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影視聽中聲音創作的聽覺表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電影的發展從單純的視覺藝術發展到現在的視聽藝術,從默片時展到今天的全景聲聽覺體驗,電影藝術的發展可謂是空前的進步。在現代電影中,聲音元素在視聽結構中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對電影藝術的成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外,電影聲音藝術的后期創作需要多重元素的選擇與組合,不斷探尋更加新奇的視聽語言角度。本文從電影視聽藝術的形成進行討論,探尋電影的視聽結構,挖掘聲音的元素構成和想象力以及情感的表達,對電影聲音的藝術價值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電影聲音;視聽藝術;聲音表達
一、電影視聽藝術的形成
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電影《工廠的大門》誕生,這部時長僅47秒的電影記錄了當時盧米埃爾工廠的工作場景,開辟了電影的發展先河,此時的電影發展還停留在無聲電影,一直到1927年《爵士歌王》的問世,標志著第一部有聲電影問世,技術的進步融合到電影制作中,提高了電影的整體質量,同時對于電影聲音的制作觀念有了實質性的進步,迎來了電影視聽藝術的發展新紀元,聲音在電影視聽藝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影的銀幕空間和銀幕形象是創作主體用光、聲共同構建的,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而對于電影的感知,則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接受畫面和聲音信息,經過大腦思維的處理,加上聯想和想象的藝術思維,接收到電影所傳達的信息。在無聲電影時代,沒有聲音信息的加入,很多需要聲音傳達的信息都通過字幕的方式被放在視頻中間,比如人物對白就用字幕的形式放在電影中,這種形式在聲音記錄技術沒有被開發之前被人廣為接受,一旦出現有聲電影,聲音帶給電影無限的表現力使聲音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改變了電影原本的性質,人對電影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對于電影的聲音創作單元也在進行不斷的探索。1965年,RayDolby在倫敦成立的杜比實驗室開發了杜比立體聲的編解碼格式,而后杜比環繞聲技術、杜比5.1聲道、7.1聲道,一直到現在的杜比全景聲(DolbyAtoms),技術的迅速發展給予聲音創作無限的空間,電影新的視聽體驗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視聽上的新體驗吸引并震撼著觀眾,票房也深受影響,全世界觀眾對新的聲音體驗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技術的發展賦予了聲音更大的表現空間,數字音頻工作站的發展給電影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便利,改變了傳統的電影聲音創作的格局。人們在對電影聲音進行創作時,在有充足的電影聲音素材前提下,可以在音頻工作站內進行多樣的編輯,提供豐富的、便捷的操作手段,不會讓構想無處釋放,最大限度地實現電影聲音創作的多樣性,只要能想到,數字音頻工作站就能幫我們實現,使聲音呈現出無限的表現力。聲音的發展讓觀眾在聽覺上感受到了無限的新奇,伴隨著視頻畫面的不斷改良與精進,形成了電影不可替代的視聽藝術。
二、電影的視聽結構(聲音創作對電影視聽及內涵的貢獻)
有的學者認為,人接受的信息有80%來源于視覺,15%來源于聽覺,還有5%來源于其他感官,筆者認為這種說法并不科學。判斷人的信息來源方式的重要依據要根據信息主體,例如電影中的語言對白、樂曲中的旋律和唱詞等信息,幾乎都是需要通過聽覺來獲取信息,所以我們判斷信息的獲取途徑,首先要對信息主體進行考量。電影是一個視聽藝術,是一個非物質、非現實、源于現實超越現實的存在,畫面與聲音的配合形成電影獨特的視聽表達,這種新奇的視聽表達與美學的融合構成了電影的藝術。聲音和畫面的關系,不存在誰是主導,誰從屬于誰,誰是誰的補充,而是二者的融合催生了新的內容,即電影的視聽語言,二者之間要以一個整體和組合的姿態來呈現,從而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聲音創作絕不是視覺畫面的附庸,聲音的恰當運用會給電影增加極強的表達功能。任何藝術形式都不可能完全再現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其中的價值就是通過作品里的不同元素的組合,使人聯想到一種或其他,聲音創作者所能做的就是在電影有效的時長內和有限的表現空間內,運用豐富的表達手段來豐富電影的敘事、情感、意境的表達。在電影的視聽語言中,聲音的創作就是對聲音進行重組和加工,運用視聽語言的方式引導觀眾對電影所表達的當下時空進行體味。畫面可以帶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或者撫慰,聲音的良好運用可以挖掘出聽覺的各種潛能,比如表現人物當下的內心世界,烘托環境氛圍等,參與敘事的同時還有激發觀眾對影片內容思考的延伸。
三、電影聲音的想象力表達
