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古代感傷詩詞文學價值和美學蘊含范文

古代感傷詩詞文學價值和美學蘊含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代感傷詩詞文學價值和美學蘊含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古代感傷詩詞文學價值和美學蘊含

孔子曰:“詩言志,歌詠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無不體現作者強烈的主觀意識和豐富情感。不平則鳴嘯,不幸則感傷。國家不幸詩家幸,不少古代的文人,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有建功立業的抱負,追求人生美好的理想,然而由于他們受所處時代的制約和影響,決定了他們多是悲劇的結局,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或壯志難酬、理想破滅,或悲歡離合、四海漂泊,或窮困潦倒、身處困境……這類文人,往往感于實事而傷于情懷,并通過詩詞的形式表現出來,我們把這一類詩詞稱為感傷詩詞。感傷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它不僅有豐富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本文試從成因和哲學意蘊、美學意義等方面,對中國古代感傷詩詞進行研究與探索。

一中國古代感傷詩詞產生的原因

感傷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無不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詩詞家們的經歷、見聞以及感受不順、不平、不善、不美、不喜、不樂的時候,自然會產生感傷的情緒。“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發于中而言出于外,所以詩人借詩詞這一文學載體來澆釋心中之壘塊。中國古代詩詞感傷情緒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歷史的原因縱觀歷代詩詞發展史,中國古代詩詞感傷情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定的社會歷史現實條件造成的。中國幾千年的社會總是處于集中統一與分裂割據、相對安定與動亂頻仍的交替之中,中國封建社會先后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而處于這其中的詩人詞人,必然會受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影響。由于封建知識分子大都受儒家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多具社會良知和責任感,有較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遠大的理想抱負,但現實中,特別是在動亂的時代或逆境中,他們往往是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理想多歸于破滅,政治上常遭受挫折,生活上常趨于困頓,浪跡漂泊,親友別離。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反映在創作上,必然表現為感傷詩詞,如宋玉“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慨嘆、曹植“君懷良不開”的無奈和憤懣、庾信的“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的哀傷,無不是社會現實使然。如果我們按感傷的內容來分類,作家不外乎或因憂國憂民而感傷,或因懷才不遇、理想破滅而感傷,或因漂泊懷鄉而感傷,或因愛情的不幸而感傷,或因親朋的生離死別而感傷……凡此種種,無論是政治抒情詩,還是生活愛情詩或是送別詩,其思想內容和情感都是由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典型者如李煜和李清照,兩人都是在亡國之后的事變和飄零中,由于今昔對比強烈,物是而人非,有感于個人身世的劇變,因此在其詞作中,追昔思今,幽怨、傷感、悲愁就自然成為其詞的基本情調。

2作家自身的原因文學的內容固然離不開社會歷史現實,但文學創作卻取決于作家的主觀創作。不同時代的詩人由于所處時代、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及師承關系等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學和藝術風格。感傷詩詞的創作是與作者性格中帶有的感傷因素或者說感傷個性特質不能分開的。中國封建社會大多數文人都具有感傷的特質,他們關心國是、關注民生,有變革現實的理想。他們不但感情細膩而豐富,而且多愁善感,內心敏感,在感知時事、體驗人生中,能注重和觀察周遭事物的變遷,及時捕捉客觀的事物和事件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如李清照的故國之思,詩中敘寫的孤獨、自憐、渴望歸宿的復雜情緒,無不是北宋亡國之后所形成的感傷性格。可以說,是客觀環境促成了作者感傷的性格特征,是作者感傷的性格特征決定了感傷詩詞的存在和發展。

3文學本身發展的原因從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看,無論是文學表現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以及所采用的具體形式,總是遵循由不定型到定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化到多樣化的發展規律。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化、多樣化和復雜化,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創作也必然會隨之豐富、復雜和多樣化。感傷作為人類的特有情緒之一,必然在文學中得到表現和宣泄,這既是作家審美創作的需要,也是社會閱讀鑒賞的需要,是由文學發展的客觀要求決定的。

二中國古代感傷詩詞的文學價值

古代感傷詩詞反映了時代的特征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它的內容表面上看是消極的,但卻有著深刻的認識價值;它的藝術造詣很高,使得感傷詩詞極易震顫人們的心靈,使它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1古代詩詞的感傷情緒與佛道意趣的聯系佛道對人生理想的闡釋為文人的感傷情緒找到一種出路與歸宿,它能消融詩人的痛苦,注入了詩歌的幻想與靈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詩人的創作心態,并加大了無題詩解讀的難度和多義性,使得無題詩增添了朦朧之美、悲愴之美和生命之美。作家由于對理想的追求而產生對現實的無耐與否定,力圖獲得精神的超脫,而佛道的意趣為這種探求與超脫提供了一條理想的便捷之路,無論是陶潛的田園詩還是王維的山水詩,無不隱含著佛道的禪機玄理。李商隱無題詩的佛道意趣在于對生命感性的執著追求,無題詩中的悲劇性情致與詩人對于人生的體驗在于對有求皆苦、無常幻滅的表達。感傷情調與佛道意趣是無題詩解讀的重要途徑,表現在:一是生命無常、命運難宰是詩人對佛法的深切感悟,是無題詩反復詠吟的對象;二是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禪學觀照升華了詩人對佛道的感悟;三是至死不渝的執著是詩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靈的一種整合。感傷情調是中國文學作品情感抒發的一大傳統,與佛道意趣相生的比比皆是。自宋玉《九辨》以來,歷代不絕。其成因為:儒家入仕的人本思想造成中國文人特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兼濟天下“”濟世救民”的人生理想體現政治價值與人生價值的統一。可大多數文人學者仕途坎坷,于是老莊所推崇的自由獨立的人格境界便成為文人追求的另一個目標。然而,“桃花源”的理想只是詩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追求獨立人格伴隨著文人內心深處的不安與不滿,矛盾重重的文人渴望精神家園的出現,這樣禪宗中的回歸彼岸世界的思想又為文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解脫空間。一方面,中國文人大都受儒家理想主義精神和莊子人格獨立精神的強烈影響,他們往往追求政治成就和個人完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兩種不同的目標是相沖突的,而且文人對自己過高的期望值使他們不可能滿足一般的成就。在兩種目標的沖突中,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文人因強烈的挫折感而導致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社會結構沒有專門容納文人的位置,卻又實實在在地需要文人,統治者們一方面以“功成名就”“封妻蔭子”為誘餌來吸引文人,一方面又以重重規范去約束文人,因此造成了文人極為尷尬的處境和異常特殊的心態。

