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文化在國畫教學的地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傳統文化與國畫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畫更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在當前現實狀況中許多人對中國的許多優良傳統文化持漠視態度,在國畫教學中亦缺失對傳統文化的保持。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水平偏低。
當前,我國的高考錄取模式雖然逐步提升文化課成績的比重,但是相對而言入學門檻的文化成績偏低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知識儲備較低,更談不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準理解和把握。因此,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群體而言,在中國畫創作過程中如何能夠很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確實是一個難題。
二是藝術的文化背景缺失。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畫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各類思潮紛紛沖擊中國,加上中國在世界上處于相對落后的境地、貧富差距較大,使當時大部分人的思想產生轉變,把現實的錯誤、落后一股腦兒地算在了傳統文化的頭上,認為傳統文化一無是處,徹底否定,斷裂傳統,甚至全盤西化。對傳統文化學習不夠。此外,現代人知識結構的改變也給傳統文化的承接帶來了困難,而且人們大多追求能直接帶來經濟利益的實際效果,而不重視文化帶來的精神滿足。因此,倡導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的精華倡導中國畫的繁榮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三是教育模式、教育內容的不適應。
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畫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性。第一,中小學生基礎教育對傳統文化培養的力度不夠,與中國畫所需的素質要求和知識儲備、教育基礎的積累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第二,除此之外傳統的中國畫教學方法著眼于教師的“滿堂灌”和“一言堂”,這極不利于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有悖于全面素質教育的初衷。第三,當前我國高校招生制度和標準也決定了學生的中國畫基礎素質差,從而給教學帶來被動性。美術藝術類專業在招生時要求不管學生學習的是何種畫種,素描和色彩是必考項目。因此,這就必然決定了考生在學習繪畫過程中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素描和色彩的學習,因而對中國畫的學習就少之又少,更不知道國畫的發展史。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學生中嚴重的缺失。
2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在國畫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我國的文化精粹,國畫屬于我國文化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元素。國畫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部分,其繁榮與振興為我國文化產業注入了極大的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文化與國畫教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學習好中國畫,首先,必須先打好扎實的傳統文化基礎。其次,在國畫教學上應安排合理的教學體制,制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提高中國畫教學質量。因此,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在國畫教學中的作用,從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努力,促進國畫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以及創作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從而促進中國畫教學的不斷提高、發展。
第一,加強美術專業學生傳統文化修養和文化科目成績。
對于我國的國畫教育而言,應當從源頭抓起。對美術專業學生來說,理論的學習是一種必要的知識基礎和文化積累,它勢必會成為學生日后繪畫創作靈感的源泉,它更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是對中華文化精神的肯定,因而必不可少的。所以,對于美術專業的學生而言,嚴抓文化科目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把文化課成績作為與藝考成績同等重要的標準。全面加強中國美術史、畫論、古典文學、舊詩詞等傳統文化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學習,從而變教學的被動為主動,從根源上保證輸送到大學的藝術類人才的基本素質和文化涵養達到要求,促使他們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畢竟作為一個全面的藝術類人才,專業天賦和綜合性的文化素養缺一不可。
第二,對傳統文化的汲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增強美術類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辨別能力。
對于傳統文化知識,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辨識能力。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不可盲目地全部拿來使用或全部相信。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面臨西方社會各型各色的思想大沖擊,各類思潮充斥在中國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國畫教學和創作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知識辨別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對國外文化過分盲目的追捧,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應有區分地繼承,體現在作品中即不會顯得偏激,也使美術作品展現出特有的藝術性。因此,在中國畫教學過程中必須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理論為根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一是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經典的感悟,深刻理解中國藝術精神的內涵。二是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理論的學習,使他們深刻了解中國畫的精華,達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繪畫的優秀傳統的目的,從而更好進地行中國畫的創作和創新。
第三,進一步改進教育模式,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國畫的教學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在國畫教學中,教師應當大膽探索,積極運用新型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如采用興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教學法和評價激勵教學法等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并將一些比較經典的傳統作品融入國畫創作之中,在一些歷史環境中去尋找有“中國語言”的字眼,從而促使學生激發出創新的火花,思維得以解放,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中國畫教學,作為一門帶有濃重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背景的藝術學科,傳統文化是中國畫的根基所在,只有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才能使中國繪畫的藝術符號真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馮子懿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