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農業基地項目投資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項目建設投資管理
(一)項目的計算期與具體實施進度如表1所示。總之,初步規劃建設期為2年,生產期為15年,項目計算期(即有效壽命期)為17年。項目計算期與實施進度安排合理,利于項目的有序開展。
(二)項目初始投資額估算建設投資估算內容主要為固定資產投資,墊支的流動資金主要包括購入的魚苗、苗木等。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如表2所示。初始投資資金的投放分兩批進行,第一批資金于建設起點投放,按照投資建設進度和內容要求,投放金額為919萬元,第二批資金在第一年年末投放,金額為551萬元。
二、項目建設財務可行性評估
(一)產品成本估算1.營業成本估算。按照項目內具體產品進行估算,估算內容包括外購原料及輔助材料、外購燃料與動力、運輸費、工資及福利費、修理備件費、銷售費用等。營業成本估算表如表3所示。2.固定資產折舊費。本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270萬元,按直線法計算,殘值率取5%,平均折舊年限按15年計取,每年折舊費為80.43萬元。3.經營付現成本估算。總成本費用扣除折舊費、攤銷費和借款利息支出后即為經營付現成本。本項目年經營付現成本為947.57萬元。
(二)營業收入與營業稅金附加估算1.營業收入估算。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后,按達產計算年度營業收入。營業收入估算表如表4所示。2.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根據現行稅收政策,銷售農產品免稅,應交旅游和其他收入營業稅及附加11.55萬元。
(三)利潤總額及其分配估算1.利潤總額估算。利潤總額是產品營業收入扣除年總生產成本費用和營業稅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額,本項目年平均利潤總額為920.45萬元。2.利潤分配。項目獲得的利潤總額首先應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后繳納所得稅25%,并從稅后利潤中提留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本項目年均稅后凈利潤為920.45×(1-25%)=690.34(萬元)。
(四)財務盈利能力分析1.現金流量分析。該項目的現金流量表如表5所示。從現金流量表來看,現金流入全部依靠營業收入,從第三年末開始盈利,假設每年的營業收入不變,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所得稅不變,從第三年年末到第十七年年末,每年的營業凈現金流量維持在770.77萬元。現金流出主要來自建設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投資,以及之后每年的經營成本。從累計稅后凈現金流量來看,到第四年開始為正值,即第四年可以收回所有投資,第四年末的累計凈現金流入為71.54萬元,到第五年末累計達到842.31萬元。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標是財務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盈利水平的分析主要選取三個指標,分別為凈現值、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回收期。(1)凈現值(NPV)是指在項目計算期內,按行業的基準收益率或其他設定折現率計算的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凈現值是各年凈現金流量的現值合計,其實質是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計算現值。其計算公式為:NPV=∑(CI-CO)t(/1+)i-t。其中,NPV為項目在起始時間點上的凈現值;i為折現率。在i的選擇上,本文結合行業情況,選擇基準折現率為12%。通過Excel表格最后計算結果顯示,稅后凈現值(NPV)為2812.27萬元。從這一指標上看,凈現值大于0,且比較可觀。(2)內部收益率(IRR)是反映項目實際收益率的一個動態指標,該指標越大越好。一般情況下,內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準收益率時,項目可行。因此內部收益率等于項目計算期內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于0時的折現率。具體公式為:NPV=∑(CI-CO)t(/1+IRR)-t=0。通過Excel表格最終計算結果為稅后內部收益率為32.47%,遠大于12%的折現率(也就是最低期望收益率)。因此,內部收益率顯示項目可行。(3)投資回收期。靜態投資回收期指以項目的凈收益回收項目投資所需要的時間。假設從第M年末開始累計現金凈流量大于零,含有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計算公式如下:Pt=(M-1)+第M-1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資額/第M年的現金凈流量。根據公式計算結果為:稅后投資回收期為3.9年,投資回收期較短。因此,經過盈利能力分析顯示,無論是內部收益率、凈現值還是投資回收期都顯示該項投資可行,即該項目具有較強盈利能力。3.財務生存能力分析(1)本項目計算期內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累計凈現金流量總額為10091.55萬元,該數額足以維持項目的正常生產運營,實現項目自身的資金平衡,而且還具備確保項目財務可持續生存的基本條件。(2)在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累計盈余資金不出現負值,這是項目財務生存能力的必要條件。由于項目能實現自身的資金平衡,不需要依賴短期融資來維持正常生產運營,由此進一步證明項目具備良好的財務生存能力。4.不確定性分析(1)盈虧分析該生態園區項目建設完成后進入正常營運年份,該項目的年固定成本約為462.6萬元,可變成本為565.4萬元,以生產能力利用率計算的盈虧平衡點為:生產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年營業收入-年可變成本-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00%=462.6(/1960-565.4-6.81)×100%=33.33%產值=1960×33.33%=653.27(萬元)計算結果表明,當項目建成后只要生產能力利用率達到33.33%或產值達到653.27萬元時,便能實現盈虧平衡,說明該項目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2)敏感性分析選取初始投資、年營業收入和年經營成本作為影響項目效益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項目凈現值敏感性分析。經過分析可知,項目效益相對年營業收入和經營成本成本比較敏感,尤其是年營業收入,而對初始投資額不甚敏感。今后在園區生產經營中應把握市場動向,調整經營策略,努力提高營業收入。具體見表6。通過以上對該園區項目的財務可行性的分析,綜合而言該項目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生存能力較強,企業能獲得較好的利潤,經濟效益良好,但須注意要不斷保持和提高營業收入。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如表7所示。
三、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1.該生態園建設項目基于循環經濟的要求,利用地理優勢和資源特點科學規劃和配置資源,立足生態,巧妙地將旅游和農業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也符合當前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具有獨特性和發展潛力。2.該生態園建設項目具有技術可行性,某農業大學和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合作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從上述分析中來看,該項目具備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將會帶來明顯的示范效應,該項目具有操作可行性。
(二)建議本評估報告的分析建立在J縣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基礎上,其投入、產出估算難免存在誤差,現金流量、貼現率的估算也建立在一定的假設上,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建議責任公司進一步把握市場價格,嚴抓主要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技術人員培訓,以及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管理,以利于項目順利實施和開展,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和價值。
作者:童霞尹小玲倉萍萍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