。網絡調侃語的流行主要體現以下社會心理。
3.1從眾扎堆心理
從眾扎堆心理是人們力求在語言上跟上時尚、保持自尊的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網絡調侃語開始是少數人創造使用,由于表達上的獨特性,很快在網絡上被其他人所接受、使用成為網上的語言時尚。后來別人經常使用,效果還挺好,于是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傳播。這樣就使一大批詞語被創造、模仿并流行開來,成為新詞新語。從眾扎堆心理既是網絡調侃語形成的條件之一,又是網絡調侃語得以傳播的有效途徑。
3.2壓力宣泄心理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在面臨壓力時需要宣泄,但是社會規范又限制了他們的任意發泄,網絡調侃語成了網民宣泄自己情緒最好的減壓器。所以,網絡調侃語有很強的諷刺、嘲弄、戲謔意味,而且網絡上不時充斥的流行語臟話、粗俗的話,這都是網民宣泄自己情緒的方式之一。
3.3語言游戲心理
在語言使用上,人們向來都是喜新厭舊的,他們有著一種求新求異的心理。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追逐新奇的、有別于傳統的表達方式,這是人們在語言使用過程中的一種潛在心理。網絡調侃語中創造新詞、化用舊詞、句式變異等現象,都是受到這種求新求異心理驅動的結果。
3.4針砭時弊心理
網民們生活在社會大變革、大轉型的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社會上的各種現象,網民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批判、否定態度。他們往往通過通變異語言的方式,創造出一些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網絡語詞,來表達他們對時弊的針砭。網絡調侃語變異的價值就在于它能創造出靈活多樣的語言表達方式,給網民們提供了突破傳統語言規則,創新使用語言的天地。同時,也折射出的網民們現時的思想意識、變革的語言觀念和深層的心理訴求。
參考文獻
[1]陳建民.中國語言和中國社會[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蔣冰清.言語幽默的語言學分析[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楊文全.現代漢語[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4]許鐘寧.語用修辭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
[5]湯玫英.網絡語言新探[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6]王天德,吳吟.網絡文化探究[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
作者:張偉芳 單位:常州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