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金融投資選修課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國家綜合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改善。雖然這三十多年來世界形勢變幻莫測,但中國政府成功地克服了各方面困難,國家經濟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有很多人稱這段時期是中國的“黃金年代”。不過在經歷了這一段美妙絕倫的時光后,中國經濟的上空卻開始積起烏云。在2008年初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2008年是中國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股市暴跌,廣大中小散戶損失嚴重,投資者前景黯淡;通貨膨脹,房市出現拐點;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和刷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波及全球,引發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自2009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各國政府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經濟危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各國的GDP開始緩慢上升,股市和大宗商品穩步上升,甚至引發次貸危機的房市也得到了企穩。
對比中美的經濟刺激政策效果,據“新浪財經”報道,2010年中美兩國在保持GDP增長的同時,美國的CPI在0%左右徘徊,而中國的CPI指數在2010年穩步增長,2010年10月已經達到了4.4%,創下了24個月新高,而2010年11月份的CPI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1%,中國廣大的低收入階層正遭受惡性通脹的損害,本來低下的購買力進一步遭到了削弱。由此可見,相同的經濟刺激政策卻體現出不同的效果,這正是美國金融人才在經濟政策宏觀把握的準確和執行方面的優勢。在中國金融投資知識并沒有得到普及,甚至在高校這方面知識也是相當匱乏的,除了相應專業的學生外,其他專業的學生接觸這方面知識的機會不多。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冷戰的結束,全球化[1]的進一步深入,主要國家之間的激烈軍事沖突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經濟戰爭。因此在高校普及金融投資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一、普及金融投資知識可以培養大量具有金融知識的人才,將對國家經濟戰略產生不可低估的正面影響。
大學生作為國家最主要的儲備人才,將是國家政策制定與實施的參與者,一個國家政策的合理性將決定這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好的經濟政策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繁榮,而壞的經濟政策隨時都會將國家拖入苦難的深淵。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橫掃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開始混亂,至今泰國政權仍在動蕩,其影響極其深遠。很多人將此次危機歸咎于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基金,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其本身的原因。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這些東南亞國家以借外債的形式保持高速的經濟增長,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些國家已經不具備償還外債的能力,與此同時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了大量的銀行呆賬和壞賬,而且其市場體制不成熟,經濟結構單一,缺乏戰略縱深,政府過度地干預資源配置機制,當這些國家透支了它們本沒有的東西,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加倍地償還,而索羅斯們只是“捅破了最后一層窗戶紙”。
二、普及金融投資知識可以引導投資,減少資源惡性錯配,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發展。
大學生作為將來中產階級的主要來源,社會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的平穩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理性地投資會促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各個階層都能享受資本市場增值的樂趣。而盲目隨從性地投機只會催生泡沫,進一步損害弱勢群體的利益。因為一旦泡沫趨勢形成,要想平復泡沫就變得尤為困難。決策者們深知泡沫的危害性,但面對長久越來越膨脹的泡沫,只能選擇劇烈的調控方式,劇烈的調控方式又會導致經濟在過冷過熱中反復震蕩,將造成嚴重的社會資源浪費。如起于2005年末、止于2007年末的A股牛市。2005年時上證綜指僅1000點左右,而到了2007年末上證綜指最高達到了6124點,短短2年時間上證指數膨脹了6倍。股票市場的膨脹伴隨著經濟的過熱,中央為了抑制投機,防止經濟過熱,連續性加息和提高準備金率,甚至將印花稅由千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三都不能抑制泡沫的延續,2007年10月深市A股的市盈率甚至達到了可怕的63.52,而成熟資本市場的股票平均市盈率只有10左右,其泡沫程度可想而知。泡沫破裂后,接下來的事情卻是上證綜指一年內由最高點6124急劇跌到了1664點,在這個過程中廣大中小股民血本無歸,特別是高點追入的廣大散戶。
三、普及金融投資知識可以提高個體的邏輯推理能力,有利于個體和國家的資產安全。
隨著全球化[1]的進一步深入,資本流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資本市場的陷阱和機會也越來越多,如何避開陷阱抓住機會是個大問題。比如在《驚人的信息推理術》[2]中有這么一段歷史。1982年2月,墨西哥愛爾•基瓊火山爆發,美國人預測,火山的爆發將對世界的氣候、農業等產生深遠影響,并將進一步影響到糧食價格、國際關系。為了爭取主動,美國人進行了一番仔細的研究和預測。預測認為,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天空,將遮住大量的陽光,到達地面的陽光減少,將導致氣候變冷。同時大量的塵埃將在天空中成為水蒸氣凝結的“核”,以這些小核為中心,水蒸氣得以聚集,凝結成雨。因此,塵埃的增加將使全球的降雨量增加。就是說世界的大氣候將變得寒冷多雨。然而,一些地區的多雨將使另一些地區變得干旱。由于有的地方淫雨成災,有的地方旱魃橫行,必將導致全球性的糧食歉收。這樣糧食出口國將只有美國一家。而美國1981年糧食大豐收,倉庫里積壓了大量糧食,造成糧價下跌,農民對此怨聲載道。為了上揚糧價,美國決定在1983年減少三分之一的糧食耕種面積。事情果然如美國決策部門所預料的那樣。1983年世界氣候惡化,農業歉收,災荒不斷。美國人手中有大批的糧食,囤積居奇。各國不得不以高價從美國進口糧食。美國人不僅賣光了積壓的糧食,糧價還比往年上漲了1.6倍。而美國的對手蘇聯由于受惡劣氣候影響,糧食已經不能自給,在花費1.6倍的代價購買美國糧食的同時,不得不減少軍費,籌集黃金低價拋售購買糧食,甚至其在軍備、限制中程核武器及阿富汗問題上都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以便能從美國人手中購買糧食。
四、普及金融投資知識可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有利于個人的發展。
交易商、人稱“投機之王”的杰西•禮佛摩爾在《股票作手回憶錄》[3]里說過這么一句話:“華爾街從未有所改變,財富來來去去,股票此起彼落,但華爾街永遠沒變,因為人性永遠都沒有改變。”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或投機者必須有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以及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人們在進行投資或投機行為時,往往會被資本市場的魅力所傾倒,為了能夠使自己的財富增長而不是縮水,他們不得不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社會、經濟、軍事、氣候、宗教、人文歷史及心理學,等等,他們不但要學習知識,而且要勘正謬誤。比如:在《美國大蕭條》[4]里就講到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睹绹笫挆l》后一部分對美國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在大蕭條之前,確實出現了貨幣供應量的大量增加,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大蕭條開始時才停止。同時,胡佛總統在任期內對經濟采取了眾多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但經濟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不斷惡化,注意:這一史實與我們以前看到的各類教科書不一致,而我們曾經被灌輸的觀點是:胡佛在大蕭條開始后對經濟采取放任的態度,導致局勢惡化,而羅斯福上臺后才開始大刀闊斧地干預經濟,最后將美國從深淵中救出。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歷史書與真實歷史可能有巨大的差別。總的來說,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金融投資知識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在中國金融投資知識的普及力度還有所欠缺,因此在高校開設金融投資選修課程并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無差別的金融投資知識普及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