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探討(3篇)范文

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探討(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探討(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探討(3篇)

第一篇:跨文化交際中委婉語的語用失誤研究

摘要:

隨著全球的跨文化交際的進一步發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交流越來越緊密,委婉語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文化差異等因素,委婉語在使用中經常出現失誤。本文就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的有關問題做了探討,基于此,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減少語用失誤,促進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

委婉語;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

一、委婉語的定義

委婉語是一種調節人際關系甚至于國際關系的重要交流策略。委婉語這個術語來源于希臘語,它可以被分為兩部分來分析。其中“eu”意味著“好的”,“pheme”意味著“說話”。關于委婉語,很多語言學家都給了不同但是相似的定義,歸納起來,都強調語言表達者用婉轉的,文雅的話來表達或者代替他認為不宜直說、忌諱、粗俗或者隱私的話語。總之,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起到了潤滑人際關系,拉近人際距離的作用。

二、委婉語的語用分析-保羅•格萊斯的合作原則

格萊斯提出要使你說的話,在其所發生的階段,符合你所參與的交談的公認目標或方向。由此,他提出了合作原則。具體來說,這個原則還包括四個具體準則,她們是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總體而言,這四個具體的準則要求人們講話要說實話,嚴格準守合作原則。但是委婉語卻違反了合作原則,那就要求交流的雙方能夠在話語中體會除了字面意思更為重要的“隱含意思”。

(一)違背數量準則。這一條準則要求交流雙方的話語如所要求的那樣信息充分;不要使交談者的話語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但為了必要的交際目的,言語者故意的省略那些粗俗或者忌諱的話語,從而違背了量的準則,這就需要我們能讀懂言語者的隱含意思。如bigC代替cancer,WC代替watercloset,BS代替bullshit。

(二)違背質量準則。這一準則要求我們說的話要真實。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很多委婉語都違背了這條準則。比如說一些人的職業是不那么光鮮亮麗的,我們喜歡用一些相對文雅的詞語來表達。我們稱保姆為阿姨,稱酒吧女為公關或者情感陪護。這些詞語無疑是違背了質量準則,但是避免了直言的尷尬,是跨文化交際中必不可少的策略。

(三)違背關系準則。關系準則要求說的話語要有關聯,不可脫離主題。而委婉語常常為了回避一些有攻擊性或者避諱的話題而違反了這個準則。比如下邊的這個對話。媽媽:“這次期中考試的成績出來了嗎?”,孩子:“媽媽,我這幾天一直難受,好像感冒了”。這個貌似無關的回答在隱形前提下與問題建立了最佳的關聯。這種答非所問的方法是間接拒絕對方的一種策略,可以成為托詞。

(四)違背方式準則。這一準則要求我們說話避免含糊不清,避免歧義,說話要簡練而有序。但委婉語經常違背這條原則來達到交流的目的。如在實際交流中,“youhadbettergetyourselfinorder”,這是醫生委婉的對病人下的病危通知,這樣避免了直接說明病情的尷尬。

三、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

委婉語背后所體現的文化特質,使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很多錯誤。我們在日常的交流中要有意識的了解文化的差異,尋找有效的交際策略,以實現更好的跨文化交流。

(一)價值觀和文化的不同

社會價值是文化的核心,委婉語是文化的一種產物。拿中國和說英語的國家來舉例子,比如說,中國人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贊賞,會用諸如“兄臺”“大人”“高見”“您辛苦了”等表達。但是說英語的國家一般不會用中國人所謂的尊稱,取而代之的是“you”。

(二)禁忌語造成的委婉語

語用失誤禁忌語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它存在于各種文化中。如在中國和說英語的國家對于老的觀念是不一樣的。中國文化推崇尊重老人,我們有關于尊重“老”的一些表達,如“德高望重”。而西方文化中,他們忌諱提老這個話題,因為對于他們來說,老意味著無能,所以一些代替“old”的表達就應然而生,如“seasonedmen”和“advancedage”。

