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網絡時代下微博給新聞傳播帶來的負面影響
網絡時代下,微博對新聞信息傳播的影響是利弊共存、具有雙重效應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微博的發展為新聞傳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一)新聞存在不真實性眾所周知,網絡時代就是一把雙刃劍,微博傳播新聞也是一樣的。前文中我們提到傳播者在新聞傳播中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微博的出現逐漸讓大眾有了話語權。這一現象使得不少網友還是不安分起來,他們利用微博傳播新聞的大眾化,傳播不真實的新聞信息,使得網絡上的虛假新聞泛濫成災,很多群眾在得不到證實的情況下會信以為真,并開始受虛假新聞的引導,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例如,“大媽搶鹽事件”、“盲目囤積黃金飾品”等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網民受虛假信息的鼓吹。
(二)新聞被不良媒體利用傳統網絡時代下,新聞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體手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媒體出現,其中很多懷有不良居心的,利用微博傳播新聞的門檻低、速度快、大眾參與度高等特點,故意傳播社會負面新聞,并加以大肆渲染,企圖引導大眾的判斷力與價值觀。
二、網絡時代微博給新聞傳播帶來的正面影響
(一)信息共享自從互聯網的到來,網絡逐漸把大家連接在一起,人們感受到了“地球村”的存在,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大背景下,微博應景地出現了,它把新聞信息的傳播又帶到了一個微網時代。網絡時代下,數據的傳播是全球化的,這樣一來,新聞信息的傳播也是全球化的。它不再局限于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傳播媒介上,因此也具有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與大眾優勢。在微博的推廣下,任何一個地方在任何一個地點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網絡推送出去,進而讓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都了解,這就是新聞信息的共享。
(二)形式多樣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聞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或者聲音,而可以是一個個有趣的視頻,可以配上各種有關圖片,制作成大家感興趣的形式,不僅可以吸引觀眾,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解讀新聞。新聞本身是呆板的,但是我們可以賦予它以時代的特點與意義,那么新聞就變成活生生的了。
(三)大眾參與度加強傳統時代下,新聞只是簡單的輸送出去,被大家所了解。但是網絡時代下,大家不再是冷漠的、單方的了解新聞了,人們開始渴望參與,愿意用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關注社會。例如,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八級大地震,微博第一時間傳播出這一新聞,很多災區群眾通過網絡了受災的圖片、視頻等。大家通過網絡知道這一消息后,并不是坐以待斃,而是廣泛行動起來,自愿組織捐贈物資,整個中國都在行動。消息傳到其他國家與地區,世界各地的政府、企業都給予了一定的物資幫助,還有部分國家第一時間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救援幫助。網絡對這一新聞的傳播,無異于挽救了更多受災群眾的生命,緩解了災區人民的痛苦。與此同時,許多網絡志愿者都自發舉行祝福祈愿的活動,在網絡上號召更多的民眾參與到這場救援行動中。不得不說,微博傳播新聞加強了大眾的參與度。
(四)打破局限傳統網絡時代下,新聞的大都掌握在主流媒體手中,而當主流媒體的關注點聚焦時,其他新聞點往往會被忽視,這并不能滿足人們對新聞的要求。網絡時代下,孕育而生了很多規模不大,但是極具特色并且覆蓋面可謂無所不在的小網站。例如,天涯社區、無為網,這些網站的出現,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在傳播新聞,很受大眾朋友的喜愛。而微博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把新聞傳播的局限又一次打破了。這樣一來,我們每個人都置身在新聞之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身邊發生的新聞出去,人人都是小記者,處處都是大新聞。
(五)貼近生活大家都知道,傳播者在新聞傳播中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微博的出現逐漸讓大眾有了話語權。而且微博本身具有的親民百姓的特點,讓新聞的傳播更加通暢,也使得新聞愈加貼近生活、關注老百姓,擁有了更大的發展平臺。在人們以往對新聞的印象里,大多是關于國家大事或者國際上重要事件的報道,很少有報道社會中某一個平凡人的事跡。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微博的發展,新聞更多地貼民,關注社會生活,于是,越來越多的草根英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例如,徒手接孩子的“最美媽媽”、為家庭放棄學業自主創業的“豆腐西施”,她們就是一個個的普通人,過著平凡的小生活,為家庭為工作為社會默默奉獻著,是微博時代帶領他們走進大家的視野中。這也讓新聞的傳播真正地走進社會,走進人民群眾。
三、結論
網絡時代下,微博對新聞信息傳播的影響是利弊共存、具有雙重效應的,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揚長避短,不斷加強對微博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網絡管理制度、社會道德體制,促進微博客觀的、公正的傳播新聞。另一方面,新聞傳播需要抓住微博推廣這一機遇,勇于迎接挑戰,謀發展、促進步。
作者:聶艾歆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