2感傷詩詞是作家自我生命意識的表現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去挖掘感傷詩詞產生的原因,發現其還在于中國古代感傷詩詞是詩人詞人主體生命意識的強烈表現。從創作的主體上說,文學是作家主體意識的宣泄和表現,而這主體意識又多表現為對自我生命意識的探索與追求。從哲學層面上考察,生命作為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在無垠無限的時空中,往往讓人體驗和體悟著順與逆、窮與達、悲與樂乃至生與死的挑戰、考驗與困惑。而它作為精神與意識的現象,又往往讓人希冀對生命時空的超越。這就使得文人的情感認識、人生體驗以及創造實踐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貌,從而反映了文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在詩歌中較多地再現對生命的感傷是在漢代。東漢末年,政治衰敗,戰亂頻繁,生命顯得格外脆弱,士人心中萌發的人生短促之感和濃得無法化開的悲哀情緒就在《古詩十九首》中蕩漾開來。建安時期,文人的個體生命意識更顯強烈,但不同的是,悲涼中帶有慷慨,感傷中含有昂揚。到了西晉時期的陸機,他對生命的體驗變得復雜起來,悲哀、昂揚、頹廢乃至享樂,似乎前代對生命的種種感受都集于一身。唐宋時期,特別以李商隱為代表,感傷情調成為他詩詞的主調。可以說,古代大部分詩人都在痛苦中掙扎,在生命的邊界線上艱難跋涉,另一方面又以執著的功名心來傳達強烈的自我實現意識,從而形成了詩壇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由于意識到生命的渺小和人生的短促,士人們更加注重對有限生命的珍惜,也就具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意識。而他們的作品也強烈體現了這種意識,無論是詠懷詩、詠史詩、愛情詩、送別詩,都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和主體意識,都是對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無法實現的感情抒發與宣泄。雖然這其中有很多的無奈與憂傷,但卻是作家自我生命意識的珍視與覺醒,對生命價值的探究和思考,從而使感傷詩詞具有生命哲學上的認識意義。

三感傷詩詞的美學意義

文學藝術是人類生活的寫照,它反映社會、關注人生,又反過來予人以積極的精神體驗,即美感。凡詩詞作品都具有美感,而感傷情緒的詩詞更具美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感傷詩詞多具有悲劇的意味和色彩,而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的,旨在肯定美好的事物和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至于獲得靈魂的凈化與升華。感傷詩詞,它在美感的高峰體驗中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莫名的惆悵和悲哀,正如葉朗在《胸中之竹———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美學》一書中所指出的:“意境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給人感到一種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居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情。”感傷詩詞的感傷和惆悵,構成了美感的重要內容,在這里,它給人的審美感受不是和諧快感和喜悅,而是不和諧、痛感和悲愁。正由于非感傷文學與感傷文學的同時存在和發展,使我們能從文學作品中體驗到人類情感的全音階。感傷詩詞通過寫盡人世間的不幸和悲傷,目的并不在于讓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傷之中,而是將這種痛苦與哀傷釋放、宣泄和凈化,使人的靈魂重新進入一種平靜安寧的狀態。所以感傷詩詞作者正是通過悲愁的書寫和宣泄,深入到自我心靈的最深層次,認識到自己生命的真實存在,使人在不幸中、在惆悵中、在悲劇的意境中體驗到個體生命的自由和更深層次的快感。當我們讀宋玉的《九辨》、李商隱的無題詩、李清照的詞,無不體驗到其詩詞痛感之中隱含的快感。

從感傷詩詞的形成到感傷詩詞的審美過程,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移情過程,作家總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積極地調動和改造審美對象來再現出種種意象,從而按照自己的審美觀來完成詩詞的藝術創造,從而使感傷詩詞具有美感和豐富的美學意蘊,讓人在閱讀、鑒賞、審美過程中產生明顯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愉悅,這是中國古代詩詞感傷情緒的美學意義之所在。總之,中國古代感傷詩詞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它是時代的產物,是作家主觀情感、主體意識的體現,是有著很高的認識價值和美學意義的。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內容很豐富,本文只從以上幾個側面作一些淺顯的研究和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0588影视手机免费看片|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国产 |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理论片手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 男人的好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免费|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精品三级内地国产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国产4tube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黄瓜视频在线播放|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清纯校园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 青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我在线观看 |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动漫人物一起差差差漫画免费漫画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伊大人香蕉在线观看| 青青青视频免费|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大学生美女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