四、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策略

(一)利用語境分析委婉語

任何言語的理解都離不開語境。這主要指言語者使用語言和聽話人理解語言的客觀共處環境,其中包括時間,地點,話題,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等具體因素,也包括言語者和聽話人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地位等社會背景。從委婉語的定義和作用我們不難看出,委婉語的使用是交際參與者根據語境和交際目的而選擇的成果。比如,有人想去上廁所,在中國他可能會說他想去方便一下。在說英語的國家,他可能用以下表達來代替,如“MayIwashmyhands?”“wouldyouliketorefreshyourself?”;或者有人的祖母去世,你會說“Iamsorrytohearaboutyourgrandma”。

(二)利用文化差異意識感知委婉語

毫無疑問,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很多時候是由于我們缺乏必要的文化差異意識和知識造成的。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式來增強我們的文化意識。首先,我們要多讀一些外國的文學作品。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價值觀的最好的體現。其次,通過大眾媒體等方式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我們可以通過看一些電視節目或者瀏覽網站來拉近和其他國家的距離。最后,我們可以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直接接觸外國的文化。因此,只要我們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就能大大增加我們的跨文化交際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姜望琦.語用學理論及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王雅軍.委婉語應用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作者:高恒菊 單位:遼寧大學

第二篇:跨文化交際中社交語用失誤初探

摘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際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不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社交語用失誤時有發生,使得交際無法順利進行。本文擬對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進行初步的介紹,分析出現的原因,并探討解決語用失誤的有效途徑,使人們對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盡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語用失誤,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

1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的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另外,改革開發的進一步深化加快了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跨文化交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恰當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語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交際的基本工具。人們通過語言說話、交談,而文化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然而,由于對跨文化交際缺乏足夠的重視,在與他人交流中,通常會使用不恰當的語言,導致各種交際失誤。因此,近年來,影響跨文化交際中社交語用失誤的因素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主要包括文化差異以及對此缺乏足夠的意識。因此,這篇文章探討了跨文化交際中社交語用失誤的現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2跨文化交際中的社交語用失誤現象

在跨文化交際中,經常會發生語用失誤。例如,在中國,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之間見面打招呼時,通常會問道:“你吃了嗎?”然而,如果這樣跟西方人士打招呼,對方可能以為是想邀請他們吃飯,所以,很有可能會引起誤解。另外,中國人喜歡詢問對方一些問題,比如“你多大了”,“你的工資是多少”等等,而這些可能令西方人士非常驚訝甚至生氣,因為他們將此視為秘密,會認為你在侵犯他們的隱私。稱呼語也有所不同。中國人通常在稱呼對方時在姓的后面加上頭銜,比如,中國學生出于尊敬,稱老師為“x老師”,而西方人士直呼其名。所以,如果一名中國老師被一名外國學生直呼其名的話,這位老師可能會感到不自在。另外,中國人在見到比自己大的人時,出于尊敬,會稱呼對方為“叔叔”、“阿姨”等等,這對于西方人士來說很難理解,既然沒有血緣關系,那為什么這樣稱呼對方呢?中西方的人們在恭維反應中截然相反。如果聽到對方贊美道“你今天真漂亮”,中國人可能會謙虛地說道“哪有,哪有”,暗含著否定的意思;而外國人會這樣回答“謝謝你的贊美”,暗含著肯定的意思。而在中國人看來,外國人的這個回答可能會令人不可思議:怎么能這么不謙虛呢?一些忌諱語大相徑庭。忌諱語是由文化決定的,由于歷史、信仰和習俗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忌諱語。另外,一個國家的忌諱語可能是在另一個國家看來是好的形象。例如,“狗”,中國人通常視為貶義,用于罵人或者侮辱別人,如“走狗”;而西方人將其視為褒義,認為狗是一種可愛的、討人喜歡的動物,因此,他們會用“幸運狗”來形容一個人,這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又如“龍”,中國人將其視為祖先,認為是神圣的象征;而西方人將其視為兇猛和邪惡的象征,他們會認為老虎才是好的,所以,西方人會說“亞洲四小虎”,而不用“亞洲四小龍”。

