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代文學在陶瓷裝置藝術中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以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陶瓷裝置上的表現為例,對中國古代文學進行藝術特性進行研究,分析和整理出可以在裝置藝術上運用的中華文化中的造型元素和蘊含的民族精神。古代文學傳承了深刻而燦爛的中國文化,但其在現代社會中想要深刻的理解古代文學,對受眾要求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文化內涵并且對于向非亞洲地區傳播業具有很大的困難因素,使要其發展和發揚,就需要一種更直觀、更大眾的藝術方法。而當代裝置藝術是一門興起不久的當代藝術門類,尤其在國內,裝置藝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將古代文學與裝置藝術結合不僅為古代文學開辟了新的發展傳承的思路也為裝置藝術提供了更具內涵和民族特性的課題,無論對古代文學還是裝置藝術都值得對此課題進行研究和創新。
關鍵詞:
中國古代文學;陶瓷裝置;民族特性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研究目的所以本次研究的目的集中體現在如下兩點點;1)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古代文學在現代設計上被應用廣泛,但在陶瓷裝置藝術上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豐富古代文學在當代陶瓷裝置藝術上的表現形式。2)陶瓷裝置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材料的使用上豐富多樣,但在陶瓷材料使用的形式上,和傳統文化結合上都有很大的發展創新空間,所以第三點目的是豐富藝術創作的內容和形式。2、研究意義1)用當代陶瓷藝術的語言作為載體來演繹和再現古代文學中的精神內涵和主題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2)當代藝術擁有無國界的特性,陶瓷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具有深刻的中國文化內涵。通過陶瓷材質作為載體讓中國文學和陶瓷以更當代和更直觀的方式走向世界。
二、考察研究
概念的界定:1)中國古代文學廣義上指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國文學,。按照文學史的劃分可以劃分為先秦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宋金元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形式有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2)裝置藝術裝置藝術實際上是指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的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
三、明確設計立意和設計目標
此課題設計定位主要為了將中國古代文學這種文學形式中所展現的時代審美和民族精神進行學習研究和分析提取。將其作為作品創作時的思想來源和形式來源融入陶瓷裝置中,豐富陶瓷裝置的思想內涵和陶瓷材質的運用思路,同時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四、設計考察的整理和分析
1、中國古代文學中美學意境分析中國古代文學的的重要特點就是用文字傳達出一種意境,所謂意境,劉禹錫曾經這樣定義意境,即“境生于象外”,在古代文學中,意境是作者將客觀事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加入主觀情感融合在一起進行創作的一種藝術境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意境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進行研究,一是從作品的角度出發,讀者從閱讀文字的過程中,能夠從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影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構建出作品中的意境世界。二是從作者出發,通過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體驗,從主觀意識上分析出作者想要構建的意境內涵。
2、當代裝置藝術中文化內涵的傳承前文中多次提到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意境,裝置藝術作品雖然是一種新興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并不阻礙其在思想內涵、意境表現上的最求。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意境巧妙的運用在陶瓷裝置藝術中對于傳統文化的當代性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和深刻的內涵。當代藝術有著比文字豐富很多的表現形式,當代陶瓷裝置藝術的思想內涵和意境構造上可以借鑒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內涵和意境能夠深刻當代陶瓷裝置藝術的的內涵也能夠將經典的中國古代文學以另一種視覺感受和更為現代人接受的一種直觀感受進行傳達和推廣。
五、作品創作過程
1、作品創作特質1)造型形態特質通過前期的調研考察和文獻研究,對本次設計的造型特質提出來幾個關鍵點,即當代性,極簡感和有中國古代文化的顯著元素和意境內涵。所以在作品中貫穿的造型就是從伯牙子期的故事中提取出高山流水、清風明月的意境元素進行實體化,幾何化的演變和再設計。2)色彩形態特質本次設計重點在“清風明月”中,以幾何形演變的基本型為造型,將夜晚的黑色和一輪明月的光亮的黃色為色彩形態的創作來源,將伯牙子期相互欣賞的純粹之感以顏色的碰撞而又清晰的的顏色分界表現。
2、《鹿月之夜》創作過程1)草圖確立在草圖繪制的過程中,清風明月中的一輪明月成為了筆者的靈感來源,月亮并非一直明亮懸掛于夜空,月有陰晴圓缺,作品可層層疊加,表現出月亮的變換,也可合蓋起,只露出微弱的光色月光,但揭開便是一片皎潔的月色,筆者旨在通過作品與觀者互動的過程中傳達筆者想要表達的作品意境,將清風明月下的伯牙子期的故事的跌宕起伏用月亮的陰晴圓缺。2)效果呈現最終效果以一種重復的平衡有光亮的形式體現,大大小小的月圓月缺亦是代表著眾多人的人生起伏,每個獨立體都是半圓合并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圓,但尺寸大小不同,鏤空也不同代表著知音難覓的含義。
六、結語
通過這次課題項目的研究,初步實踐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陶瓷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筆者在創作過程中,通過當代陶瓷裝置藝術的研究,以中國古代文學為創作的題材和靈感來源,實現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元素在裝置藝術上的多元應用。該課題還有繼續研究和拓展的空間,即如何巧妙地,更具現代設計感地把中國古代文學與當代陶瓷裝置藝術相結合,使裝置藝術更具有中國美和意境。
參考文獻
[1]裝置藝術在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碰撞之美郭云齊魯工業大學2014.
[2]中國漢字在裝置藝術中的運用崔慧慧山西師范大學2015
[3]現代裝置藝術形式美感的研究關爽哈爾濱理工大學2012
作者:李穎超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