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藝美術專業個性化技能學習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背景:微時代中職生的學習偏好
伴隨著當前高度信息化新時代的到來,在我們生活圈中,流傳著微信、微博、微小說、微視頻、微電影、微課等等一系列以“微”為標志的“微媒介”信息平臺,為我們的現代娛樂消譴、學習探論、日常生活、開啟了一個具有當前文化潮流的新時代——“微時代”。在這以當今智能手機為載體的“微時代”中,“微媒介”的具體表現有:容易申請,組建速度快,更新傳遞信息速度快且廣,編輯內容短小精練且語言變化豐富、文化內涵簡明淺顯且具備通俗化,整個龐大群體中能隨時隨地快捷地接收和參與等等特點。小,精,淺,散,快的“微媒介”,特別是近期快速流行發展起來的“微信”,傳播交流信息到情感的溝通,完全可以通過幾字就實現,極易被我們當代的中職生所接受和參與。它對于中職生而言,閱讀和學習耐力的時間短而有限,這就需要我們中職專業教師高密度、沖擊力大地提供奇而豐富的信息內容和數量,讓他們能夠隨時隨地地在極短時間內被吸引來閱讀和學習。
二、“新時代”信息技術用于美術專業教學指導的需求與挑戰
鑒于美術學習是一種十分個性化、創造性的活動,它需要個性化的指導。但在實際的實訓課堂上,教師只能對少數學生進行指導,很難兼顧全班,對于其他學生的疑惑與學習需求,教師應怎樣及時有效地去實踐呢?如果說,花更多地時間應對個別學生可能遇到的疑惑,這樣,明顯會大大限制班級課堂教學的效率!鑒于中職生是新型信息技術手段的敏感群體,簡便快捷“微時代”信息技術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同時也對美術專業教學提出了一些新問題和挑戰,學生手機的問題是我們中職教師教學管理中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既然不能完全禁止,就得想辦法,要好好地利用它,發展它。有效地允許學生在課余的時間使用。在美術的專業教學中,為了更多的學生的需求,如有一定共性的問題,只有在教師理論的講解時給學生總結。產生個別問題心得并記錄下來,教師有效地利用微博、微信平臺個別的問題進行分享,提出和回答切合學生特殊需要的問題,讓學生隨時隨地做筆記和心得,讓所有觀看學習,分享,有效地改變教師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微技術”用于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搭建“微媒介”教學平臺在班級中搭建起自教師到學生的”微媒介”信息共享教學平臺,我們的專業教師就是召集領頭和發起人,把學生分為多個專業組,設立每個專業學習組的組長來當任信息的牽頭人,在分組技能學習后對本小組的心得體會進行收集。并且以多元化方式為負責“微媒介”信息的收集去尋找共享資源,來和傳播、分享和監督,隨時隨地地發表自己每天簡短的感想日志、點贊、分享和評論,可以是一句話,一張圖片,也可以分享別人的日志和公眾號,這樣切實貼切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內容,日志式的發表教學內容有效地補充了平時的課堂教學,且更便于學生的翻閱、復習和查詢回顧,記錄自己技能和知識成長的歷程。教師計劃的安排,教案的知識點的共享,就是學生上課筆記的補充;學生感想的也就是對課堂教學反饋。“微媒介”是建立在課堂教學基礎上而展開的信息共享教學平臺,它注重于有效地開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因此,它具備明確的目的方向性和系統規范性。這樣,我們就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微媒介”進行學習和探討。
(二)開發微課程,培養“微技能”“微媒體”教學是正常課堂教學的有益的、強有力的補充,它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單向式灌輸教育,更是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共同參與其中,進行雙向全面地溝通。教師是理論的講解者和技能傳授者,學生是知識問題的產生者和反饋者。建立在智能手機虛擬基礎上的“微媒體”其中的表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美術技能的獲得和發展是在于手上的功夫更是建立在眼力觀察和辨別上,這就給虛擬的“微媒介”溝通和教學帶來可能,以至于更加便捷地介紹和欣賞優秀的作品來提高認識、欣賞和辨別能力,讓學生去進行有效的認識和領悟。改變以往日常教學、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認識引導,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管理、成長的動力。在“微時代”下的“微技能”引導是“微媒介”最便于開展和最為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在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知識技能引導學生,圖文聲色并茂。這就要需要教師對技能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和學生的探索思考和自我約束能力能力。要求學生在大量信息面前學會分析思考,領悟技能方式得出自己的結論和經驗。其次,在鏈接和分享公眾號上,結交和處理各種關系中有選擇性的接受信息和文化,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投身到“微時代”中,相互交流技能的發展。
