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秀傳統文化下大學生美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的集中展現,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審美理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內涵豐富,既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動搖。
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美育的作用和價值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普通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都遵循著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擇與編寫都是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以便更好地匹配工作崗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功利性辦學傾向。對于如何讓學生提高審美判斷力和鑒賞力、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等內容卻很少涉及,忽略了大學教育的人文內涵。人文內涵、審美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其重要性不比專業性技能弱。因為大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不僅有物質需求,還有精神上的需要。所以,學校要重視滿足學生精神需求,美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美育中文化意義。
(一)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美育的作用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上。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后,我們國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并在實踐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吸收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元素,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相結合,大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樹立強烈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二)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美育的作用體現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在現代社會激烈競爭的背景下,為了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一部分大學生急功利近,忙于應付各種資格類技能考試,同時學校的學業課程壓力較大。當大學生在各類考試和學業課程的打擊之下,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失敗感,否定自我。面對失敗,大部分學生能夠及時調整自身心態,同時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是自己“沒能力”,從而可能就此失去信心。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美育中可以緩解大學生現實壓力的緊迫性,幫助大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美育課堂教學資源
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美育的作用體現在豐富美育課堂教學資源,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美育。目前的高校美育課程多以選修課程為主,并且授課內容多偏向于國外,如藝術概論、英美文學鑒賞、西方古典音樂鑒賞等,但關于京劇、插花、國畫、茶藝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鮮少涉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豐富的美育資源,如傳統的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中國傳統優秀知識分子往往借花中四君子所具有的品質通過詩歌、國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的人生志向和追求,體現了傳統知識分子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向往;還有傳統的君子“四藝”琴、棋、書、畫,同樣蘊含了豐富的審美價值。學校通過開設優秀傳統文化鑒賞課程、詩詞大賽、藝術社團活動等形式可以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豐富美育的形式,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
二、大學生美育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合理性建議
(一)開設傳統文化美育特色課程,豐富課程美育資源
對于大學生來說,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美育是其主要途徑。學校要普遍開設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選修課程,擴大選修課程的覆蓋面,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課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我們要充分挖掘精華的部分,將其納入到美育課程中,發揮其積極作用,對于糟粕部分,要能夠識別出來,最終加以批判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畢竟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形成和發展的,距離今天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所以在美育課程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時要與時代熱點相結合,利用新媒體等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是進行美育課程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課程相結合的重要載體。學校在選擇教材時要提高重視程度,注意甄別教材,保證內容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學校可以組織相關優秀師資結合學校美育實際和地方傳統文化特色編寫校本教材,充分挖掘大學生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美育課程對大學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二)推進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營造校園美育環境
校園能夠聚焦文化,優秀校園文化又悄無聲息地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是高校開展美育的良好助力劑。因此,要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營造能夠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美育環境。每所大學都有其獨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其文化優勢,對大學生發揮美育作用。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海報和校園文化宣傳欄,普及京劇等國粹中所蘊涵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使對京劇感興趣的學生行走在校園中能夠駐足了解。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茶藝社團,利用社團普及茶藝知識、講述各色茶葉的區別、教授感興趣的學生洗茶泡茶并親自操作、利用講座等宣傳茶藝如何能使人修身養性,使大學生感受藝術熏陶。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我校每周定期舉辦的“水杉”學術講堂是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之一。“水杉”學術講堂內容廣泛,涉及文學、數字智能、林學、生物學、傳統文化等領域,校園網站每周都會講座的時間、地點和具體內容,對講座中內容和所涉及的領域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自主參加學習。以上這些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方式,是一種美育的宣傳,能夠給大學生營造出美育空間,使美育深入人心。
(三)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美育實踐活動相互融合
學校要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努力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育實踐有機融合,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豐富和創新美育實踐形式。從具體操作中,可以通過開展“讀經典”活動引導大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提高自身文學修養水平;還可以通過“校園詩詞大會”活動引導大學生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得美育效果事半功倍,更好實現美育目的。
三、結語
大學生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是青年群體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時代重任。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大學生美育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多種措施利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大學生美育。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的大學生美育工作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充分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審美價值,充分利用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美育課堂,引導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走進大學校園,不斷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美育中的作用,讓大學生既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又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培養出真正的時代新人。
作者:左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