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趙季平作品中的音樂元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趙季平創作中的戲曲音樂元素
趙季平與陳凱歌于1984年合作電影《黃土地》,8年后合作《霸王別姬》,16年后合作《梅蘭芳》?!栋酝鮿e姬》和《梅蘭芳》都是以京劇為題材的電影,其音樂也都采用了京劇元素,區別在于,《梅蘭芳》中的音樂吸收了西方的管弦樂等元素,將中西方音樂文化結合在一起,而《霸王別姬》中的京劇元素則很純粹?!栋酝鮿e姬》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史詩級的作品,無論是從電影本身還是配樂來說。配樂采用了京劇和昆曲等古典戲曲的元素,以《啟幕》和《落幕》為代表,打擊樂開篇,隨即弦樂效果散開出現京胡(京劇元素),弦樂與京胡多次碰撞協調,京胡與弦樂、打擊樂相對峙,形成強烈對比。音樂中京胡從常態轉為離經叛道、執迷不悟、執拗脆弱是與程蝶衣的人物形象相對應的;而弦樂與打擊樂可以看做是程蝶衣悲劇的命運和無奈的社會現狀。音樂與電影同樣大氣磅礴,讓觀眾贊嘆不已?!洞蠹t燈籠高高掛》則展現了一個封建家庭中四位妻妾爭風吃醋,卻無法逃脫悲劇的宿命的故事。該片中,四位太太在過門前都曾有屬于自己的個性特征,但都在不斷重復前一位的悲慘命運,第五位太太過門只是一個新的輪回,趙季平采用京劇的過場音樂為配樂,婉轉的女聲演繹出不斷輪回、轉變的節奏和曲調,與劇中人物反抗、掙扎的內心狀態和無法逃脫的悲劇現實,最終趨于同化、逐漸消亡的悲劇命運相契合。電影《活著》中,為了配合張藝謀使用的大量的皮影戲藝人的表演,趙季平也以皮影戲中的唱腔和秦腔為元素進行配樂的創作。
仔細聆聽趙季平先生的電影音樂,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發現大量的民族音樂的素材,體會到他對民族音樂靈魂的把握和挖掘,同時也能在趙季平先生的作品里感受到他對西方古典音樂技法的熟練把握。通觀他的音樂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西方古典音樂元素隨處可見。例如《慶典序曲》作為其民族管弦樂曲的代表,其中的很多技法都是在吸收西方古典音樂的演奏形式上形成的;同樣的還有《喬家大院組曲》,這是為電視劇《喬家大院》所做的音樂,我們從音樂的和聲、復調、樂器上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西方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和諧的交融,有機結合。趙季平先生的音樂作品我們經常能聽到一段重復的音樂,這是趙季平先生音樂的一大特色,也正是其吸收西方古典音樂元素的一個表現。趙季平先生的電影配樂并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音樂構筑方法,而是積極吸收西方古典音樂的調性,例如巧妙運用各種遠關系轉調、調性對比、離調模進等各種手法。這種將中國音樂元素和西方音樂結構構筑相結合的形式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個完美體現。仔細分析趙季平先生電影音樂中的材料的發展手法,會對作品中的材料的放大和緊縮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因為這兩者正是趙季平音樂中常用的寫作手法。他會選取一些平常他人或許已經用慣的短小音樂材料,在其基礎上有意識地對這部分音樂做在不同的調性上的發展變化,例如采用擴大這個材料的時值或者是刻意縮小,甚至是對這個材料進行一個完全的變形。從趙季平先生音樂整體上看,我們可以發現趙季平先生對曲式結構的處理一般是沿用西方和中國民族音樂中多采用的較為短小的一部曲式、單二部曲式、單三步曲式,但是他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又做了革新,主要表現在他對各段音樂材料的引入和銜接以及尾聲的處理上都帶有自己鮮明的印記。趙季平先生整體安排調性邏輯,體現不同調性色彩對比不僅體現在上述兩個方面,而且也表現在配器的手法,我們很難發現在趙季平先生的電影音樂作品中有單純的民族樂器或者是西方的管弦樂隊。在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將中西方的樂器完美結合,在以管弦樂器為樂器的基礎上結合民族樂器,使其帶有鮮明的民族特性。
以電影《梅蘭芳》的配樂為例,這首被陳凱歌導演評價為“風情萬種”的電影音樂配樂正是他將中國國粹京劇元素和西方古典音樂相結合獲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音樂家也曾經嘗試過將民族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相結合,但是這兩種不同風格的樂器放在一起往往會發生音色“打架”的現象,音樂十分刺耳。但是趙季平在《梅蘭芳》中卻巧妙以西方管弦樂隊為主要形式,結合了包括琵琶、簫在內的民族樂器,兩種不同風格的樂器在趙季平先生的精妙的安排下。達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這部電影音樂作品之所以出彩很大程度還在于趙季平先生做了一個新的嘗試。他突破了以往傳統的將每個人物根據固定主題發展情節的安排,而是大膽創新,將重點放在了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上,致力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刻畫。除此之外,趙季平先生對電影音樂的創新表現在他將作品融合進電影中的情節,在此基礎上將傳統的寫作手法和西方古典音樂的音樂形式結合在一起,《輪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插曲)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這部作品中,中西元素再次完美結合,管弦樂和京劇、女生合唱達到一個新的和諧高度。作品的形式也采用了固定主題變奏,一個下行的小三度作為主題的動機表現出嘆息音調以此來展現人物的悲劇命運,這些都是趙季平先生這部音樂作品中獨有的形式,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彰顯電影主題,表現幾位太太的悲劇的輪回命運。
三、結語
作品《黃土坡》作為趙季平先生電影音樂的起點代表作,我們從其以及以后的作品都能體會到創作者身上對民族音樂的熱忱,作者始終堅持通過音樂來表達一種真摯、質樸、鮮活的民族情感。民間藝術、民間曲藝都被趙季平先生以高超的手法和諧地融入陜北的音樂之中,在此基礎上又博采眾長將這些音樂素材以西方古典音樂的調性邏輯、曲式結構以及和聲方式來組合。使其作品既體現濃厚的民族風格,又有異域風情。作品如人品,趙季平先生之所以在電影音樂上有如此高的成就與其內在品性有很大的關系。他對音樂的造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長時間的刻苦訓練和積累。因為其正直和厚道的品性,也得到了很多導演的贊揚,獲得了很多的合作機會。不故步自封,虛心學習,與時俱進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其創作手法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古為今用,中西合璧?!痹谶@些因素的作用下,趙季平先生的電影音樂跌宕起伏廣受贊揚膾炙人口。(本文作者:曹云單位: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