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統計現況與沿革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研究我國體育統計學的發展,必定要涉及到三個要素:一是研究的主體——體育統計學;二是這一主體存在的空間——應用于體育運動的各個領域以及體育的相關學科;三是這一主體存在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通過把體育統計學在若干個特定時間和空間內的演進動態按時間順序連綴起來,便可爬梳、厘清我國體育統計學的發展脈絡,從中可以找出體育統計學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指導體育統計學的可持續發展。本文試以我國歷史發展沿革為序,從體育統計學發展的不同時期縱覽其發展概貌。
1穿越時空,初現端倪
“統計是靜止的歷史,歷史是流動的統計。”歷史追溯到四五千年前,自“兩河流域”一帶的人們在石頭上和泥板上刻出了一個個楔形統計符號開始,統計活動便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的統計實踐活動也是由來已久,《周易·系辭》有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結繩”便是在文字沒有出現的日子里,古人在繩子上打結記事的方法。甲骨文中的“數”字,就是人在繩子上打結的“象形”。浩瀚的華夏文化在歷史的演進歷程中,統計發展更是趨于完善,定期報表制度、統計圖示、賬冊的出現,統計分組、平均數、相對數等統計方法的運用,大大促進了我國統計的發展,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隨著現代文明的大門被叩響,統計在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得以迅速發展。1930年左右,美國體育院校把數理統計作為科學研究方法課程,當時叫《測量統計》,名稱一直延用至現在。在我國,人們也從實踐中認識到將統計學引進體育的重要性,并作了大膽嘗試,如1926年廣州的體質調查、1931年的上海學生體質調查,還有當時為展開體育教學和比賽而進行的項目測試、體能分組。
1939年,我國著名體育教育家徐英超教授從美國留學回國后,在西北師范學院體育專業開設體育測驗與統計課程,在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等體育專業開設了體育測驗專業課程,介紹體育統計方法,為體育測量評價服務,涉及的統計方法主要是描述統計;20世紀初,陶行知就對體育指標進行過統計學的描述。統計學引進體育的嘗試使我國成為最早開設這門課程的國家之一,體育統計學在我國初現端倪。
2幾度波折,歷經磨礪
自20世紀初開始,統計學的理論和應用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各行各業都積極引進統計方法并不乏成功應用范例,如依賴于概率統計創立的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學說,推動了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中國,解放前由于戰爭,解放后20世紀50年代由于前蘇聯的統計模式,20世紀60、70年代由于的影響,統計學的理論與方法在國內一直沒有相應的位置,因而缺乏統計學理論基礎的體育統計也就無法在體育領域得到較好的應用和普及。例如,20世紀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徐英超教授等人曾在西北師范學院體育專業、北京體育學院本科班、助教班等開設過體育測驗與統計課程。其間,由于受極左思想的影響,教育統計和心理統計受到了批判,體育統計這門學科也受到了影響。直到1960年,為了適應體育科學研究的需要,北京體育學院在研究生中正式開設了這門課。20世紀80至90年代體育統計學術界著名的戎家增教授應工作需要留校任助教,協助徐英超教授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工作。但是到了期間,這門課程也和其它學科一樣受到了沖擊。因此,由于各種社會原因,直至結束之前,體育統計作為體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總體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應用范圍很小,在國內體育學術界影響不大。
3改革開放,銳意進取
之后,萬物復蘇,百廢待興。體育統計學科建設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壯大,各體育院校相繼開設體育統計課程。體育統計的出現是因為其處于科學體系內在發展和社會需要與時間的交叉點上,體育領域有著強烈的需求和厚望。1979年全國16個省市青少年兒童體質調查,1980年10月在安徽蕪湖“全國青少年體質研究”論文報告會,1980年“全國體育科學學會成立大會”的論文報告會,引起了更多的人關注和重視體育統計。1980年,教育部把“體育統計”列為高等師范院校體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組織編寫教學大綱。1981年,在武漢舉行了全國第一次體育統計學術會議。1982年在武漢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體育統計論文報告會,并成立了全國體育統計研究會。1984年,全國體育統計專業委員會成立,歸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領導。體育統計專業委員會成立后、每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體育統計學術會議。編輯《體育統計文集》《內部通訊》《體育科學》增辟了體育統計欄目。
為了從新建立體育統計學科,教育部于20世紀80年代舉辦了兩期全國體育統計教師學習班和講習班,為體育統計的普及與研究工作做了人才準備。隨后,各地舉辦了大量的不同層次的培訓班和學習班,參加培訓的人員為大中小學體育教師、體育科研工作者、體育行政管理人員。各體育院校、高等師范院校體育系大多已開設體育統計課程,并不斷加強體育統計的教學工作。不少人編寫了體育統計教材、著作、講義。從此,體育統計已不再是少數學者涉足的研究領域,而是成為廣大體育科研人員、教師、教練員從事科研、教學的常用工具。1980年以前,由于計算工具落后,統計方法在體育領域中的推廣應用受到了很大限制。1980年以后,科學計算器和個人微型計算機的先后引進,為體育統計方法的推廣應用開辟了道路,計算工具的革命解決了體育統計應用的瓶頸。現代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為體育統計方法的普及和水平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到了20世紀90年代,體育統計已被體育界廣泛接受,學科內容體系基本成型,體育統計方法在體育實踐中不斷發展、提高和深化。眾多應用者由于研究實踐的需要,不斷尋求和引進新的統計方法,使體育統計方法不斷得到補充和更新。體育統計的學科地位已確立,與相關學科聯系日益密切,學科領域拓寬初見成效,社會統計方法應用逐漸增多。這段時期正式出版了第一本體育統計全國統編教材。至此,體育統計無論是教材建設還是實際應用都已形成規模,體育統計對促進體育科學化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4繼往開來,科學發展
進入21世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為了促使體育統計學科在體育科學大體系中得到快速的發展,人們回顧學科的發展歷程,認真剖析學科的建設現狀,探討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對策,確定學科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策略。解放思想,實踐創新,結合社會、經濟、生活,特別是體育的發展考慮今后如何使體育統計學發揮更大的作用,提出重新審視體育統計方法論的基礎,重視體育與統計整合,構建完整的體育統計學科體系,明確體育統計橫向學科的性質,借鑒相關數據分析方法,加強極值統計學的研究應用,規范體育統計方法應用,探索在體育統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哲學思維,全面深化體育統計教學改革等。
到目前為止,體育統計已經引進了一整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和技術。人們結合存在的問題,歸納出體育統計應當處理好方法論與工具、技術與操作、統計方法與統計軟件的關系,開展正確方法論指導下的體育統計體系研究,力求在體育現代化、科學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長時間醞釀、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統計分會研究決定,要集全國體育統計專家、學者及具有多年體育統計教學經驗的老中青教師的集體力量與智慧,合作編寫一本《體育統計學》教材,并爭取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完成編撰出版工作。該書的定位是:它能代表當前我國體育統計的最高水平,成為具有較高權威性,較大影響力和較高質量的精品教材;它可以作為體育專業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它可以作為體育統計教師的教學參考書;它可以是體育科研工作者在應用統計時,供其查閱的可靠工具書。出版該書的重大現實意義不言而喻,大家把完成這項工作看作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共同努力,精誠合作,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爭取達到預想目標。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曾說過:“學者不能離開統計而究學,政治家不能離開統計而施政,事業家不能離開統計而執業。”有人預見,作為與信息社會統計解析環境相適應的具有體育特色的體育統計學,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以“數據處理科學”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堅信,體育統計學大有用武之地,它將會隨著人類的體育實踐活動而不斷得到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