3跨文化交際中社交語用失誤的原因

文化的差異,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習俗的不同,導致在跨文化交際中經常發生社交語用失誤。語言是思維的表達,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結構和交流方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具體的、綜合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抽象的、分析型的。因此,中國人對一些現象習以為常,而西方人喜歡問“為什么”。中國人說話時,會比較委婉,迂回曲折,重點在后面,而西方人喜歡開門見山。這可以解釋雙方之間一些截然不同的現象,例如對待別人的恭維時以及接受別人的禮物時做出的不同的反應。中西方人之間的價值取向也有所不同,中國人推崇集體主義,以大局為重,而西方人推崇個人主義,注重個人的感覺。因此,西方人不喜歡別人打聽自己的隱私,會將此視為侵犯了個人權利。另外,他們非常注重個人空間,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不小心侵犯了別人的空間,他們會趕緊道歉。而在中國,經常會看到公交車上人山人海,非常擁擠。由于歷史不同,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包括節日、禮儀、隱私、忌諱、招呼語、宗教信仰等等。因此,同樣是“龍”,中西方的看法卻截然不同。這些習俗根深蒂固于每一個社會成員中,如果忽視了對方的習俗,極易觸犯對方的忌諱,就會導致語用失誤。

4避免社交語用失誤的方法

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必須盡最大的努力減少社交語用失誤。首先,要增強跨文化意識,包括信仰、價值觀、世界觀等等。其次,加強學習,熟知西方文化,為跨文化交際打好扎實的基礎。另外,在跨文化交際中,還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后,平時要多加強練習,熟能生巧,可以瀏覽一些英語網站,閱讀英文報紙,多與外國人交流。這樣,我們會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形成一種英語思維方式,從而可以在跨文化交際中有效地避免社交語用失誤,實現預期的跨文化交際目的。

參考文獻:

[3]戴煒棟.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小寧.跨文化交際中社交失誤探微.長沙: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7).

[5]趙丹.論跨文化社交語用失誤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報,2007(05).

作者:劉婷婷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第三篇:語用失誤與跨文化交際淺談

摘要:

中國和英國是東西方文明的兩個重要代表,兩個國家都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發展長河中創造過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都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從很久之前,兩國就曾建立聯系并在互通中推進彼此前進的步伐。然而,也正是由于兩國從經濟政治到地理宗教的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使得兩國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本文將就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及其原因進行分析,旨在將其應用到跨文化交際的實踐中,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

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言語行為

近年來,中英兩國進入了關系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中國在英國的留學生超過15萬人,英國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歐洲國家。2015年作為“中英文化交流年”為兩國人民進一步的互相了解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2015年的上半年英國在華舉辦英國文化季活動,下半年中國在英舉辦中國文化季活動。中英兩國這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最高水平的活動,加強了兩國的文化交流和產業合作,推動了兩國文明交流互鑒,更增進了兩國民眾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知。”這句脫胎于《韓非子•說林上》①的古語也正是告訴我們國際間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半句則是點名我們作為民眾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在與外國友人的交流過程中是多么重要,接下來本文將從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入手,通過對文化差異及其原因的分析來為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提供一些促進和幫助。

一、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及原因

筆者有幸隨國際合作項目赴英國訪問學習,在這期間通過所見所聞感受到一些同以往了解所不同的文化差異,通過這些差異也可間接反映這個國家文化的縮影。

(一)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哈佛大學的張光直教授曾提出:“吃”這一最為生物化、物質化的層面,可能是理解一個民族精神氣質和精神內核最重要的切入點。英國人的飲食習慣比較單調,他們習慣一天四餐,但餐食的準備并不豐盛,一般為早餐、午飯、下午茶和晚餐。早餐時間大多數在早7時至9時之間。午飯約為13時,通常是冷肉和涼菜,類似于沙拉。下午茶的時間大約在16—17時左右,以喝茶為主,糕點為輔。晚餐多在19時左右,為一天的正餐。在每日的主餐上,英國的飲食習慣與中國大不相同,英國人的烹飪方法非常單一,他們不擅烹飪,對加熱食材似乎并沒有特殊喜好。英國的飯館、餐廳、飯館等飲食職業,多由外國人運營,甚至多數餐廳的菜譜都標有法語。從“下午茶”可以作為日常四餐之一即可以看出英國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喝茶,喝茶當作每天的必需和不可或缺的享用。而另一大英國必不可少的飲品就是酒。單從英國無論城市鄉村遍布的大小酒吧即可看出。英國人喜歡飲酒,但并不是在家獨酌,喝酒聊天談事是最常有的姿態,因此如在晚餐之后在街間散步,可以看到酒吧中很多人或站立或對坐,手中握著酒杯交談甚歡。

