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和防控措施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經濟環境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事業單位作為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及時更新組織架構和公共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增加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在事業單位提供服務模式不斷更新變化的背景下,及時防范化解單位內部的風險,對保證單位更好的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和權責范圍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涉及資產劃轉、人員轉隸、擴大服務事項范圍、改變經費來源等,使得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環境愈發復雜,面臨多個層面的內部審計風險。內部審計在防范化解單位內部風險,為單位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內部審計所面臨的環境較為復雜的條件下,事業單位應事先研究提出相應的措施,規避審計階段存在的風險。本文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基本概述入手,分析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明確內部審計的目標與定位、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強化審計監督力度、構建科學合理的審計風險評估機制、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養、利用大數據創新審計方法等多個方面的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引言
事業單位是我國行政管理體系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推進事業單位的分類創新與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對其內部審計風險進行把控,使得內部審計更好地為事業單位改革保駕護航是事業單位管理層亟待思考的問題,也是顯著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基于此,單位要對引發內部審計風險的因素進行分析,有效的規避內部審計風險,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將風險作為核心導向,規范審計模式,幫助事業單位優化內部治理,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基本概述
加強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有助于事業單位負責人更好地管理資金、調配資源,進一步挖掘各部門、各下屬單位的工作潛力,發揮事業單位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風險主要是指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影響審計效果和質量的因素,如內部審計是否可以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程度等。對于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風險進行分析,盡可能地防控可能出現的風險,是內部審計結果真實準確的重要基礎。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許多風險問題,具體工作中可能受到許多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制約,無法做好系統性全面性的分析工作,無法及時處理審計風險,內部審計風險防控就是將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損失降到最低,做好事前風險防范與管控的工作,保證內部審計結果能夠客觀反映事業單位內部風險,促進事業單位管理水平。
二、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成因
(一)內部審計認知度較低
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前,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責不明確,資金來源、資產權屬不清晰,財政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各種來源的資金統籌支出,加之事業單位經營實體經濟所遺留的、待解決的問題等,使得實施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缺乏相應的宏觀環境,內部審計停留在核查賬務、清點資產等的財務管理范疇。事業單位建設內部審計體系起步較晚,也沒有提出理論支撐。因此。許多事業單位都存在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的情況。甚至認為將重心放在內部審計工作層面,則會對后續的經營管理活動開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單位員工對于內審的價值認知度較低,會對單位內部開展審計工作產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缺乏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
事業單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沒有針對內部審計的制度體系作為依據。首先,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單位內部部門之一,其開展工作也存在約束力較差的特點,監督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單位內部審計缺乏專業性人才,大部分都存在財務人員兼職的情況,可能會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獨立性。最后,事業單位沒有建設崗位不相容分離體系,可能會產生貪污舞弊的風險問題,對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產生影響。
(三)內部審計缺乏明確的目標與定位
以風險防控為基本導向,促進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是審計工作發展到當前的產物,也是建立現代化內部審計模式的關鍵。而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以風向防控為基本導向的原則不明確、工作目標不清晰,容易出現審計效果對單位管理層的決策支撐作用較小。雖然部分單位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但是沒有很好的運用風險理論,可能使得相關人員無法充分了解內部審計部門工作,影響審計工作的成效。
(四)審計方法技術滯后
處于新的改革環境下,事業單位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從簡單的財務核查到運行管理的全過程,也就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審計的方式方法也應根據新需求做出相應的創新和改變。但是,大多數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在這一方面還存在滯后的特點,沒有引入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單位內部審計的基本要求與審計方法相脫節,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也面臨較大的威脅,不利于落實各項審計改革策略。
三、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風險防控措施
(一)明確內部審計的目標與定位
1.優化內部審計工作
事業單位的領導層應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理念,將內部審計作為最基礎的管理內容,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配備專業人員,以風險導向審計作為基礎,做好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轉變傳統內部價值理念。在此過程中,事業單位可能面臨來自多方面的運行風險,相關人員需要從專業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奠定風險防控的核心地位,促進審計工作順利進行,明確內部審計的核心目標與定位,提升內部審計結果對于領導層決策的支撐作用。
