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欄目發展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近年來,媒體數量劇增,新媒體層出不窮,傳媒生態發生巨大變化,融媒體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是歷史記錄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在此背景下,電視作為傳統的大眾媒體,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就必須在保持周正、嚴謹等優勢的同時,借助新的傳播載體,整合拓展信息源,充分發揮電視新聞二次傳播的持續效應作用,并堅守媒體責任,在追求貼近性中把握導向性。
關鍵詞:
信息碎片化化;新媒體;電視新聞;公信力;立體化
當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自媒體時代,網站、微信等平臺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將“人人都能發聲”演繹得淋漓盡致。面對這種以傳播迅速、隨意性大為突出特點的新媒體洶涌來襲的態勢,作為最廣泛最為群體所接受的信息傳播形式的電視媒體,尤其是處在我國四級電視結構最基層的縣級電視臺要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提升新聞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樹立權威性,保持公信力
在互聯網時代,博客、論壇、網絡社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微博、微信等一些自媒體呈井噴式狀態。在此情景下,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甚至可以說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這個行業不再如從前那樣神秘。一些新媒體為了搶在第一時間新聞,往往捕風捉影,對一些街頭巷尾的熱議,還有道聽途說,不加考證與核實就進行或者轉載,常常會出現偏差。如2013年4月,騰訊網有一新聞標題《全國婦聯劃定剩男剩女標準:男30歲女27歲》,咋一看,讓人感覺很詫異,剩男剩女本是民間對大齡未婚男女的諧趣稱謂,作為一個正規和嚴肅的機構,怎么可能提出如此荒唐的劃定標準呢?點開新聞細看才知道,純粹是標題黨在誤導。新聞事實是婦聯下屬的研究會做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的男性認為女性應在27歲前結婚;超五成的女性認為男性最佳結婚年齡是28~30歲。當時各大網站都在以吸引眼球和充滿爭議的標題轉載著這條新聞,甚至微博上,也以“全國婦聯劃定剩男剩女標準:男30歲女27歲”的標題為內容,迅速轉發、傳播著,于是,假信息成了新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大的原因是,傳播者更多關注的是充滿刺激的標題,而沒有耐心去看新聞內容,盲目跟風轉載。福建尤溪臺新聞節目中有一個《媒體搜索》板塊,信息來源自央視、省級電視臺和各官方網站,選取中央、省級各組織部門出臺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惠民政策措施及百姓關注的熱點解讀等內容。當天該板塊的編輯也看到了此條消息,但在對該新聞內容進行詳細了解后,做出了不予選用的正確處理,并在第二天的“媒體搜索”中就此假新聞進行了糾正播報。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為了吸引眼球,過分追求收視率或者盲目追求時效性,而忽視了真實性,把謠言和虛假信息變成了新聞,給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造成極大的損傷,損壞了媒體的形象。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電視媒體承擔著宣傳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一定不能成為街頭巷尾的代言人,而是應該成為權威和公信的信息源產生的地方。因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我們每一位新聞從業者都必須牢牢守住的底線。
二、善于尋找發現,彌補信息缺口
要從新聞中尋找新聞,這是我們主流媒體的責任。現在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膚淺化、感官化,往往只能給人片斷化的感受與認知。電視媒體人要善于發現信息缺口之處,繼而補充完善。這個補充不是說對它進行技術加工,而是要從廣度和深度做一些延伸和拓展。如尤溪臺2014年12月29日播出的新聞消息:小城“網”事多,記者在了解到尤溪成為全國第四個、福建第一個農村淘寶合作項目試點縣這一信息后,以此為背景,從村民、淘寶服務站經營者角度出發,選取了數個生動有趣的事例,講述農村淘寶建立后,村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同時,隨著農村電商的興起,不少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當起了淘寶賣家,銷售起了家鄉的土特產品,改變了農村傳統的銷售模式。作品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展現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縣內經濟、農民生活的重要影響。