(二)待人接物

1.英國人以“紳士風度”聞名于世,各種影視作品中也無不在體現這一傳統美德英國人是非常樂于助人的,大多數英國人對外國游客或者學者并不冷漠。在一些有關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本信息方面,如果開口詢問,一般都能得到很熱心并且詳實的回答。比如在倫敦的地鐵站和城際巴士站,可以很容易找到胸前佩戴“i”卡片的工作人員,如有任何相關出行問題,即可詢問他們。出口處有專人定時發放地圖,如有需要可拿走參考。還有一點在于,無論走到哪里,博物館、學校或是商場、餐廳,走在前面的人基本都會為后面的人留住打開的門,在日常交往中,他們絲毫不吝惜付出和表達善意,亦欣然坦蕩地接受感激。英國的歷史和政體造就了這種傳統傳承的土壤,“紳士風度”仿佛是社會中下層“向上流社會看齊”的努力,也就是被塞進了部分中下層價值觀念中的貴族精神的延續。

2.另外一個與中國文化差異較大的方面是英國人對隱私的態度關于隱私的問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界定,中國人和英國人都有隱私,但中國人在隱私上大多表現為集體隱私,西方人則表現為個人隱私(程紅波,2008)②,所以兩種隱私所涵蓋的范圍差異巨大。中國人喜歡群居,講究團結友愛精神,住得近,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機會多,就會互相關心,個人生活或私事很難不被人知道或干預,在語言上以喜歡過問別人的事情為特點。然而在西方,包括英國,其文化特征是個人主義,強烈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極度推崇自立、自強和自由。(馬剛,2008)③在英國,大多數住家都是獨門獨戶的,每家有自己的院子和柵欄。一雙關注好奇的眼睛對他們而言是如芒刺在背。英國曾經做過一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英國人對“不請自來”的訪客是感到意外和惶恐的,家庭對于他們來說是個人隱私最后的保障。因此,西方國家對個人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非常健全。隱私一詞有幾條釋義:隱居、私事,以及不受公眾干擾的狀態。所以,英國人的隱私內容包括個人的年齡、收入、宗教信仰、政治立場、婚姻狀態、體重、身材、所購物品的價格,等等。這些在中國可能都是再平常不過的閑聊話題,甚至是打開溝通局面的良好話題。但是在英國他們的第一想法會是“Noneofyourbusiness”,詢問對方工資多少,年收入幾何,伴侶多大年齡,諸如此類的說法,不管提問得多客氣或多委婉,都會讓聽者覺得他們認為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英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我的家是我的城堡,風兒你可以自由地來,但國王和王后無法踏進,直到有我的允許。

(三)傳統節日

除了一些共同的節日,如新年(元旦)外,中英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比如我們有最著名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和我國農歷歷法相關的節日,而英國有情人節、復活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與宗教信仰相關的節日。節日的“來歷”不同因此東西方的節日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以春節和圣誕節為例,我國的春節放假七天,但這七天是各種娛樂活動、會親訪友的最好時機。英國圣誕節的假期更長,一般學校等教學單位放假三周,圣誕假中可準備圣誕大餐需要的所有東西,并且做好圣誕節那一天,所有商場和交通行業都停業的準備,12月25日當天,整個國家的人基本全部都在家度過,以家人為單位,分享喜悅贈送禮物。對別人送來的禮物,我國大多數人和英國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中國人往往會先自謙、推辭一番后才婉拒不掉地接受,不會當著贈送禮物的人的面打開。而一般英國人接到別人送的禮物,即使不在節日中,也會當著朋友的面打開,感謝朋友的好意,表達對禮物的喜歡。

