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創新培養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設計服務及其教育理念簡述
自2014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即為中國設計教育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我國正面臨經濟社會的轉型期,因此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來培育設計人才和構建“中國夢”。設計在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學科范疇地位極為重要。設計服務著重強調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行為,也因此將設計教育推向一個全新發展層面,為國家與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提供動力。設計服務教育理念是將設計理解為滿足并提高社會需求水平,并與之緊密結合的系統。以往的設計教育,更多強調的是設計知識教育,設計過于單一。設計服務教育理念即為增加其他環節的教學與學習,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解決設計所關聯的經濟、文化等現實問題,使設計滿足國家及社會全方位需求包括設計創意水平的提升諸多方面。
1.基于設計服務教育理念的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21世紀適臨社會轉型,應用技術型人才占據社會主導地位,基于設計服務教育理念的視覺藝術設計師應采取定制化設計。根據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特征,本著“理論教學直觀,實踐教學模擬”的教學思路,構建必修課以專業課為主線,選修課以相關專業基礎課為輔的總體框架,以此來構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應用型民辦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不僅要使學生切實掌握專業技術范疇的知識與技能,更要創新設計理念與思維方法、增強人文素質及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實際培養,以此實現高技術、高素質、可持續發展的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視覺傳達設計是以二維與三維空間的圖文信息傳達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人才培養上不僅要滿足書籍、廣告、標志、包裝等傳統產業的需求,又要滿足轉型后的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創意及實際應用能力的需求。
2.構建應用型視覺藝術設計人才獨特教學體系。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視覺藝術設計人才教學體系,要不斷開拓學生的創意設計實訓動手能力,對比中外設計教育差異,優學優用,從而強化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中國諸多藝術院校專業間界限分明,在教學上交流匱乏,導致學生被動地局限于某一單一領域,從而抑制了多層面多元化的學習和認知。在當今轉型社會下,技術與藝術交融的藝術設計學科正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挑戰。應用型民辦高校應建立以“設計實踐應用和服務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民辦高校教師應該著力于設計實例教學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從而進行創新教學研究,更應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來看待設計人才境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科交叉、知識融合”與文化創意產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應該是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全方位開放性的現代教學體系,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東西方審美理念融合的科學教育體系。
3.民辦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改革。“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而言是實踐教學模式的現代化改革的重要方式。視達傳達設計專業與社會緊密相聯,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同樣重要,學生可以通過理論的應用提高實踐能力。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自覺地積極地融入工作室中的各個設計項目,熟知設計流程,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分流式”實踐教學模式是按現代企業人才標準及設計生產實踐來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分流式教育模式首先可以解決系列設計課程的課題問題,其次有利于學生連貫性的學習,通過大三對課題的基本認識,大四學生在校企合作的設計公司實習,可以使學生明確適合自身發展的設計方向;最后還可以解決就業問題,通過系統學習,及對實習公司工作流程的了解,畢業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研究方向選擇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眾所周知,視覺傳達設計所服務的對象具有各異性和廣泛性,可以在廣告企業和設計企業擔任平面設計師和設計企劃;在電視臺、報社、雜志社、互聯網企業等媒體單位擔任美術編輯;還可以在相關事業單位等從事設計宣傳服務。社會轉型背景下的民辦高校應將“工作室制”與“分流式”兩種教學模式紛紛開展,有效合理的結合。這樣既突出自身辦學特色,激勵教師的提高教學水平,又有利于學生熟知本專業的設計整體流程,真正的為社會培育出應用技術型高素質設計人才。
三、結語
社會轉型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師,只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市場需求,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才會凸顯出巨大優勢,才能被社會、企業所認可,實現其真正價值。把設計作為一種服務來理解視覺傳達設計,有利于應用型民辦高校設計人才創新培養,使學生與社會、企業快速接軌,真正成為優秀的高素質應用型視覺傳達設計人才。
作者:佟菲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