人腦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線性的思考方式,電影聲音富于藝術最大的用處,就是能夠激發和帶動人的想象力,幫助人進行非線性思考和創作,電影聲音此刻便是一種攜帶想象力的工具,引導和激發人們不同的想象和感受。電影的聲音創作,除了給予觀眾必要的敘事信息,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導觀眾的思維活動按照影片的情緒鏈往下走,充分調動觀眾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激發觀眾更深層次去體會電影的情感和思想深度。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斗琴的一段表演可謂是最吸引人的一個片段,前兩首歌1900用非常簡單的歌曲迎戰黑人鋼琴師,帶有一種戲謔的意味,在最后一首歌的演奏過程中,鏡頭聚焦飛舞的手指,滿臉的汗珠,猙獰又享受的表情,琴箱里面敲擊震動的琴弦,所搭配的旋律和伴隨的混響都讓人感受到了1900這位鋼琴師的天才之處。到影片結尾,1900和朋友麥士傾心長談,“城市那么大,沒有盡頭,無限的鍵盤怎能奏出音樂”,麥士最后也祈禱,愿天堂能有鋼琴,在1900生長的船艙里此刻已沒有了鋼琴,但1900的《柔情似水》依然在船艙里回響,這是1900在空中用雙手彈出的旋律,伴隨著船艙巨大的一聲爆炸,一切都來了個徹底的了結,一切聲音伴隨著爆炸聲的落幕絕響了,最后的這聲爆炸,承載了創作者的苦心孤詣,承載了觀眾的不忍直視、不忍傾聽,但同時,也如禮炮般承載了人們的美好祝愿,偉大的鋼琴家落幕了,最終留給觀眾的是無限的想象和復雜的情感。
四、對電影聲音元素的運用
電影藝術是由聲、光、影共同構成的,是一個豐滿的三維立體的藝術形式,聲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系統,對電影中的人物、情節等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各個聲音元素相互組合運用才能形成一個豐滿的影像。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錄音師王樂文老師曾經講過,電影的聲音是做出來的,不是錄出來的。光靠現場同期的聲音是不夠的,很多電影中的情感色彩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元素的加工,更需要聲音創作者對各種聲音元素靈活應用,創造性使用,運用不同的組合形式,藝術上再現故事場景,推進故事的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力,這和個人的審美認知、思維方式、接受美育的程度不同,在聲音創作過程中對于聲音的取舍判斷也不同。我們在進行電影聲音創作時,要根據具體的敘事表達的需求來選擇我們需要的聲音元素。電影聲音的元素包括有對白、擬音、后期配音(ADR)、特殊效果聲、環境聲和配樂,在電影不同部分對不同聲音元素的運用都需要經過仔細斟酌才能加入其中。電影聲音的運用,是不同元素聲音的重組和刪減,好的聲音有很多,但不一定同時都加在一段敘事中,電影聲音創作的過程,就是根據個人審美對電影聲音元素進行組織并妥善的使用它們,使聲音和畫面較好的配合,最好的效果是讓觀眾看不出聲音修飾的痕跡,感受不到混音師的存在,使聲音和畫面融為一體,缺一不可。在對聲音元素的運用過程中,我們要找到最善于表達當下內容的聲音元素,試圖尋找表達電影藝術的最佳方式,比如本身應該用語言表達的情節,如果用音樂或音響來表達,視聽語言的重組就會帶給人全新的視聽感受,傳達給人思想上的深度也會有所不同。
五、電影聲音對情感的表達
優質的電影其中一定蘊含一些能夠打動人心的精神力量,最不容忽視的就是情感的力量,優秀的電影聲音設計一定是要能夠幫助表達情感內在的力量,從而能夠打動人心,震撼心靈,從而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使電影叫好又叫座。電影作為視聽藝術的典范,可以通過視覺效果來塑造人物外在形象,同時需要視聽結合來塑造有思想、有情感的立體的人,推動敘事的發展,深挖電影的內涵表達,聲音的創作設計對情感的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影《我不是藥神》講述了一個失意又失婚的中年男子程勇意外之中開辟了去印度代購藥品的故事,代購的是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藥,同樣療效卻比國內價格低幾十倍,在做生意的同時程勇看到了病患背后的艱難以及痛心,更能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渴望,最終將代購變成了一場對白血病的救贖,但最終因為走私藥品違反法律被抓進監獄。在接受完法院判決被押上警車送上監獄的一路上,程勇看到了成千上萬的經過他救治的白血病人在目送他,在剛發現目送他的一路行人時,除了環境聲沒有其他的任何聲音元素,整個世界非常安靜,正好襯托出程勇面對這個結果的從容無悔,這種音響寫意的藝術形式巧妙地表現人物此時的心態,對自己所“犯下的罪”無悔,帶動觀眾和他一起屏息以待,從吉他的單音一直到最后奏響了交響樂,音樂旋律層層推進,他的付出有了精神上的回報,音樂中所蘊含的壓力的釋放、人性中愛的回報,都非常深刻,直擊心靈深處。
六、總結電影聲音的魅力
當今電影藝術的發展十分迅速,聲音在電影的表達上的作用也越來越被關注,充滿想象力的電影藝術家使電影的視聽上面非常有創造力,給觀影者帶來越來越多的視聽期待,電影聲音的藝術創作,承載了很大意義上的電影整體的藝術創作。要繼續在電影聲音藝術創作中進步,就要時刻發現新的角度,用獨特的視角表達電影的內涵,觀眾所尋求的,是視聽的新鮮感,思想的寬度和情感的廣度,因此聲音工作者要時刻思考,如何利用聲音的表達功能來創造新的視聽語言,從而讓電影藝術因為聲音的創造力而時刻保持新鮮感,電影聲音的最大魅力可能就在于其發掘不盡的深度和廣度了。
考文獻:
[1]王樂文.論電影聲音與電影聲音文化[J].影視技術,2004,(08):18-21.
[2]王元方.電影后期聲音藝術創作的思路探索———基于聲音元素的選擇與組合視角[J].大眾文藝,2017,(16):208-209.
[3]安國棟.聲音的詩情———《海上鋼琴師》電影聲音解讀[J].藝術科技,2017,(11):146.
[4]周光.淺析影視錄音的表達功能[J].現代電影技術,2018,(01):46-48.
[5]葉思成.試析音響設計在電影視聽中的聽覺表達———以部分奧斯卡音響類獲獎影片片段為例[J].現代電影技術,2018,(07):40-46.
作者:李悅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