(三)利用微技術,增進反饋交流的及時性、多向性和針對性在“微媒介”的環境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建立要求學生利用微媒介進行回應制度,教師在、分享知識、技能、作業等后,要求學生及時評價、點贊,轉發等反饋手段,及時的反饋能使教師正確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快速地選擇最佳方式解決教學的問題。這樣,在調整教學活動時候,能更快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恰當地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學生的及時評價讓教師了解到,除在實訓教學的有限時間里,教師所觀察到的。不同學生對美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認識不同的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會產生錯誤的觀念和認識,盡快地得到發現和糾正;正確的觀念和技能方式得到及時的確立和強化、表揚和傳播,從而,提高了學生自身和其他人在下一次類似的技能練習中的準確率。避免了學生在學習技能中走上認識的偏移和彎路,明顯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傳授新技能、新知識之前,教師讓學生欣賞和分享名家名作及技法視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是否已經形成,在練習和理論學習之后,看看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程度如何?這樣,多次反復、逐漸加深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掌握技能的情況。針對課堂教學時,教師的教學活動的微調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和適應學生的能力特點。在微媒介的平臺上,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多方位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了平臺的討論和互動,能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反映和不同的學習效果,有效地反饋到正式課堂教學的調整和把握。學生之間也會在交流中頓悟和理解,畢竟他們同學之間是朝夕相處,影響是最長遠的。這樣,反復相應的補充,修正和提高符合了藝術的潛移默化教育規律。
四、“微技術”用于美術教學的初步成效
俗話說,學習美術要先提高眼力,“微媒介”平臺的分享,它提供了便攜,不管是在學習還是欣賞。學生可以以輕松、親切的姿態走進身邊的公眾號和朋友圈,分享中名家的示范得以重現,高清晰的大師的名作就在身旁,讓學生建立欣賞名作的眼光,站在了“藝術巨人”的肩旁上。它還為學生提供了均等的展示和傳播機會。在“微媒介”平臺上,學生的美術作業得以最快捷、有效地曬出來,分享到朋友圈。它形式是那樣豐富多彩,既可以自我系列性地整體推介,也可以獨幅配以筆記式的感想;既可圖文并茂或以微視頻的方式,也可以讓完成作業與步驟圖并列。這樣實現多方位的立體性展示,既擺脫了平時有教師來挑選作品展示的為難,也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在完成優秀作業后展示的成功感。
微時代”所帶來的這種嶄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拓展了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視野和能力方法,也讓教學活動更加接地氣,在“微媒體”平臺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了平等的交流和對話。雙方都可以即時展現作畫現場中的狀態和技巧,隨時表露出作畫心境和感悟、構思與過程。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評說,同學相互之間的贊賞、建議、鼓勵或批評,雖然有時會缺乏點專業的深度和廣度,甚至常常表現出認識的幼稚和不足,其中,這恰恰彌補了專業教師上課講解的欠缺。同學間里相互的互動可以洞悉到知識和技能的真諦,并因此能更清晰地觀察到自身學習的不足。這樣一來,教學活動就不再是一種單向的行為,這不僅激發了學生欣賞作品的興趣,開啟和培育了審美的意識,反過來也從學生的反饋中獲得啟發和修正。教師只有放下傲慢的姿態,坦誠地面對著學生,心靈也將變得開闊和明朗,不再因此孤芳自賞。學生則因此走進了美術家的心靈世界,真正成為美術教學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當前我們中職美術專業教師如何利用好各種新型媒介平臺構建美術專業技能學習,對中職工美專業個性化美術學習指導展開有效地探索研究。這是當前面臨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我做的這些遠遠是不夠的,伴隨著新時代不斷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探索研究的。信息技術是我們無法拋棄、繞不開的新手段,“微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但也提供了教育時效性地新機遇,作為教育者要不斷及時調整好思路,迎接、利用它的到來,這是一個新挑戰,也是一個新的機遇,在新形勢下堅持不懈地探討深入開展的新方法。
作者:吳志上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職業中專教育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