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觀點市場理論的價值取向和認識范文

觀點市場理論的價值取向和認識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觀點市場理論的價值取向和認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觀點市場理論的價值取向和認識

摘要:通過時間順序梳理觀點市場理論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觀點市場在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這三對關系的價值取舍中,有明確的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從觀點市場對理性的解讀及其歷史演變中,可以得知觀點市場的理性觀,亦能論證觀點市場為可知論前提下的懷疑主義。深入研究觀點市場的思想內涵,可以為進一步相關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觀點市場;個人主義;理性觀;懷疑主義

觀點市場理論是西方言論自由傳統中影響深遠且廣為人知的一種理論,更是西方媒體業新聞自由的理論基礎。觀點市場理論在幾個世紀內萌芽、發展、成熟,到如今應用于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不證自明的理論。現如今,人們已經難以體會到彌爾頓在《論出版自由》中吶喊著“讓我憑著良知自由地認識、自由地發言、自由地討論吧!”的激動心情,也難體會到密爾在《論自由》中劃分個人與社會權力界限的小心翼翼。然而,這種現象并不會令對觀點市場理論做出過貢獻的學者歡欣鼓舞。觀點市場理論反對真理壟斷,無論這種壟斷是來自于個人、群體、社會亦或是國家權力。沒有絕對真理存在,觀點市場這套理論本身也應該置于市場中和其他學說進行自由競爭,方能保持活力。而如今學術界對觀點市場的探討不多,往往是視為不證自明的理論幾筆帶過。因此,本文試圖概括觀點市場理論的發展歷程,并探討觀點市場在價值取向方面的個人主義以及在認識論方面的理性觀和以可知論為基礎的理性主義。

一、觀點市場理論探源

“觀點市場”一詞的提出是在1919年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奧利弗•霍姆斯對“艾布拉姆斯訴合眾國案”發表的一份判決異議意見書中。[1]霍姆斯在這份判決里寫道:“吾人所欲求的至高之善唯有經由思想的自由交流,才比較容易獲得,亦即要想測試某種思想是否為真理的最佳方法,就是將之置于自由競爭的市場上,看它有無能力獲得許可。”類比經濟學中的自由市場,霍姆斯形象表達了觀點市場。霍姆斯認為市場不僅能在商品生產、交換這類經濟活動中起到資源調控作用,而且在觀點交換、表達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正如將商品置于經濟自由市場,由市場去甄別好壞,將某種觀點置于觀點市場中公開自由競爭也是判斷該觀點是否為真理的途徑。觀點市場的理論淵源要追溯到1644年英國政論家約翰•彌爾頓發表《論出版自由》。在這部經典文獻里,彌爾頓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強烈反對出版檢查制度,譴責集權主義控制。彌爾頓認為人是具有理性的,可以辨別正確與錯誤。為論證這一觀點,彌爾頓用兼容并包的讀書法作比,成熟的人看書不拘書的好壞,因為能依據理性對事物做出判斷,不會被書中的觀點引誘。[2]甚至,理性的人一方面可以從壞書中得到警醒和預防,另一方面可以在兼容并包的讀書活動中提升理性的判斷能力。在彌爾頓眼中,真理是確定的,能由觀點表達的,而具有理性的人又具有判斷能力。因此,在觀點的自由市場中,真理必定能戰勝謬誤,在“自由而公開的斗爭”脫穎而出。由此不難理解,以理性為出發點的彌爾頓,提倡人人表達觀點的意志自由。

