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漢語詞典新義詞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詞語增加新義項是社會發生演變,詞匯系統與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之間打破原有相對平衡的結果,是詞匯系統在增加新詞語的同時,充分發揮和利用語言材料表達潛力的體現。對《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版與1996年版進行比較后,發現有350余個在原義基礎上增加新義項的詞語。對這些新義詞語從詞匯學、語義學、社會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可以發現,它們在詞匯類型、音節、詞性上各有特點;其產生新義的途徑可以分為修辭法和非修辭法兩類;當代漢語詞語新義從多方面映現出時代特征。
[關鍵詞]詞匯;新詞義;《現代漢語詞典》
Abstract:paredwiththe1996edition,thereareabout350wordsthatacquiresnewmeaningsin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2005edition).Asurveyofthesenewmeaningsfromtheanglesoflexicology,semanticsandsociologyshowsthattheyhavetheirownfeaturesintype,syllableandpartsofspeechdistribution.Newmeaningsareproducedthrougheitherrhetoricalmeansornon-rhetoricalmeans.ThenewmeaningsofcontemporaryChinesewordsreflectthefeaturesoftimefromvariousaspects.
Keywords:lexicons;lexicalmeaning;TheContemporaryChineseDictionary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蓬勃發展推動了語言的變化,涌現了一大批新詞新語,其中包括為數眾多的在原義基礎上增加新義項的詞語(以下簡稱新義詞語)。詞語增加新義項是社會發生演變,詞匯與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之間打破原有相對平衡的結果,是詞匯系統在增加新詞語的同時,充分發揮和利用語言材料表達潛力的體現。本文擬對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增加新義項的詞語進行詞匯學、語義學、社會學的多維考察。
一
通過對《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2005年版與1996年版的比較,我們統計出350余個新義詞語,從詞匯類型、音節、詞性3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力圖揭示新義詞語的一些規律性特點。
(一)新義詞語的詞匯類型分析
詞匯從使用范圍來看,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全民普遍使用的詞語,可稱之為“普通詞語”;一類是在一定地域或一定范圍中使用的詞語,如方言詞、行業語、隱語、外來詞等,可稱之為“特殊詞語”。從新義詞語的分布來看,有的是普通詞語產生新義,如“步伐、盤子、頂風”等;還有一部分是特殊詞語產生新義,又分為3個小類型:行業語泛化增加新義,方言詞產生新義,外來詞產生新義。本文主要分析特殊詞語產生新義的情況。
1.行業語泛化增加新義,這是新時期以來既有詞語增添新義非常突出的現象。據統計,發生語義泛化的行業語有119條,占新義詞語總數的34.0%。這部分行業語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1)醫學,如“硬傷、打預防針、脈搏、把脈、放血、暴瀉、小兒科、殺毒”等;(2)金融行業,如“本位、翻盤、升值、透支”等;(3)物理學,如“盲區、反彈、驅動、能級、蒸發、觸電、含金量、內聚力”等;(4)地質地理學,如“品位、板塊、高峰”等;(5)軍事航天領域,如“硬著陸、搶灘、登陸、對接、開戰、前衛、入侵、主攻、助攻、服役”等;(6)生物學,如“生長點、變態、變異、激活、變性、病毒”等;(7)商業領域,如“兜售、專賣、上市、包裝、回頭率”等;(8)體育界,如“沖刺、紅牌、黃牌、跳水、出局、底線、叫停、開局、摸高、搶點、時間差”等;(9)交通行業,如“站點、首班車、跑偏、通票、客流、全天候、頭班車”等;(10)生產建筑業,如“安全系數、打造、構架、防火墻、馬賽克、接軌”等;(11)文教藝術領域,如“大手筆、淡入、重頭戲、走臺、淡出、文件、傾向性”等。
2.方言詞產生新義,本文中的方言詞是指已進入普通話邊緣,但尚不完全具備共同語性質的方言詞。這些詞在《現漢》一般用“<方>”表示。據統計,產生新義的方言詞語有12條,占新義詞語總數的3.4%。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方言詞自身產生新義,如“生猛、膈應、雪藏、傻帽兒”;一是方言詞義以新義項出現在與其同形的普通詞語中,如“翻車、男生、女生、非禮、老大、料理、炒、管道”。
3.外來詞產生新義,隨著外來詞的大量借入,部分外來詞在漢語環境內產生了新義,還有個別普通詞語通過吸收外來詞義增加了新義。這些詞語有7條,占新義詞語總數的2%。它們絕大部分來自英語音譯詞,也有來自日語的借形詞。這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外來詞自身產生新義,如“拷貝、克隆、馬賽克、拜拜、黑客”;一是外來詞義以新義項出現在與其同形的普通詞語中,如“人氣、寫真”。
