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證券投資學教學革新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與實踐相脫離
國外教材重“教”不重“用”,國內教材重“用”不重“教”,使《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特點就在于實用性較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就在于它與現實聯系緊密,能解決投資過程中分析、操作、獲利等各環節遇到的問題。學生甚至將這門課程作為解決證券投資問題的萬能藥,對這門課程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如果選用的教材“教而不用”,勢必造成學生紙上談兵,缺乏“實際應戰”能力,也漸漸磨滅了學生原有的激情。反之,選用教材“用而不教”,實際的證券投資分析沒有指導性的理論作為基礎,則如上層建筑缺乏牢固的地基,遲早是要坍塌的。學生根據一知半解的證券知識盲目地進行證券交易,最終也會削弱學生原有的樂趣。因此,教學過程中注意“教與用”的結合是教師最為棘手的問題。
(二)“用而不賽”,實踐教學不得當
有些教師已深刻感受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也同步配套了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模擬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確實為理論學習與實際演練的結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學生能夠腦手并用。但是,一味地“教用”結合,只能算作“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對于教師費時費力收集到的案例也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到了網絡模擬實驗室,更是三五成群地聯網打游戲、視頻聊天,根本沒有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去關注市場動態、探討社會經濟新聞、及時觀察行情走勢,與教師培養高素質投資人才的教學目的完全相悖。
二、改進《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筆者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一)不斷完善教學內容
教材的修訂速度有限,而證券市場卻瞬息萬變。將二者完美結合,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證券知識的積累與自身素質的提高,多渠道了解國內外證券市場現狀,及時更新、彌補現行教材的漏洞,引入最新的案例,輔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學習證券投資的深度與廣度,為切實培養適應證券業發展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二)加大實踐考核力度
《證券投資學》的考核內容包括考勤、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實驗成績、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其中實驗成績只占總成績的10%。實驗成績所占考核比重較低,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很多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時往往期末死記硬背就得高分,其中不乏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只在考前記得概念,考后對證券投資知識一無所知。只有加大實驗能力的考核力度,引起學生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視,才能讓學生摒除考前臨陣磨槍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能夠真正踏實地在實踐中親身使用幾遍所學的證券交易技術,理解操作流程并不難,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用、賽”一體化教學
教學內容與模擬實驗的結合畢竟只是虛擬流程的演練,與實際操盤相比,缺少了盈利后金錢帶來的刺激以及虧本后心理帶來的壓力,其結果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能夠將模擬實驗組織成為一種比賽,帶給學生另一種競爭的快感,那么學生主動走進股市,體會這門課程的實際意義就成為可能了。
例如,將學生分組,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用固定的資金,根據不同專業證券網站提供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證券交易軟件,預算市場的發展趨勢,選擇自認為合理的股票。比賽結束由各組學生決定自己是繼續持有還是拋售手中的股票,按照各自算出的收益率排名。預測結果與實際變化相印證的,買賣股票盈利的小組,應給予獎勵,并讓其分享炒股經驗與心得。“教、用、賽”一體化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知識掌握水平,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榮譽感,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社會適應性。總之,教師只有一切為學生考慮,創新教學模式,充實教學內容,才能達到教學改革的真正目的。
作者:劉澤惠邊琳麗單位:榆林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