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輿情監控體系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輿情,即輿論情況,其主要是代指在各類空間內,根據社會事件的出現、進展以及改變,社會各個階層的主體民眾對于客體的監督人員、企業、個體以及其他政治機構的評價,而這種評價可以包含政治、經濟、社會以及道德等方面。原本輿情只是一類社會現象,而伴隨著虛擬化、隨意化的網絡出現,網絡輿情也由此誕生,而且具有較強的拓展性和滲透性。但是目前很多民眾甚至是管理者對于網絡輿情的看法有失偏頗,即認為輿情只是低俗、無聊或者不可信的東西,卻忽視了其社會影響力。而筆者將通過本文,就完善網絡輿情監控體系疏導輿論正向傳播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目前政府對于網絡輿情監控疏導存在的問題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輿情自身的導向性將會明確社會的導向,而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是社會的引導者和管理者,對于網絡輿情的影響中也應當體現出調控力和約束力。但是就目前時期來說,政府部門對于網絡輿情的控制力還體現出弱勢,而要完善網絡輿情監控體系疏導輿論正向傳播的職能,首先需要克服三個方面的阻礙,即1、知識盲點,很多政府的相關人員對于輿情監控的知識非常匱乏,同時相關政法即宣傳部門都缺少核心技術人員;2、監管不足,對于網絡輿情除了需要有效的監控以外,還需要完成信息的收集以及后期的處理操作,最后對于信息進行反饋和建議,但是目前很多政府部門在這方面完全缺乏,導致監管不足的問題;3、公信力不足,因為很多網絡輿論與政府部門都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而很多政府部門在公信力方面嚴重缺乏,從而導致對于輿論引導會被認為是一種辯駁,從而難以達到相應的效果。
二、政府對于網絡輿情監控疏導的措施
1、主動面對輿情。網絡輿情被譽為社會的“第四影響力”,是目前信息時代下關注度最高的產物,而近些年來,我國網絡輿情的影響力隨處可見,例如各類網絡言論以及曝光。而需要面對的內容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對于輿情的認知度,國內大部分網民趨于年輕化,這也讓一些領導對于網絡輿情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問題,即決定網絡僅僅是一個娛樂工具,所代表的東西都是負面且主觀的不具有可信度;其次是對于網絡輿情的重視度,對于網絡的反映過于忽視;然后是缺乏直視意識,害怕網絡,對于網絡的報道和曝光是否恐懼,害怕擔當責任,故意回避網絡等等;最后是缺乏反映,對于輿情搪塞敷衍,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其一,不好說,不知道如何說起;其二,不屑說起,對于網絡輿情反應較為冷淡,同時對于關鍵問題一筆帶過,閃爍其詞,所以主動客觀面對輿情,是政府部門乃至各個領導干部首先需要體現出的意識。
2、精于處理輿情。所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奎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由此可見輿情的重要性和導向性,而目前基于網絡來說,輿情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政府部門則需要精于處理輿情,即可以通過消除輿情思想中高端封建性,同時要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度,根據社會事實進行客觀看待輿情,同時對于不實的輿情及時辟謠信息,并與新聞媒體合作完成報道和演說宣傳,保證在負面輿情在尚未形成規模的階段進行有效的控制與引導。同時在處理和引導過程中,可以讓新聞媒體或者評論員進行闡述,為后期工作開展留有余地。
3、加強關注輿情。對于網絡輿情而言,可以體現出雙面性,即一方面反映的是目前社會輿論的現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輿論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反應干部工作以及作風的問題,所以關注輿情是每個干部約束自身,提升自身自信的一種途徑。即可以通過信息搜集部門的建立,配合宣傳部門工作,對于與政府公信力及形象管理的輿情或者焦點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并且及時完成處理。
4、強化網絡管控。即可以通過與一些熱門詞匯、新聞或者信息平臺想合作,同時讓這些平臺對于輿情進行重點指引,并且對于網絡水軍等影響網絡輿論導向的群體進行嚴格監控,對于爭議度較大的內容采取多次強調和評價,從而提升社會輿論的穩定性以及政府的調控能力。另外還可以開展危機公關點子外包服務,即利用社會以及企業自身的資源,根據自身多年的公關經驗,與其他政府部門有效聯合,完成緊急預案。
綜上所述,雖然網絡輿論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是政府部門依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提升自身對于輿論的方向的控制力,從而保證輿論不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危害,即需要主動面對、處理和關注輿情,同時還要強化網絡的管控力度。
作者:賴宏慧 鐘娟 單位:贛南醫學院信息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