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旅游翻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想要游覽中國。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2009年被提名為世界文化遺址,因此吸引了外國游客到此領略佛教文化。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旅游翻譯文本參差不齊,這導致外國游客的誤解。本論文基于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以五臺山旅游景點為例,共包含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關于文獻綜述。第三部分陳述了旅游翻譯文本中的問題以及其原因。第四部分研究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翻譯策略。最后一部分為結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旅游業得到蓬勃發展。旅游是一項國際活動,而文化旅游是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旅游資料不僅是向外國游客介紹景點的媒介,而且是傳播中國文化的媒介。為了讓旅游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旅游文本的翻譯成為實現旅游文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一、文獻綜述
如今,幾乎所有的學者贊同以下定義:跨文化交際是指人們之間的交流,其文化認知和符號系統的不同足以改變交際活動。而旅游翻譯,程剛認為,它是專業翻譯的一部分,其涉及旅游活動和旅游專業。那他們二者又是什么關系呢?首先,跨文化交際影響旅游翻譯。反過來,旅游翻譯促進跨文化交流[1]。
二、旅游翻譯文本中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旅游文本中的問題
1.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是指在翻譯中受到漢語的干擾而出現的誤用或誤譯。如:公廁、后殿有開花顯像佛。第一個例子可以直接翻譯成廁所。第二個例子也是中式英語,它是漢語語法順序。花在這里指的是蓮花而不是普通的花。而佛是指文殊菩薩。因此,這種翻譯將對外國游客留下一個壞印象[2]。
2.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
五臺山旅游文本中,佛教文化及其背景信息是主要方面。因此,外國人會對佛教文化很困惑。例如:五臺山歷史悠久,傳為文殊菩薩化顯之地。在例子中,誰是文殊菩薩呢?這可能令外國人感到困惑。因此,譯者應添加一些智慧與美德并存的文殊菩薩的背景信息。
3.文化誤譯
在五臺山旅游文本中,有許多旅游景點使用文言文做介紹。譯者在翻譯時應該了解其文化內涵,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倘若只按字面意義翻譯,這往往導致誤譯和誤解。比如:昔文殊化為貧女,遺發藏此。“遺發藏此”意味著文殊菩薩將她的頭發留在這里,但卻錯譯為丟下她的頭發以隱藏自己[3]。
(二)翻譯問題之因
譯者所要處理的是兩種語言,但事實上,他們面對的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此處從宗教文化差異、審美差異、思維方式差異和文化缺省方面來探討:
1.宗教差異
中國和西方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西方國家信仰基督教,而中國,尤其是五臺山,佛教文化氛圍很濃厚。因此,翻譯時,一些宗教人物和術語就不能被外國人所理解。例如:五臺山歷史悠久,傳為文殊菩薩化顯之地。從例子來看,外國游客會對文殊菩薩很迷惑。因此,譯者必須添加一些宗教信息。
2.審美差異
審美差異是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在認知感方面的差異。在中國旅游文本中,作者習慣用四字結構或優美的詞語來描述旅游景點。如:五院進落,殿堂樓閣,雕刻精致,規模宏偉,建筑瑰麗。在例子中,中文使用了四字結構,這非常富有詩意。然而在翻譯時,應該用英語表達習慣和外國人的審美習慣進行翻譯。
3.文化缺省
在翻譯詞語時,我們會在另一種文化中找不到對應的表達。如佛教僧侶去五臺山朝圣,其中“上香”是中國一個非常獨特的活動。然而譯者怎么翻譯“上香”?這樣的現象我們通常叫做文化缺省或詞匯空缺。
4.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方式或思維模式,通常是指一個人在思考事情時自然而然的一個思維過程。西方的思維模式是相對簡單。他們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不喜歡拐彎抹角。然而,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為復雜。他們通常不是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很含蓄。因此,譯者應在保持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用西方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
三、翻譯策略
(一)直譯
直譯,是指按照源文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其詞語的基本意思,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使用目標語傳播源文化。例如:現在五臺山存有泥塑、木雕、石刻、金屬鑄像、脫紗、燒瓷、刺繡、繪畫等諸多種類的造像藝術品。上面的例子可以直接翻譯詞語。但是直譯并不意味著逐字逐句地翻譯,這無疑是“死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運用直譯以生動地傳達文化內涵。
(二)增譯
增譯是指在準確理解旅游翻譯原文的基礎上增加必要的詞匯,譯者需要在歷史故事和人物的翻譯中添加必要的詞匯或信息。例如:(羅睺寺)清康熙年間,改黃廟。在這個例子中,外國游客會不理解“羅睺寺”和“清康熙”,因此有必要在括號中添加信息,使外國人能夠有效地了解中國佛教文化。
(三)類比旅游翻譯
文本中的類比,是指將源語言的信息與目標語的信息聯系起來。通過采用類比,旅游文本的內容能夠彌合中國人和外國游客的文化差距,引起外國游客的共鳴。例如:五臺山文殊信仰的確立和推廣使五臺山在唐代中葉就成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該示例將唐朝與希臘荷馬時期聯系起來。對外國人而言,了解這一時期輕而易舉,并且吸引他們可以繼續了解中國文化。
(四)音譯與意譯
音譯是指用漢語拼音翻譯旅游景點名稱,但拼音不能傳達給外國游客文化內涵。同時,它也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標。意譯是一種通常根據意思表達原文的意義和精神。例如:望海峰、翠巖峰、掛月峰、佛光寺、塔院寺、羅睺寺、葉斗峰等。他們都用音譯和意譯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讓游客了解其內容。
四、結論
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分析了旅游文本的翻譯。文化差異是旅游翻譯的關鍵。同時,他們也可能是翻譯的失敗原因。為了克服這些文化差異,譯者應牢記跨文化交際。
作者:邢衛家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