(二)新義詞語的音節分布特點分析
據統計,在350個新義詞語中,有單音詞8個、雙音詞304個、三音詞35個、四音詞3個,分別占新義詞語總數的0.9%、86.9%、10%、2.3%,符合漢語雙音化的總體趨勢。漢語雙音復合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結構上可以利用有限的語素材料,用不同的搭配方式,靈活地組合出大量新的復合詞;在詞義上,可以充分利用單音詞的意義基礎,或概括抽象,或比擬形象,使復合詞表義鮮明、傳意準確、音節和諧、色彩豐富。
(三)新義詞語的詞性分布特點分析
語法與詞匯有著密切關系。詞的語法意義進入實詞,同實詞的詞匯意義緊密結合在一起,是詞義的一種組成要素,語法對詞匯的作用如此重要,研究詞語新義就不能不顧及語法,特別是詞性。據統計,在具有新義的350個詞語中,名詞123個,占35.1%;動詞124個,占35.4%;形容詞6個,占1.7%;兼類詞97個,占27.7%。新義詞語中名詞與動詞的數量較多,說明在詞的使用方面兩者都比較靈活。這與社會生活的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隨著新事物、新現象的大量涌現,出現許多新的行為方式。為了交際的需要,必須通過創制新的詞語或使既有詞語派生新義,表事物的新義名詞和表動作行為的新義動詞便應運而生。新義詞語的兼類特征較明顯,體現了人們靈活運用語言這一時代語用特征。
二
詞語產生新義的途徑,可分為修辭法和非修辭法兩大類。通過分析350個新義詞語,我們發現:修辭法是本時期詞語派生新義的主要途徑,并體現出3個特點:(1)產生修辭義的詞語數量多,據統計,350個新義詞語有186個是通過修辭方式產生的新義,占總數的53.1%;(2)造成新義的修辭手法多,主要有比喻、比擬、借代、委婉、別解等;其中運用比喻產生新義的詞語有99個,占修辭法產生新義詞語總數的53.2%;(3)修辭新義使用頻率高,我們通過人民網對45個增加修辭新義的詞語進行檢索,發現修辭新義在用例中的使用率均在50%以上,部分詞語如“出爐、反彈”等詞的修辭新義的使用率高達90%以上。許多修辭新義已成為詞語的主要義項,而原義退居次要義項,較少使用或基本不用。
(一)修辭派生法
1.比喻法,指詞語通過比喻運用而產生新義的方法。如:“垃圾”,原義是臟土或破爛東西,新義比喻失去價值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再如“旗艦”,原義指某些國家的海軍艦隊司令所在的軍艦,因艦上掛有司令旗所以叫旗艦,新義比喻起帶頭主導作用的事物。其他如“大手筆、菜單、防火墻、重頭戲、晴雨表、籌碼、接軌、牽手、試水、封堵、兜售、出局、扳倒、下課、縮水、遙控、把脈”等都有新的比喻義。以往研究者曾指出,給比喻性轉移提供特別豐富的詞語材料的是有關身體、天象、動物、服裝等的名稱。現在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比喻法在單義性為主的行業語中大顯身手。據我們考察,在99條通過比喻法產生新義的詞語中,行業語有48條,占48.5%。
2.比擬法,指詞語通過比擬運用而產生新義的方法。如“服役”,原義是服兵役,也指運動員等在專業崗位上服務,新義比擬武器裝備正在使用,也指交通工具、設施等正在使用。再如“磨合”,原義指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新義比擬人與人之間在彼此合作的過程中逐漸相互適應、協調。其他如“摸高、跳水、搶灘、充電、分流、透支、殺毒、透明、啟動”等都有新的比擬義。
3.借代法,指詞語通過借代運用而產生新義的方法。如“帆船”,原義為利用風力張帆行駛的船,新義借指利用風帆力量推動船只在規定距離內比賽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以工具代事物名稱,于是產生了“體育運動項目”這個新義。其他如“皮劃艇、摩托艇”等都有新的借代義。
4.委婉法,指詞語通過委婉運用而產生新義的方法。如“拜拜”,原為客套話,相當于分手時說“再見”,新義婉指結束某種關系(有時含詼諧意)。新義用法比“分手”或“斷絕關系”等詞要含蓄得多。再如“強暴”一詞的新義突出了其字面意義“強迫、兇暴”,回避了“強奸”一詞可能帶給受害者的語感尷尬。委婉新義的特點是:原義中某些義素(顯性義素或隱性義素)在新義里被強化或突出了;同時,在語氣、色彩等方面又比所“借代”的詞語程度輕,這就使人們在用這些詞語指稱不宜直說的事物時,可以用新義做掩飾,避免感覺或心理上的不適。
5.別解法,指詞語通過別解運用而產生新義的方法。其作用是引發人們聯想,獲得新穎幽默的語趣。如“觸電”,原義為人或動物接觸較強的電流,新義為參加拍攝電影、電視片等(多指第一次)。原義的“電”是“電流”之義,新義的“電”作“電影、電視”之解。類似的詞語還有“熱線、能級、潛能”等。別解法因其俏皮、風趣備受年青一代喜愛,特別是在校園流行語中,別解新義占很大比例。例如時下流行的“奔馳250”(指某人“笨、癡、二百五”),“早戀”(指“早上鍛煉身體”),“白骨精”(指“作為骨干和精英的白領”)等。
(二)非修辭派生法
1.特指法,是用原來范圍較大的詞去指稱在這一范圍內某一特定的事物,從而產生新義的方法。特指法增加的新義,在《現漢》中一般注以“特指”兩字。如“插足”,原義指參與某種活動,新義特指第三者與已婚男女中的一方有曖昧關系。再如“嚴打”,原義是嚴厲打擊,新義特指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其他如“血檢、情人、外援、男友、人物”等都有新的特指義。