在論證真理必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之后,該文還闡述了政府“選擇”真理的邏輯漏洞和歷史失敗案例,以反對政府插手觀點的辯論。當然,此時彌爾頓還沒有自由競爭的市場思想,市場經濟理論由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還是130多年之后的1776年的事情。在彌爾頓的想象中,真理和謬誤是在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戰場中交鋒的。1859年,英國政治思想家約翰•密爾發表《論自由》。如果說,彌爾頓對觀點市場的討論停留在政府的出版審查制度毫無意義,密爾的《論自由》已經直指自由的限度了。在彌爾頓提交給英國國會的洋洋灑灑的戰斗檄文中,真理必將在和謬誤的戰斗中勝利。對此,密爾并不像彌爾頓一樣樂觀。密爾主張個人個性應該被尊重,個人的自由應該被保護。個人是絕對自由的,只要他沒有影響到他人。[3]因此,個人觀點表達應該是自由的,不能被隨意壓制。密爾意識到這種壓制可能來自國家權力,也可能來自社會、群體或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來自于社會和群體的壓制也許更令人窒息。此外,密爾還將功利主義思想融入觀點市場中,對觀點市場的保護不僅有益于個人自由,也能使得個人個性得到發揮,從而造福整個社會,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得到統一。[4]約翰•密爾對言論自由的補充使得觀點市場更加理論化,[5]此時,現代觀點市場理論初現雛形。歸納起來,觀點市場理論主要由“觀點的自由市場”和“真理的自我修正”構成。觀點市場理論主張將不同的觀點放在自由公開的市場中競爭,正如經濟學中的自由市場一樣。有些學者認為觀點競爭和思想碰撞能暴露觀點的不足,完善觀點,使得觀點更接近真理,人們也能在這種競爭過程認識真理;有些學者認為多樣的觀點利于真理的發現,多樣的個性利于人類的發展,只要不影響他人,觀點的表達的就是無邊界的。而無論學者支持觀點市場的理由為何,都反對國家權力、社會輿論等等外部因素對觀點表達的壓制。

二、價值取向中的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首先是作為集體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個人主體意識,歷經了原始時代自在的自我、專制時代畸形的自我,直到文明時代,近代科學的創立與發展、宗教改革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共同作用促使個人主義思潮萌芽,直到19世紀,才出現“個人主義”這個詞語。[6]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一詞涵義甚廣。[7]從哲學角度來看,個人主義強調個人價值,強調自我控制,強調個人權利,反對政府、社會、宗教等外在勢力對個人權利的干涉。每一個個體都是自然的基本單位,不同個體之間是平等、自由而獨立的,這也意味著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個人權利。從倫理原則的角度看,個人主義的個人至上體現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上,以個人訴求為出發點,社會是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反對統一的社會道德標準。從價值體系的角度出發,個人主義意味著一切價值均以個人為中心,人本身即為目的,個人本身具有最高價值。在思想觀念和行為上,個人是價值評判標準的中心。但無論是哪種闡述,都強調個人是第一性的,而社會、國家以及其他各個層面的共同體只是個人的集合、復合,因而是從屬性的或工具性的。[8]個人主義是觀點市場理論的出發點和核心價值。無論是在個人與國家的關系中,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觀點市場理論都體現了個人至上,個人是第一性的,而在個人與個人關系中強調獨立平等精神也是個人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個人與國家的關系

