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文化交際下旅游文本英譯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它不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而且是兩種思維方式之間的轉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只有合理地轉換中西方的思維模式才能譯出相對地道的英語,而地道的漢英翻譯才能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旅游文本的英譯亦是如此,在英譯過程中注重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能夠實現傳播文化,促進旅游事業發展的目的。
2思維和翻譯之間的關系
語言、文化、思維以及翻譯互相聯系。思維方式是語言的外殼,是溝通文化和語言的橋梁。一方面,思維方式與文化密切相關,是文化心理諸特征的集中表現,又對文化心理諸要素產生制約作用;另一方面,思維方式又與語言密切相關,是語言生成和發展的深層機制,語言又促使思維方式得以形成和發展。因此,語言的使用體現思維的選擇和創造。(連淑能,2010)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形式把另一種語言形式中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翻譯不僅是語言的問題,而且還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是一種跨文化活動。我國著名翻譯家王佐良指出,“翻譯不僅涉及語言問題,也涉及文化問題;譯者不僅要了解外國的文化,還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翻譯的難易和優劣,與語言有關,更與文化有關。因此,翻譯的過程,不僅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而且是文化的移植,是思維方式的變換。
3旅游文本英譯的意義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逐漸深入,中國的旅游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旅游文本的翻譯顯得越發重要。旅游文本材料作為一種對外宣傳工具,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壯麗河山以及名勝古跡,對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文本的譯文是海外游客認識和了解我國旅游景點的窗口,在傳遞各地旅游資源和文化信息的過程中起著溝通和橋梁的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旅游活動對異域文化的體會和感受,是一種跨地域文化的交流途徑。旅游活動是一種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而旅游文本的英譯則是促成旅游這種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橋梁。旅游文本的翻譯能夠傳播文化、融合文化,盡可能消除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以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鑒于大部分對外旅游資料都是由漢語譯為英語,因此翻譯的質量在推動我國旅游資源、吸引國外游客、樹立我國對外形象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旅游文本的英譯涉及翻譯技巧的運用,其中中西方思維模式的轉換是產生地道譯文的主要途徑之一。
4從中西方思維模式差異的角度解讀
旅游文本的英譯陰山巖畫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我國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歷史的千里畫廊,是河套先民留給后人的一部無字天書。陰山巖畫傳承和弘揚了河套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理念,對于巴彥淖爾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提供了文化支撐。西方文化的科學精神與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體現于不同的思維方式,而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在漢英語言里有不同的表現方法。翻譯是通過語言手段傳遞文化信息,是跨文化交際活動。筆者從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出發,對河套文博院陰山巖畫展板的英譯進行了分析研究,探討了實現跨文化交際的有效途徑。
(1)客體思維與主體思維英語民族比較注重客體思維,把主體作為“旁觀者”對客體進行探究,以客觀的科學態度對待客觀世界,探究客體對主體的作用和影響。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客體性思維模式體現在語言表達中。英語往往以客觀、冷靜的表達方式敘述客觀事物,如常用被動式和非人稱表達法,讓事物以客觀的語氣呈現出來。相反,中國人注重主體意識,中國傳統哲學是以人為中心的主體思維。在語言上,漢語往往從自我出發來敘述客觀事物,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常用主動式和人稱主語表達法,當人稱不言而喻時,又常常隱含人稱或省略人稱。漢語句子是一個包含主、謂、賓的主動語態的句子,相應的英文沿用了漢語的主動語態,將漢語動詞譯成英語possess。possess一詞一般用于指有生命的人或動物擁有或具備某種品質或能力,而原文的主語是“國家”。因此,這里的英文表達不夠地道,筆者建議改用被動語態并選用動詞find或discover,即Rockartshavebeenfound(discovered)inmorethanonehundredcoun-tries。通過使用被動語態且非人稱做主語,句子的表達比較客觀,符合英語民族的客體思維方式,因此英文句子表達比較地道。
(2)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西方智者注重發展智力,自古以來就擅長邏輯和抽象思維;而中國人擅長情感思維和具象思維。在語言表達中,抽象思維體現為多使用名詞,尤其是抽象名詞來表達抽象、客觀、冷靜的口氣,而漢語中多用動詞來表達具體的、動態的情景。
(3)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是同中求異,而中國人思維方式是異中求同。西方的智者們將自然和宇宙作為客體加以研究,對自然和宇宙的奧秘充滿了好奇心。為探求真理,容許不同觀點,不斷求異創新,形成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學精神。而中國人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反對走極端,避免冒尖,主張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因而思維方式力求避免與眾不同。在語言表達方面,英語語言多于變換,漢語多于重復。總的說來,英語比較忌諱重復,因而常用替代、省略和變換的表達方法;相比之下,漢語則比較習慣于重復,因而常用實稱、還原和復原的表達方法。
5結語
語言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因此兩種思維方式的轉換是翻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旅游文本的英譯中,通過主體與客體、具象與抽象以及求同與求異三組思維模式的轉化而產生較地道的英文,有利于實現跨文化交際,并促進旅游的發展。
作者: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