2.泛指法,是用指稱個別領域事物的詞,去擴指與其有共同特點的更多類型或各種類型的事物,從而產生新義的方法。泛指法增加的新義,在《現漢》中一般注以“泛指”兩字。如“海量”,原比喻很大的酒量,新義泛指極大的數量。再如“對接”,原義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靠攏結合成為一體,新義泛指互相接觸、溝通。運用泛指法派生新義的詞語還有“搶點、屏幕、閉鎖、放血、開局、平臺、時間差、品位”等。
3.引申法,是指詞的新義由原義經過人們的邏輯推理相沿而來,即通過由此推彼的方式產生新義。引申法與修辭派生法的區別在于:前者依據的是事物之間內在邏輯關系,事物的客觀性起主要作用;后者則借助修辭手段,人的形象思維起主要作用。如“聽證”,原義為法院公開聽取當事人的說明與證詞,新義為行政機關公開聽取公眾意見和質詢。新義與原義的相通之處是“決策者公開聽取”。再如“打印”,原義為打字油印,新義指把計算機中的文字、圖像等印到紙張、膠片等上面。“打印”的新義是伴隨打印設備的更新而產生的,是以電動打印機和計算機的發明使用為前提的。從初始的油印、針式打印,到噴墨打印、新式激光打印,可以說記錄了“打印”一詞的詞義引申史,也反映出打印技術的進步過程。產生引申義的詞語還有“傳呼、航測、墨盒、屏蔽、解密、解讀、涉獵、鎖定”等。
4.減縮法,即通過詞組縮略而使某詞承擔整個詞組的意義,從而使該詞產生新義的方法。如“筆記本”,原義為用來做筆記的本子,后由于“筆記本式計算機”常常縮略為“筆記本”,因而增加了筆記本式計算機的新義。再如“病毒”,原義為比病菌更小的病原體,后由于“計算機病毒”常常縮略為“病毒”,因而增加了計算機病毒的新義。
三
當代漢語詞語新義從多方面映現出時代特征:修辭新義的大量使用,體現了人們追求高品位的語用心理;經濟行業語的泛化,反映出經濟建設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主題;科技行業語的泛化,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科教進步的事實;新義詞對外來詞義的吸收,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化。
(一)修辭派生法的大量使用體現了人們追求高品位的語用心理
在350條新義詞中,有53.1%屬于修辭新義,說明人們非常注重語言的表現力,越來越講究詞語使用的藝術品位。
修辭是運用語言的藝術,是形象思維的具體表現,通過修辭產生的新義,必然具有藝術的審美功能,蘊涵著豐富的“修辭信息”。一般而言,比喻法、比擬法產生的修辭義多具有生動形象性。如“桌面、菜單、站點、孵化器”等詞的比喻義,非常形象地描繪了事物的作用,突出了它們的功能;而“蒸發、反彈、抬頭、接軌”等詞的比喻義,則動感鮮明,具體形象。有些修辭義,如別解義還能增添幽默色彩。如“海龜”本是一種海洋動物,因為“海龜”與“海歸”語音相近,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用來指“海外留學或工作后歸國的人員”,顯得風趣別致。此外,修辭義還能夠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修辭新義詞把原修辭方式凝縮成定型的詞語,既承繼了原有的修辭信息,又無需擴展符號來表達,體現了語言的經濟原則。如“反彈”一詞表達了“事物改變發展態勢后又恢復到原先的態勢”的語義,“聚焦”一詞表達了“視線、注意力等集中于某處”的語義。這些新義補充到詞義系統中,使得現代漢語的用詞品位更高,詞義表現力更強。
(二)經濟行業語泛化反映出經濟建設已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主題
行業語語義泛化具有對社會的反映功能,發展建設的導向、社會觀念的變化、文化心態的重塑、價值標準的嬗變等都會在行業語的泛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商品經濟大潮沖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行業語泛化便主要集中到經濟類詞語上。
經濟領域的詞語不斷普及,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中的商業氣氛日漸濃厚。市場經濟帶來了“市場”的流行,凡是待價而沽的都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于是有了“人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也成了“交際市場”。“兜售”是商家賣貨的手段,目的在于有利可圖,而現在“兜售觀點、兜售主張”已成為某些理論家、說客的重要活動。精美的“包裝”可以吸引顧客,獲得商業價值,當人們意識到裝扮明星與包裝商品之間有著相同的目的和企盼時,那么明星裝扮與商品包裝之間就具備了相通性,“包裝明星”也就順理成章了。
金融行業語因股市的魔力不斷通俗化,“潛力股、藍籌股”既可以指股票也可以指人或企業;“本位”既可以指貨幣制度的基礎或貨幣價值的計算標準,也可以指“某種理論觀點或做法的出發點”;“升值”既可以表示本國貨幣對外幣的比價提高,也可以表示技術、知識、字畫、樓盤等用途、價值提高;“翻盤”不但可以描寫證券市場的重大變化,而且可以描寫體壇或政壇上徹底扭轉不利局面。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人的行為也經常類比成經濟活動,人的精力就如同銀行的鈔票一樣,可以提前支出,但如果超出了承受能力,無論是銀行還是血肉之軀都無法禁受,于是在這個意義上就有了“透支”的新義“精神、體力過度消耗,超過所能承受的程度”。