觀點市場理論強調觀點在自由市場內的自我修正,主張讓不同的意見在自由市場中公平競爭,真理最終將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反對國家權力對觀點表達的干預。觀點市場思想可以追溯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而該文的寫作初衷正是反對出版預審制,反對國家權力干預觀點表達。這一點也可以從嚴格直譯的正標題《阿留帕幾底卡:約翰•彌爾頓先生向英格蘭國會發表的演說,關于無需許可而出版的自由》(Areopagitica:ASpeechofMr.JohnMiltonfortheLibertyofUnlicensedPrintingtotheParliamentofEng-land)中看出來。彌爾頓從不認為國家權力控制意見表達是對追求真理有所裨益的。彌爾頓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國家權力控制觀點表達毫無用處。首先,統治權威壓制意見表達、反對書籍出版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追求真理或是公共利益,無數次的歷史經驗表明,統治者壓制意見表達往往是因為這些觀點威脅到了統治者。其次,出版預審制度不能使真正低俗的內容停止流通,反而會阻礙好書的出版。再次,彌爾頓認為對書籍的評判是個人的事情,當局不應該以強制手段為人民挑選書籍。負責“判定書刊生死”的官員也無法證明自己有優于群眾的“勤懇、博學、公正”等優良品質,使得他們能勝任出版審查的工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是需要具有理性的,一個理性的人可以辨別正確與錯誤,而為此,人們需要充分了解別人的思想和觀點,選擇的權利和自由需要“兼容并包”的讀書法。因此,彌爾頓主張政府不應參與觀點的辯論,真理最終會打敗錯誤的觀點在觀點市場上保存下來。觀點市場不僅不信任真理能被國家權力選擇,高度警惕對國家權力的濫用,而且,從權力的來源上看,國家權力也沒有干預觀點表達的正當性。從權力的來源看,個人權利的取得是應然的、天賦的、不證自明的,而國家權力的取得是后天的、約定的、需要論證的。在個人權利和國家權力的關系中,個人權利具有邏輯上的優先性。個人有追求便利和利益的天性,而當社會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隨著個人數量的膨脹和交互關系的復雜化,自發形成的習慣不能得到善良公正的對待,穩定和秩序成為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權力產生了。[9]國家權力的產生本質上是以個人訴求為根本出發點,其價值歸宿也在于個人。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是因與果的關系,是原始和后發的關系,是目的和工具的關系。正是由于個人權利對國家權力的優先性,在浩如煙海的觀點面前,真理的選擇權應當交給個人,任何統治權威都沒有代替人民選擇答案的正當性。正如約翰•密爾所言,在不妨害他人的條件下,個人有完全的行動自由,國家權力不能干涉。而統治權威對不同意見表達的壓制,對意見表達者而言,是對個人表達自由的剝奪,不同意見的表達若是沒有妨害他人,這種剝奪是沒有依據的;對其他人而言,國家壓制不同意見表達的行為意味著將個人排除在判斷資料之外,是對個人自由選擇權的剝奪,是觀點市場所極力反對的情形。

(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觀點市場理論在警惕國家權力對個人權利的侵害之外,還防范著社會輿論對個人表達的壓迫。早在1830年,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就在其成名作《美國的民主》中提出“多數人的暴政”概念:通過多數票選舉出的權力機關有濫用權力壓制少數派的可能,多數人營造的輿論有壓制少數派意見表達的可能。[10]密爾稱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就是“多數的暴虐”,因為在古希臘,符合大多數人意志的就被視為正義,政事取決于大多數人的意志。如果說這種意見壓制還是在合法程序下的,少數派還有表達權的,那么,社會輿論對思想和精神的壓迫遠不止于此。就算在民主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當代,公共輿論所造成的壓迫也一直存在著,例如,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宗教狂熱、恐怖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等等激烈的情緒控制著大多數人,這種公共輿論壓制著少數人的意見表達。密爾謹慎防范“多數的暴虐”出現,他認為這種觀點表達的社會壓迫是比政治壓迫還可怕的存在,因為這種社會暴虐雖沒有極端刑罰和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但是卻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沒有逃避的辦法。即使全體人都持有一種意見,僅有一人持相反意見,那么迫使那人沉默并不比那人要全體沉默更正當,因為我們永遠不能確信我們所要窒息的意見是一個謬誤。而防止社會壓迫個人表達的解決方案就是讓所有的觀點在自由市場中進行充分的討論。如果少數派的觀點是正確的,充分的討論可以使得真理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如果少數派的觀點是錯誤的,人們能從真理和錯誤的沖突中對真理有更清晰、生動的認識。只有在自由市場里經過公開自由的討論,觀點才能被確認為真理,同時,這樣也有益于人們智力和判斷力的培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密爾的學說中有清晰的闡述。在個人和社會這一對關系中,個人是社會的基礎和政府的目的,個人是第一性的。個人是真正的社會主體,只有個人利益才是唯一現實的利益,社會應當保障和實現個人利益從而達到社會全體福利的提高,否定個人利益社會利益也就無從談起。只有在個人行為對他人利益產生負面影響時,社會才有干涉的合理性;而在不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個人享有絕對的自由權。即使是出于好意,社會也不能干涉個人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并且,在觀點市場理論中,深受邊沁影響的密爾,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系的思考中,還增加了功利主義的色彩。個性被當作是人類福祉的因素之一,個人的個性自由被視作個人進步和社會進步的條件,而個性的自由需要觀點市場,需要社會對不同意見的包容。在這一層次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達成一致,都指向觀點市場。