該新聞標題鮮活生動,簡潔明了,但具體到內容卻出現信息要素缺口。消息中說當地農民在網上購買力很強,可除了幾個事例外,沒有一個讓受眾信服的調查數據來體現,未免有點遺憾。另外,碎片化信息大都不是飽滿的,需要我們去尋找這些信息的缺口,去補充。2015年3月20日是世界兒歌日,尤溪臺策劃的特別報道《當年兒歌又響起》,記者通過街頭采訪,讓不同年代的人們回憶起兒時的旋律,同時還采訪了小學音樂教師和學生,反映了當今兒童歌曲創作萎縮、表現校園生活的歌曲佳作難以尋覓,而大量的流行歌曲占據兒童的音樂空間等現象,整個報道角度新穎,信息要素完整。所以說,記者工作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表達新聞事實,還應該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閱讀資料、深入調查,確保信息要素的完整無缺。
三、提倡內容為王,提升新聞品質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一個好的新聞節目,必定是內容為王。在融媒體時代,一些自媒體的消息并非都是小道消息,或是街頭巷尾的談資,其中往往包含著一些對社會對人類有價值的東西,需要靠我們媒體把一些看似碎片的信息進行有效歸類整合,同時亮出媒體觀點。作為縣級臺,由于人員素質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或許無法縱橫天下,放眼世界,也可能駕馭不了特別重大的題材,但可以揚長避短,發揮本地化、地域性、接近性的優勢,辦出自己的特色。2014年,尤溪臺新聞節目通過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先后策劃了《我這一年》《新春走基層》《小清看醫改》《尋找最美尤溪人》《服務群眾面對面》《凡人夢想》等數十個新聞專欄、系列報道等,走進基層,關注民生,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講述百姓的生活故事,傳遞百姓的夢想心聲,真正讓群眾喜聞樂見。其中2014年的系列報道《凡人夢想》圍繞我臺舉辦的鄉村達人電視大賽這一賽事,通過跟蹤報道,走進鄉村達人的內心世界,真實記錄他們在追夢過程中的堅守與執著,展示了來自最基層百姓的“中國夢”。該系列報道播出后,引起廣泛關注,一時成為當地百姓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依托本臺的網站、微博、微信平臺,推出《微拍尤溪》欄目,通過網絡和手機等新媒體,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增強了報道的吸引力,提升了受眾關注度。目前在《尤溪新聞》中,專題策劃新聞已經占據了民生類新聞的半壁江山,平均每天都有三個以上受眾關心的熱點新聞報道,不僅解決了受眾關注的民生類新聞偏少的問題,還提升了新聞的質量,新聞節目的關注度也就水漲船高。如2015年高考剛結束,尤溪一中的一名考生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因家境貧困而無力支付高額醫療費。記者得知消息,在第一時間通過《尤溪新聞》《微尤溪》《尤溪新聞網》等資訊平臺報道了患病學生的情況。同時全臺人員帶頭捐款并呼吁社會援助,短短的一周時間,社會各界為患病學生捐款達百萬元,充分展現了主流媒體的社會感召力,使新聞報道彰顯人文關懷精神。
四、信息多次利用,報道呈現立體化
新聞信息是多層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信源的狀態—新聞線索的狀態—新聞要素完整的狀態。要達到新聞要素完整這一狀態,就需要改變新聞報道形式,不再一事一報、就事論事,而是多次利用信息,擴大放大新聞價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縣級臺新聞改變以往程式化、平面化的報道形式,更多運用組合式報道,使新聞從單一的動態消息變成多種體裁集合,通過對信息的多次利用,拓寬了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如尤溪臺在紀念朱熹誕辰885周年祭祀大典的系列報道中,除了動態消息,還有新聞特寫、背景介紹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宣傳報道還動用了無人機對祭祀大典進行航拍,并以《空中看朱子文苑》為題,從全新的角度展示祭祀大典盛況,令人耳目一新。節目播出后受眾反響強烈。新聞當中往往蘊藏著事件的背景、人物背景、歷史背景等,在報道時,深入挖掘這些背景,重視新聞背后的新聞,可以滿足受眾多層次多側面了解相關信息的需求。2015年5月,中節能(福建)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與循環再利用中心項目落戶于尤溪縣西濱鎮西洋村橫坑,記者在報道了動態消息后,緊跟著用新聞鏈接形式,介紹了什么是危險廢物,以及危險廢物的產生源等相關知識。隨后以連續報道方式,先后以“西濱鎮組織村民代表到四川攀枝花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進行考察”“探訪攀枝花市危廢處置中心項目”為題,通過采訪專家和當地群眾,對該項目的安全性和是否會對周邊人與環境產生影響進行了報道,以消除項目落戶地區群眾的疑慮,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實踐證明,在融媒體的時代,只要敢于創新,小平臺可以變成大舞臺;只要善于創新,縣級電視新聞一樣大有可為。
作者:張敏 單位:福建尤溪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