(三)科技行業語泛化反映了科教的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知識爆炸,科技日新月異,許多科技詞語發生了語義泛化。從這些泛化的科技行業語,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科教事業前進的腳步。首先,科技行業語泛化反映出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科技行業語,特別是科技術語所指的事物,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都是陌生的。只有當社會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時,專業性強的行業語才可能為大眾所理解、接受,進而提高其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率。隨著我國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作為言語主體的國民知識背景逐漸深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們敏銳地感受著日漸濃厚的科技氛圍,創造性地在各類語境中使用行業語,促使其發生語義泛化。其次,科技行業語的泛化反映出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行業語發生語義泛化的一個因素是詞語社會價值的提高,而詞語的社會價值取決于它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社會價值高的詞語由于反映著時代主題,因而運用頻率高,語義發生泛化的可能性比一般詞語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各項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表示這些現代科技詞語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借助發達的信息傳播技術,它們迅速為大眾所了解和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專用”性,被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從而轉化為全民共享程度很高的詞語。例如“軟著陸”和“硬著陸”原是航天領域行業語,隨著“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飛船的成功上天進一步為大家所熟識,廣泛用于政治經濟領域,出現了“避免政策硬著陸”、“實現經濟軟著陸”等說法。再如“板塊”本為地質學術語,指地球上巖石圈的構造單元,如今該詞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展,已延伸到股票市場、文藝節目、刊物內容等方面。
(四)因外來詞吸收的新義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和某些強勢語言憑借其優勢給漢語帶來了較大影響。但是與新詞相比,既有詞語因外來詞吸收的新義數量要少得多,原因一方面在于漢語詞匯系統的制約性,另一方面在于詞語派生新義,注重的是意義的關聯,而外來詞一般注重的是語音相似,而且也很難從現有詞匯中尋找到契合的成員來表示外來詞的概念義。不過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和外來詞語數量的不斷增加,一部分外來詞在漢語的環境里逐漸派生了新義,如“克隆”,本是對英語“clone”的音譯,最初的使用范圍僅限于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領域,原義為“單親繁殖”或“無性繁殖”,多作名詞用,后來也作動詞用。如今,在保留科學術語意義和用法的同時,其使用領域逐漸擴大,又派生出許多普通意義和用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詞。再如人們十分熟悉的口語詞“拜拜”,原是對英語“bye-bye”的音譯。20年前的改革開放之初,“拜拜”因音義簡單而又帶有洋味被城里的年輕人掛在嘴邊,現在恐怕已經普及到一些鄉村老太太也知道其含義了。另外,“bye-bye”在英語里只是交際雙方告別語,而音譯詞“拜拜”在漢語的使用場合要寬泛得多,不僅表示告別“再見”,還常常用在談論時尚、天氣、婚姻狀況、生活習慣、思想心理、商務信息、體育文娛等各種場合。在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外來詞義進入我們的生活。這些附帶著外國文化色彩的詞語,不但填補了漢語詞義上的空白,而且為表達增添了域外色彩和時代氣息,豐富了漢語表情達意的方式和手段。
[參考文獻]
[1]曹煒.現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3]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4]郭伏良.新中國成立以來漢語詞匯發展變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5]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6]蘇新春.漢語詞義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
[7]魏慧萍.漢語詞義發展演變研究[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8]武占坤,王勤.現代漢語詞匯概要[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9]張永言.詞匯學簡論[M].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10]周薦.漢語詞匯結構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