(三)個人與個人的關系

在觀點市場理論中,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平等的個體,擁有平等的精神世界。個人獨立自主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觀點不因發表者的個人能力或是所處環境差異而被賦予不同的真理性。來自于不同表達者的不同觀點都指向同一出路———觀點市場。除了觀點本身的真理性,其他任何因素都不能決定觀點是否脫穎而出。平等確立了個人和群體內部相互的基準與態度,意味著個體不能侵害他人權益,每一個個體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這種觀點表達是不能侵害他人的觀點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精神既是個人主義的核心要求又合乎觀點市場理論的內在邏輯。

三、觀點市場理論的認識論基礎

西方“理性”概念源于古希臘的“羅格斯”。自“理性”的概念被提出,就一直活躍在西方哲學舞臺上,但理性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觀點市場理論理性觀的演變可以反映出觀點市場在認識論上的成熟過程。在認識論中,以“世界能否被認識”為分野,有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觀點市場的認識論預設是可知論的,世界能夠被認識,真理能夠被認識,觀點市場是人們認識真理、接近真理的途徑。同時,在可知論的前提下,觀點市場又是富有懷疑精神的,認為世界是可知的而人的認知能力卻是有限的。因此,觀點永遠是片面的,存在進步空間的,任何專斷都是站不住腳的。不同的觀點互相展示、質疑、論證才能開出真理之花。

(一)理性觀

觀點市場理論從萌芽到初具雛形再到應用于生活歷經了數個世紀,在這個過程中,觀點市場的理性觀也有所不同。在中世紀,思想家們所指的理性主要是認識真理的能力,這里的真理主要指道德方面的真理。在觀點市場理論形成初期,學者相信人們有足夠的理性,能夠在五花八門的觀點市場中選擇(道德)真理。在這個時期,個人理性被認為是值得信任的。但是,而隨著人們對真理、理性的認識不斷深入,理性被認為是演繹推理的能力,最后理性又被解讀為人類對社會的認知能力,理性的作用也不斷被重新評估。科學的興起也使得真理不再限于道德范疇。最初開始質疑理性是否真的毫無邊界是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休謨在笛卡爾式的懷疑論上發展了自己的懷疑主義,他認為理性所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并且是相對的,這些知識應該向未來敞開大門接受檢驗。[11]休謨認為,認識只能限定于個人經驗的范圍之內,超越這個界限,是無法想像的,也是不科學的,是以不能知為能知。20世紀,批判理性主義學者卡爾•波普爾主張有限理性,他認為理性是有局限的,因而科學知識的發展過程是演進的,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12]觀點市場的理性觀因哲學上對理性的認識發生改變而改變,從無條件信任理性轉向懷疑理性的能力。既然個人理性不足以判斷真理,那么,政府也不能選擇真理,畢竟權力選擇的過程是由一個或數個個人基于理性完成的。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一小部分人的觀點異于社會絕大多數人,就對這種觀點予以壓制,因為就算是絕大多數人用理性選擇的觀點并不一定比小部分人基于自身理性選擇的觀點更具有真理性。無論是政府、群體還是個人都無法壟斷真理。絕對真理被質疑之后,人們普遍認為真理是相對的,此時,觀點市場相信真理市場中每一條觀點都具有一定真理性,無論是政府選擇或是社會輿論的壓制都被視為無理的,并且,只有通過在觀點市場上公開自由競爭才能使不同觀點的真理性顯露,為更具有真理性的觀點出現做鋪墊。