(四)存在差異的原因

造成中英兩國文化差異的原因一定是多元的。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王權與議會在長期沖突與斗爭中形成的;現代經濟與社會體制,包括工業化與福利國家,則是“追求財富”和“追求平等”在尖銳斗爭中達成的平衡。“激進”與“保守”的沖突造成和平漸進發展的道路;“信仰”和“理性”的交鋒,導致在現代民族的思維方式中,“理性”雖是主導,“信仰”卻也有一席之地。④英國人逐漸在二元對立的選擇中走出一條自己融合的道路。其次,中英兩國的人思維方式不同,英國人習慣于用抽象的概念來表達具體的事物,重抽象思維,中國人習慣于用具體的形象來比喻和指代事物,重具象思維;英國人直線思維,中國人曲線思維。所以在面對夸獎和稱贊時,英國人直截了當表示欣喜和感謝,而中國人長期受到我國文化中的“圓”和“全”的影響,習慣于委婉迂回地達到目的。再者,如前文所說這是長久以來兩國人民不同的價值觀造成的,英國人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中國人的價值觀是集體主義。西方人長久以來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深信人人生而平等,而個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在待人處事上,他們展現出的是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并不會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也不會考慮更多周圍人或事的影響,他們習慣二元對立地看世界,人與自然,物與我。這在本質上與我國傳承下來的天人合一,萬物相互依存而得以發展的價值觀大相徑庭。因此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隱私問題上,英國人如此嚴肅。

二、跨文化交際中的注意事項

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兩種異質文化的接觸不可避免要發生沖突。因此作為一種文化下的語言學習者,我們就應當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識,使自己能更好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與不同文化下的人們溝通交流。根據上面的文化差異,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注意事項。首先要認識到雙方文化是有差異的,接受并且能夠容忍。筆者認為這是能夠將跨文化交際進行下去的基礎之一。雙方文化差異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雙方溝通時如遇到沖突或與自己所習慣的交流方式不符的地方,不要急也不要想著去糾正或者改變,在理解包容的情況下將交際進行下去。其次,既然已經了解差異和原因,可根據已知的學識,根據對方的價值觀采取一些語用策略以達到交際的目的。比如不談英國人所避免談到的話題,禁忌語,靈活運用禮貌原則中的稱贊、謙虛等原則促進交際的正常進行,也只有真正了解對方文化與自己文化的差異,才能做到排除文化差異的干擾,正確處理文化沖突,真正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最后,并非說在跨文化交際時就要“全盤西化”跟著對方的文化習慣走,在深入了解之后,應當有在雙方文化上取舍的能力和批判性接受的眼光。對西方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不變的真理,在當前全球化程度已經如此之高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立于其他自行發展。在與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碰撞時,不斷吸收、學習、篩選、批判,使得兩種文化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從而為我國乃至其他國家文化的總體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世界的融合和諧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注釋:

①語出《韓非子•說林上》(晉國)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無故請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國必恐。彼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智伯必驕而輕敵,鄰邦必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則智伯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驕智伯。且君何釋以天下圖智氏,而獨以吾國為智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戶之邑。智伯大悅,因索地于趙,弗與,因圍晉陽。韓、魏反之外,趙氏應之內,智氏以亡。

②程紅波.中西隱私觀比較研究[J].考試周刊,2008(44):237-238.

③馬剛.東西方不同的隱私觀及折射的文化差異[J].東京文學,2008(11):26-27.

④錢乘旦,陳曉律.英國——在傳統和變革之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雷勵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北大炕王婶小说|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女人张开腿男人捅|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 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国产免费观看a大片的网站| porn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黄色大片网站|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久久伊人免费视频|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狠狠热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萌白酱福利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jizzjlzzjlzz性欧美|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怡红院成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1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男生女生差差差很痛| 午夜香港三级在线观看网|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又大又粗又硬又长免费| 欧美bbbbbxxxxx|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国产日韩在线看| www.插插插|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丁香六月纪婷婷激情综合| 成年女人色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