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化指標統計分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統計方法使用
SPSS17.0軟件來分析血清生化測試的結果,連續變量兩組比較時,采用t檢驗;連續變量多組比較時則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后比較則使用Scheffe法,并評估其95%置信區間.每一次資料的選取都要將各個性別特征及年齡特征顯現出來,參考值的數據則是反映在評估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th~97.5thpercentiles)的非參數范圍內,結果若P<0.05則認定為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結果
2.1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表1是不同年齡段人群血清分析的結果,成年人相比兒童有較高的生化分析值(尿素氮/肌酐比值除外),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3~6歲兒童與≥20歲成年人相比χ2=20.43,P<0.01;9~12歲兒童與≥20歲成年人相比χ2=21.62,P<0.01;13~15歲兒童與≥20歲成年人相比χ2=23.16,P<0.01.
2.2不同性別兒童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表2是根據性別特征分析血糖、丙氨酸轉氨酶、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B/C比值(尿素氮與肌酐濃度的比值)與參考值(第2.5至第97.5百分位),依多元回歸分析法取得的生化分析值數據,男性要比女性高,且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2.17,P<0.01).表2是依性別特性以多元回歸分析法為基礎,在不同性別組群的血糖、丙氨酸轉氨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的95%信賴區間值(95%CIs)與參考值(第2.5至第97.5百分位)的結果顯示:丙氨酸轉氨酶值是1~179IU/L,最大值是≥20歲的女性,而最小值是3~6歲的女童;血糖值是介于52~183mg/dL之間,最高值是≥20歲的男性,最低值是9~12歲的女孩;血尿素氮值從5~34mg/dL,最大值是≥20歲的女性,而最小值是3~6歲的女童;血清肌酐值是0.2~2.2mg/dL,最高值是≥20歲的女性,最低值是3~6歲的男童;B/C比值是4.6~80.0,最高是3~6歲的男生,最低是≥20歲的女性.血糖及肌酐濃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相反地,B/C比值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減(如表1).所謂不正常范圍是測出來的結果落在均值與標準偏差計算范圍之外,通常是將統計所得結果的均值正負一個標準偏差(meanSD)或正負一個標準誤差(meanSE),也可以用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97.5%)的非參數評估法顯示.2.3兒童整體生化指標值統計分析表3結果顯示從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97.5%)的各種生化指標的范圍:丙氨酸轉氨酶值為8~38IU/L、血糖值為60~99mg/dL、血尿素氮值8.7~18.0mg/dL、血清肌酐值是0.4~1.1mg/dL、B/C比值是10~34.
3討論
本研究中幼兒園兒童的血糖濃度比一般參考值(表3)要低10.4%,而且所有女性的血糖濃度比男性還要稍為低一點(表2),其他的研究者也有類似的報告[1-3].在表1中可看出血糖濃度數值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的,9歲至15歲年齡組的血糖濃度已經與他們的老師相仿,Jagarinecetal.[3]的報告也指出由兒童到青少年時期血糖濃度已經跟他們的成人期相類似.兒童和青少年的丙氨酸轉氨酶值(ALT)比成年人低,之后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而且男性高過女性,其他研究者也有相同的報告,Jagarinecetal.[3]及Mohamadnejadetal.[4]的報告顯示丙氨酸轉氨酶值在青少年期即已跟成年人相似.肌酐濃度在14歲之后即朝著成年人值穩定地增加,而且與性別有關[3].在本研究中,肌酐濃度在青少年時期(13~15歲年齡組)即與他們的老師相似.在表2中男性的肌酐值高過女性,而且具統計學上的差異,許多研究者確信在性成熟的年齡期會迅速升至成年人值,最近的研究顯示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會影響肌酐的產生,進而影響個人塊狀肌肉的形成.Hristovaetal.[5]Jonesetal.[6]也報告男性的各年齡層的肌酐值都比女性高,可能是男性的肌肉比較強壯的原因.血中尿素氮值兒童要比成年人低,男性高于女性且發現具統計學上的意義,Jagarinecetal.[3]也有類似的報告.Hristovaetal.[5]的報告顯示:若是正常的成人正常的進食,多數人其尿素氮/肌酐比值的參考值是10~20,一般都在12~16之間.肌酐值正常而有高的尿素氮/肌酐比值,是典型的高蛋白質攝取者.嚴重的肝病患者其蛋白質吸收缺乏,則會導致低的尿素氮/肌酐比值,不過這種病例非常罕見.在本研究中,3~6歲年齡群的尿素氮/肌酐比值要比參考值高出65%,這可能跟兒童時期正在成長發育而需要攝取大量的蛋白質有關,我們期待將來有更多的研究去探測這種現象的原因.
肥胖不僅會影響成人的健康,也會帶給青少年威脅.陳志成等[7]的研究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肥胖青少年,肝功能指數異常比率是其他人的40倍.如果這些青少年是男性且為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異常比率甚至高出百倍以上,若不及早減肥,未來很有可能走上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該研究以3610名高一學生的健康檢查資料,分析體重與肝功能指數之間的關系,赫然發現BMI值超過25就會引發肝功能指數的ALT檢測值異常,一旦BMI值超過30,異常值更上升到令人擔心的地步.當前家庭獨生子女多、單親及隔代教養等因素,讓不少小孩子備受寵愛,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長期吃脂肪含量過高的食品,必定會導致肥胖.因為BMI值過高的兒童會影響ALT以及血糖的檢測值,所以本研究中必須將太肥胖的學齡兒童剔除于統計數值之外.根據Jaffe反應動力學法顯示:血漿置24h后肌酐會增加100%,血清中肌酐則增加60%,這種影響可能造成所謂的偽肌酐值(False-Cr)[8],有些戲劇性的增加不能用單純的血液濃縮來解釋,因為有許多其他的非代謝性自我分解(如:血尿素氮)僅僅上升2%至6%[9].血糖濃度在第一個24h時會迅速下降,之后到56h則緩慢下降,但在血漿中的下降更顯著,血漿或血清中的葡萄糖都是以化學當量法經由醣分解產生乳酸鹽[9],在本研究中,血糖的濃度比參考值要低5%至15%,可能是血清檢體送到實驗室或與全血分離時延緩所致,但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上,血液檢體的采集需要大量樣本及到地域分布較廣的地區進行,因此血液的分離及輸送難免會延誤[10].以前的研究顯示,中國兒童的生化參考值比克羅地亞的小孩要高[3],相反地,中國兒童的生化分析值比澳大利亞及美國的小孩要低[11],我們的生化分析參考值則比較相似于西班牙兒童的生化分析值[1],會使人聯想到是種族的因素,或許也有以下兩種的可能性:不同的生活習性或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致.
4結論
除了尿素氮/肌酐比值之外,成年人的其他4項生化分析值都要比兒童的高且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根據多元回歸分析法所得的結果,男性都要比女性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高,血糖及肌酐的濃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相反地,尿素氮/肌酐比值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減,兒童的尿素氮/肌酐比值高過一般參考值,可能是對蛋白質的攝取量高過成年人所致.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兒童參考值:丙氨酸轉氨酶值為8至38IU/L、血糖值介于60至99mg/dL之間、血尿素氮值從8.7至18.0mg/dL、血清肌酐值是0.4至1.1mg/dL,尿素氮/肌酐比值在10到34之間.
作者:黃松單位:湖北省江陵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