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夢認同下群眾文化建設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但同時也需要發揮文化的支撐作用。群眾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提高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改進和完善對策,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動力和支撐。
中國夢凝聚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為民族發展和進步提供支持和動力。為實現中國夢,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不可忽視的內容。群眾文化建設能發揮對人們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調節和指導人們日常行動,還能增強文化認同感,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效果。但目前群眾文化建設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1)主導文化弱化。主導文化對其他文化發揮規范和引導作用,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和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主導文化發揮規范、引導作用,克服多元文化帶來的沖突。中國夢是新時代凝聚的共識,有了它的規范、認同和指導,才能更好發揮規范引導作用。但當前主導文化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沖擊,多元文化不斷消解主導文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新自由主義不斷沖擊和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甚至影響主導文化親和力與號召力的有效發揮,這是需要采取措施加強規范和引導的。
(2)傳統文化影響。悠久的歷史文化為中國夢提供厚實的基礎,也對群眾的思想行動發揮引導作用,但一些群眾不注重學習傳統文化,沒有深入挖掘其內涵,傳統文化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影響共同價值觀的形成,對群眾日常行動難以有效起到規范作用。
(3)不良觀念制約。對社會存在的腐敗現象和丑惡現象產生的畸形、扭曲反應,影響社會風氣,容易導致不正之風形成。還會損害黨政機關形象,破壞群眾之間團結和友愛氛圍,需要采取措施加強規范和引導。
(4)文化發展缺陷。群眾文化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如果對其規范和引導不夠,容易導致其存在盲目性和自發性,產生稂莠不齊、魚目混珠現象,破壞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影響其有效發展和運行。
二、中國夢認同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
為彌補群眾文化建設的不足,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支持和動力,結合具體工作需要,筆者認為今后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弘揚主流文化,提高群眾文化的鮮活性。充分發揮主旋律先進文化的引導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加強對中國夢的概念、內涵等內容學習,為人們日常生活發揮指導和規范作用。確保群眾文化的鮮活性,在廣大群眾當中營造團結、和諧、一致的氛圍,凝聚共識,增進了解。同時還要注重群眾文化創新,彰顯地方特色,增強群眾文化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塑造當地文化品牌,擴大其影響力與競爭力,為當地發展和群眾凝聚力、向心力提供動力與支持。
(2)借鑒吸收傳統文化,推動群眾文化發展。注重吸收和利用傳統文化精髓,彰顯其時代價值和時代魅力。例如,很多地區可利用民俗文化藝術節,挖掘其豐富的內涵,保護當地優秀的群眾文化資源,利用互聯網加大宣傳力度,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節,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廣大群眾的情操,促進群眾文化素養提升,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支撐。另外還要堅持批判與創新的理念,吸取其中的精華,與現代文化進行整合,挖掘其中的潛力,充分做好利用工作,滿足廣大群眾的需要。
(3)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升群眾文化影響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支持和動力,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公德等教育工作,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做好先進文化宣傳推廣工作,保留群眾文化的娛樂性,提高其品位與內涵,形成成熟的文化理念和健康的價值取向,感化和引導人們的日常行動。
(4)完善群眾文化機制,提升文化工作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統籌群眾文化工作,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群眾文化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優秀人才隊伍,構建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三、結語
群眾文化建設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對他們的指導和規范作用,提高人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使他們自覺投身工作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當中,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源泉。
作者:王永麗 單位:鄆城縣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