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社會論文:雙重消費社會下的網絡傳播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郭世秀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信息與新聞傳播學院
本文所要分析的是幾月前在網上躥紅的非單純惡搞視頻《漲價歌》。為什么說這是非單純的惡搞視頻呢?《漲價歌》借發改委調高油價一事,針砭時弊,切中要害,剖析油價上漲后給公眾帶來的弊端,這并不是單純的惡俗、八卦、無厘頭的惡搞視頻,它的重點放在諷刺上,在諷刺中給觀眾帶來愉悅和享受,說出百姓的心聲,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熱捧。“多少新車司機,在絕望中石化。接軌國際,國情不允許。只漲不跌,是為了刺激GDP……你不讓說臟話,我還能說神馬……物價已統統翻倍,已讓我連大蔥都買不起……”幽默、諷刺、夸張的歌詞,再加上個性化的圖片串聯,讓其在剛面眾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播放量就已經達到72萬,評論也已達3500多條。可見,消費主義背景下人們的享樂欲望是無盡的,這也顯示出了網絡傳播力量的強大。2.《漲價歌》網絡躥紅的原因分析首先,它源于一則新聞:“國家發改委決定,自2011年4月7日零時起,將汽柴油銷售價格每噸分別上調500元和400元,相當于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37元和0.34元。”以及后來網絡紅人油價哥的一句話:“能不能說臟話?不能嗎?那我就沒話好說的。”
油價上漲是關乎百姓生活的重要事件,它的接近性決定了它必將受到大眾的關注。其次,網絡是個開放的平臺,傳者與受者的單向傳播已然改變,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個性,進行自我價值的消費。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惡搞”視頻源于二元對立。作為“狂歡理論”的集大成者,巴赫金的論證方法表現為不同于傳統思維模式的二元對立,即主流與邊緣的對立③。社會大眾作為國家政策的邊緣人,在權利中心之外,并為權利所宰制,無法真正左右國家政策的實施,因此,他們通過制作《漲價歌》這種類型的網絡惡搞視頻,試圖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聲音,發表自己的意見。處于這種邊緣的人最終會越積越多,達成一種觀念上的認同,并產生出強大的推動力,通過網絡這個渠道最終捧紅了類似《漲價歌》這類的視頻。
消費主義視域下《漲價歌》的傳播
《漲價歌》的歌詞幽默詼諧、歌手聲音動聽、內容豐富多姿,畫面剪輯功夫也十分了得。大眾在面對這樣一個視頻時,可以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獲得暫時的愉悅、放松心情。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他們消費的是視頻本身,是其中的娛樂元素和視覺、聽覺上的滿足感、享受感。從另一方面來看,人們看重的不是《漲價歌》的使用價值,而是越來越注重的符號價值,即它帶給人們的符號意義,是其中所代表的或象征的意義。從傳者的角度來說,他花費時間和精力制作視頻,是為了追求成名、獲得成就感,展現自己的個性與能力,并獲得自我認同和愉悅感。在這個過程中,傳者消費的是自我價值,是源于自我整合的需要,并以此來增加自信和身份地位。
從受者的角度來說,在觀看《漲價歌》的過程中,人們消費的不只是視頻本身,還對它進行了意義消費。首先,他們消費了視頻所帶來的傳者的意識形態。《漲價歌》中傳者明顯的態度是批判發改委調高油價,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在視頻傳播的過程中,這種意識形態也跟著得以傳播,最終在網絡上形成一個互動的虛擬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樂趣,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看法,他們通過轉載傳播的方式來達到心靈溝通的目的。傳播在有形地進行著,但是意識形態卻在無形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消費。
其次,油價上漲這一事件本身及外延的意義也通過視頻得以消費。《漲價歌》這一視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托著油價上漲這一現實基礎。通過觀看視頻,人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暗含的意義:油價上漲,但人們的工資卻沒有變動,相對地,他們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所以,惡搞視頻《漲價歌》在消費主義的背景下,并不是簡單地對圖片的消費,對有沖擊力的視覺、聽覺的時尚元素的消費,還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的消費。這兩種消費形式,反之又促進了其在網絡上的傳播。
2.《漲價歌》與使用滿足論
惡搞視頻《漲價歌》滿足了人們緩解內心壓力、諷刺批判現實、叛逆的消費心理需求。個性、張揚、享樂的消費主義是惡搞產生的環境,人們追求輕松、進行娛樂的個性化消費方式是網絡惡搞產生的社會心理。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漲價歌》滿足了人們諷刺批判現實、緩解內心壓力、尋求釋放的心理需求。惡搞是一種輕松幽默的內容,在惡搞文化下,人們可以感覺到一種自由和顛覆。通過對油價上漲的惡搞,公眾可以將潛在的、壓抑的憤怒與不滿間接地發泄出來,并將對權力中心的抵制情緒用不涉及政治敏感問題的方式表現出來。同時,他們也通過網絡發出自己的聲音。在視頻的制作、轉載、評論中滿足自己的需求,張揚自己的個性風格,在獲取信息和滿足享樂的同時,他們也將網絡視頻作為傳聲筒,實現了自我價值,增強了自我認同感。
網絡惡搞視頻的價值與反思
網絡為惡搞提供了巴赫金所說的文化狂歡的廣場。現實社會的條條框框在這里統統失語。人們在現實社會里所受到的壓抑和苦楚得到了宣泄和釋放。惡搞視頻是通過網絡這個渠道在虛擬空間中傳播,其中大多是對現實事件或當今制度的諷刺、調侃。由此,網絡成為民意的表達渠道,對疏通民憤,彰顯民情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漲價歌》為例,網民通過對其的傳播,實際上也在傳播一種憤怒,發泄對發改委調高油價的不滿。在網絡這個開放的空間,人人都有發表自己話語、傳播自己價值觀的權利,不管這種表達方式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這種通道都不能被強制阻塞,它應該成為權力中心與被權力操縱的人,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交流的載體。
但同時,在這個消費主義泛濫的時代,人們過多地注重話語狂歡,通過網絡進行炫耀似的消費,追求過度的享樂,以致于欲望擴大化,將其消費目標放在了紅色經典、文化名人上。現今對杜甫、紅色經典作品等的惡搞消費使我們的傳統觀念受到了沖擊,傳統文化附上了消費主義的標簽。因此,我們需要認清形勢,辯證地看待網絡惡搞視頻。對于純粹惡俗的、黃色的視頻給予一定的打擊,而對于有積極意義的網絡視頻則發揮其功效,促進社會信息的暢通、思想的交流、意見的表達。總之,在彌漫著消費主義的社會氛圍中,網絡惡搞并不會從此銷聲匿跡,因此我們必須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健康引導,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內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