(二)懷疑主義

世界能否被認識一直是哲學上爭論不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同可以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可知論主張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認識的事物;不可知論則認為除了感覺和現象之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在觀點市場理論的形成初期,支持觀點市場理論的最大依據正是人們能憑借自身理性選擇真理。追求真理,追求事物本質正是早期觀點市場理論的目標和價值。觀點市場理論中的每個觀點都包含著或多或少的真理性,觀點展示、傳播、競爭、懷疑、完善是觀點獲得更高真理性的途徑,是人們完善對世界認識的過程。在可知論的前提下,觀點市場理論還是懷疑主義的。雖然世界是可知的,但是人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度的,人們對真理的認識依然是相對的、片面的。[13]懷疑主義聲稱知識是有限的,蒙田曾從人的本性的不確定性、懷疑和否定感覺知識的可靠性、事物的運動變化、事物的差別性和質的多樣性這四個方面出發論證知識的不可靠性。這種不可靠性要求人們以懷疑精神為立足點,反對對權威觀點的迷信,主張通過系統化懷疑和不斷考驗的方法,達到求知的目的。

觀點市場理論反對對真理的壟斷,無論這種獨斷是來自國家權力、宗教團體亦或是社會輿論。不同的觀點在觀點市場中自由競爭,要求個體以懷疑的、批判性的視角去看待,敢于質疑和否定,在懷疑中發現錯誤,在否定中糾正錯誤,從而使認識不斷超越自身向前發展,提出更富有真理性的觀點。這種觀點正是觀點市場中“真理的自我修正”理論的核心內容。自彌爾頓時期開始,觀點市場理論發展至今,經歷了從片面到豐滿,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觀點市場理論的理性觀也隨之成熟:早期的觀點市場理論支持者充分相信理性的力量,認為人是有理性的,是能夠明辨是非的,能夠從參差不齊的觀點中發現真理;而后期的觀點市場論者則認為人的理性不是絕對的,真理也是相對的,任一觀點都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國家權力、社會、個人都不能壓制某一觀點的表達。與理性觀相應的,觀點市場理論是可知論前提下的懷疑主義。

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但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觀點市場理論要求人們用批判性的目光審視一切觀點,不盲信權威,在否定和懷疑中提出更具有真理性的觀點。貫穿觀點市場理論整個發展歷程的是其價值內核———個人主義精神。無論是在個人與國家的價值取舍中,還是在個人與社會的偏向中,觀點市場理論都體現了個人至上的個人主義精神。現代文明發展至今,對表達自由的追求和討論從未停止。當今社會,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表達自由提供新鮮血液的同時也給表達自由的傳統理論帶來沖擊,就迫使學界深層思考表達自由經典理論。觀點的自由市場理論是表達自由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新聞自由的理論基礎。對觀點市場理論的探討越深入,越能“古為今用”,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方案。

參考文獻:

[1]馬聰.霍姆斯大法官的言論自由觀———“明顯且現實的危險”原則的發展[J].時代法學,2007,5(5):24-31.

[2]密爾頓.論出版自由[M].吳之椿,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14-18.

[3]密爾.論自由[M].康慨,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4]龔刃韌.重讀密爾《論自由》[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28(4):167-178.

[5]汪瑩.出版自由到政治自由的演進———三約翰言論自由思想之比較[J].法制與社會,2007,(02):739-740.

[6]楊明,張偉.個人主義: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J].南京社會科學,2007,(04):38-44.

[7]盧風.簡評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06):33-38.

[8]楊明,張偉.個人主義: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J].南京社會科學,2007,(04):38-44.

[9]顧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10]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89-410.

[11]休謨.人類理解研究[M].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25-38:389-410.

[12]小河原誠.波普爾———批判理性主義[M].畢小輝,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2-23.

[13]姜華,解保軍.對懷疑論與不可知論關系的新認識及其意義[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77-79.

作者:彭怡 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成年午夜性视频|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高清video|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 公交车上性配合享受视频|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国产麻豆精品入口在线观看|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毛片免费vip会员在线看| 内裤奇缘电子书|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 国产人成777在线视频直播|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91精品免费看| 日本在线观看www|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精品视频久久久|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香蕉视频污|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2022最新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