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補設計的視覺傳達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互補的理解
1.1互補的哲學思想考源從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提出的“構成宇宙萬物的十組對立”,到赫拉克利特的“在圓周上,終點就是起點”,“永恒的活火”以一條河流的“流變”初步表達了“相反相成”或“對立統一”的意蘊。赫拉克利特說:“他們不了解相反者如何相成。對立的力量可以造成和諧,正如弓之于琴一樣。”他所說的“對立”,更真實的形態是“轉化”。他不僅明確提出了相反相成,還指出只有對立才能創造和諧。赫拉克利特不僅僅是西方哲學的始祖,也是這一理論的奠基者[3]。在中國,被稱為“中國哲學的師祖”的老子常以相反相成的言論對事物的概念進行高度的概括,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老子的思維方法是相對的,語言是正言若反。但是在表述某種特定事物的概念時和它的另一面具有了統一性,二者互相依存、包含、融合、滲透,達到一致。在同一個概念判斷中,包含了對立概念的流動、轉化。《論語•子罕》中孔子曾提出“叩其兩端”。它是指遇到問題時,需從兩方面來考慮,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齊物論》中莊子也曾說過“,物無非彼,物無非是”。筆者認為把互補理念詮釋得最為精妙的是《易經》。《周易•系辭》中有“一陰一陽謂之道”之說[4]。陰陽在對立互補的關系中成為一體,相互對立、互為根基、相互消長,到達極致后便是相互轉化。客觀地說,這就是一種互補的辯證思想。這種“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對立統一的有機整體論宇宙觀,成為兩千多年來指導人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基本思想。由此看來,中西方哲學思想開始之時,先哲們不約而同地都嘗試用互補的觀念去詮釋事物的概念和表達他們的思想。在哲學思想中互補是以兩者共存為前提,相反更是相成,在相互對立、運動、消長、轉化的過程中達到相互補充,從而變得更加完整。互補是一種聯系的、動態的、發展的觀念。
1.2互補的方法原理認識互補一詞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哥本哈根領袖玻爾為解釋光現象的波、粒二象性而提出的。所謂量子力學的本征特色就是在不同實驗條件下觀察到的現象所顯示的由互補性這一觀念來表示的那種關系。不論這些現象看起來顯得多么的對立,它們在一起就表示了關于原子客體的所有知識[1]。這種科學創造方法具有互補性、協同性、思辨性、綜合性的顯著特點。我國學者劉大椿從科學的角度提出了“科學活動論•互補方法論”,在多重視角下對方法論思想作出了互補的理解[5]。闡釋方法論之間的互補性,或者說,它是互補原理在方法論研究中的應用。由此可見,互補不僅具有認識論意義,對人們認識世界有許多啟示,它還有著深刻的理論意義。在設計研究中,采用“互補的理解”必將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
2互補設計方法
互補設計方法試圖建立一個互為關系的設計思維模式,這種關系看起來是對立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互補性。換言之就是在互補視角下,互斥思想之間會呈現出某種互補性,辯證地思考這些問題,人們的創新思考會更加全面徹底,更加深入[6]。設計中運用互補的目的是融合相互排斥或對立的概念,結合各種邏輯方法、思維方法,形成多種方法的集合,從而盡快達到科學創造的目的。
3.1設計思維的運行過程基于視覺傳達設計領域,著眼于設計創新概念問題,解析“全面觀察——理性分析——直覺歸納——對應聯想——想象創造”以及在各階段不斷的“系統評價”所構成的設計思維模式,筆者發現“問題認知”與“形象轉譯”是設計過程中的兩個關鍵環節和主要內容。互補設計方法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互補視角”指導設計認知階段,即通過正向與反向視角、求同與求異視角、自我與非我視角、有序與無序視角、傳統與未來視角引導創新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運用“互補方法”完成視覺形象轉譯與生成階段,即通過從直白與隱喻看設計主題的詮釋、從具象與抽象看視覺形象的構建、從精確與模糊看視覺形象的表達、從靜態與動態看視覺形態的呈現、從單向與交互看視覺信息的傳達。設計思維具體的運行過程見圖2。首先,由“問題”導入,在創意階段全面觀察,特別是在“互補視角”下進行觀察與分析。這是在互補的設計認知結構模式下,通過全面的觀察,積累大量的信息材料,尋找和發現問題“;理性分析”是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本質的認識,更進一步的觀察,提出設計問題“;直覺歸納”,即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出設計概念。然后,通過“對應聯想——想象創造”實現設計概念的轉譯與視覺形象的生成。在這一過程中,采用“互補方法”能夠使得視覺信息的表達呈現多樣性、綜合性、系統性的特點,在互補中尋求跨界、協同與融合。在整個思維過程中需明確“誰”對“哪些人”,通過什么樣的“渠道”,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說了“什么”,效果“如何”,再由此進行系統的設計評價。
3.2設計思維的互補規律在設計思維過程中,從思維的方向和路徑的角度來看,發散思維(水平思維)與收斂思維(垂直思維)互補為用[7]。發散思維使人們盡可能打破固定的習慣、思維定勢、已有的觀念,獲得眾多的富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觀點與方案;收斂思維幫助人們認識本質,集中精力使創意從想法到現實,并從中找出一條通向設計目的的最佳途徑。對于視覺認知形象的收集、加工、轉譯、生成這一過程,形象思維(感性思維)與抽象思維(理性思維)的辯證統一,“設計目標”作為評價體系時刻指導著、約束著思維的導向,共同協作實現整個創造的完成。
3.3互補設計方法的特點
3.3.1叩其兩端互補設計方法要求人們叩其兩端地進行思考,在創意階段以“互補視角”來進行觀察與分析,由此突破單向思維的局限,使得創新思維更加深入與全面。
3.3.2反經行權在方法上從對立面(反面)進行思考,促使大腦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清除通向創新之路上的障礙,突破思維的壁壘。
3.3.3相反相成從具體的設計方法上看,在視覺形象的轉譯與生成、視覺語言的表達、視覺秩序的構建及視覺媒介的選擇上,在相互對立排斥的方法中勇于跨界、協同、融合,這需要設計者在對立矛盾之間找到設計方法的平衡點。
3.3.4和合共生以“互補理解”的角度看待視覺傳達設計,基于科技的發展、視覺媒介的改變,視覺傳達設計也在轉變中摸索自己的新方向:由印刷走向數字化媒介,由紙張走向屏幕,由靜態走向動態,由平面走向非平面,由邏輯、線性視線走向自由、跳躍性視線,從信息的單向傳達到信息的交互傳播,由孤立單一的設計需求到多元協同的設計合作……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也在傳統印刷媒介與現代數字媒介之間尋求互補與融合,從而達到和合共生。
4結語
通過互補的理解,筆者認識到:互補作為一種哲學觀念,它從一開始就影響著人類看待與思考問題的方式,叩其兩端、相反相成在指導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更多強調的是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轉化與協調;作為一種科學原理,互補指導著人類更完整地認識世界,平衡事物之間的關系;作為一種動態的思維方式,互補的視角可以為設計提供更為全面、科學的認知模式;作為一種方法論,互補不僅僅是取長補短之手段,更具有協同性、思辨性、綜合性的特點,它強調的是從對立排斥到轉化融合,形成多種方法的集合,從而盡快達到科學創造的目的。在視覺傳達設計實踐中,采用互補設計方法可以突破單向思維的局限,使得思維更加全面,并使得人們的認識及創新更加深入,在相互對立排斥的方法中勇于跨界、協同、融合,從而準確、快速、有效地進行視覺信息的傳達。
作者:王瀟嫻單位:南京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