2.提高對內部審計的認知度
對于事業單位的管理層來說,需要以風險防控為基礎,加強內部審計的力度和審計結果的運用。通過在單位內部開展專項培訓工作,顯著的提升單位職工的認知度。事業單位通過安排專門審計機關業務人員或者內部控制風險測控人員,對各個崗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初步審查,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科學化的評價。通過上述方式,提高全員對于內部審計的認知度,減少對于內部審計的排斥,在開展內部審計之前,就根據內部審計知識培訓的內容,對自己的工作開展自查自糾,形成初步的風險防控意識,對于內部審計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創設良好的審計氛圍
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角度進行分析,應當了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專業知識,并且分析蘊藏的實際價值。通過審計培訓,提高審計職業素養,打造良好的內部審計氛圍,造就一批內部審計骨干,提升單位各部門及下屬單位的風險防控意識。保持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的同時,提升內部審計結果的價值,通過將內部審計結果的采納程度等作為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評價依據,將內部審計部門納入單位統一考核體系,提高內審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規范化工作的基礎,事業單位做好內部審計工作,應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結合單位實際和事業單位負責人的決策需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適合本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以指導內審部門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審計根據外部環境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變化,不斷優化所關注的審計內容,內部審計作為審計的一個分支,也應及時的調整和更新制度內容,以適應環境變化和單位管理的需要,對審計模式不斷進行優化調整。
(三)強化審計監督力度
內部審計的相對獨立性是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基礎。事業單位做好審計監督層面的工作,是開展風險管理的核心,也是順利的踐行內部管理制度的關鍵方式。事業單位需要建設獨立審計監督部門,并建立內審結果直接報告制度,事業單位負責人或領導班子是內審計劃及內容的制定者,審計監督部門應直接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審計結果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事業單位要更加注重如何開展內部審計監督工作,參照審計機關的紀律要求和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紀律制度。對工作內容、審計監督范圍進行分析,結合單位實際和管理需求,合理確定內部審計監督范圍,做好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的管理工作,確保各項審計工作獨立性。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風險評估機制
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事業單位的一個內設部門,屬于事業單位管理的一部分,處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事業單位在形成良好風險防范意識的同時,提升內控制度的適用性、層次等,還要優化與單位經濟活動相適應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業務活動進行梳理,將內審部門的控制風險融入單位的風險防控體系中,以保持內審部門的獨立性,保證內審結果的客觀準確性,構建良好的單位內部環境,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更好施展空間。
(五)更新內部審計工作模式
進入信息化時代,審計工作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更新工作方法。一是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可以發現更多的風險點,拓展內部審計的廣度和深度,挖掘業務數據信息,更加全面的評價單位的內部風險。二是在合理的財務管控范圍內,給予內部審計人員一定的工作權限,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審計成果的真實準確。三是結合事業單位的工作計劃,合理的設置部門的工作職責,搭建合理化的組織架構,以此充分滿足內部審計工作的各項要求。
(六)借助外部環境,強化內部審計效果
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配備和經費支持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可能會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限制,導致內部審計效果不佳。這些限制來源于事業單位本身體制的問題,需借助外部力量,選擇社會信譽度較高、發揮全面職能的會計師事務所,與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相比較,社會審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可以不受單位體制的限制,還可以確保工作的獨立性。
(七)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養
內部審計人員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操作者,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審計結論。定期開展培訓和考核評比等活動,有助于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水平、職業素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規避內部審計人員提高廉潔自律意識、保證審計結論可客觀性的必然途徑。應開展思想層面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與此同時結合審計本職工作開展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內審人員到內部審計工作開展較早較先進的部門學習,提升其業務水平。
(八)利用大數據創新審計方法
對于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來說,其需要了解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對審計工作產生的影響,隨著單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互聯網思維,合理化的使用云計算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必然要求。第一,審計人員需要制度化、規范化的收集內部數據,并提升計算機技術水平,促進各個部門的信息傳遞、共享。搜集數據是開展好大數據審計的必然要求,搜集的數據越完整越全面,數據分析的結果就越有價值。第二,以完善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為核心,建立數據查詢功能,對審計目標進行分析,了解審計的相關內容,編制完善的審計報告。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單位部門之一,隨著單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身也要開發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融入單位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中。第三,及時洞察內部審計存在的不足,獲取到相應的數據支持。審計人員要合理化地利用信息系統定位功能,獲取到與經營活動相關的數據。以網絡平臺分析為基礎,轉變傳統賬本審計模式,提出全新數據審計理念,顯著的提升單位內部審計質量。
(九)建設審計法律法規制度
要想實現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發展目標,就應當不斷提升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依法審計意識,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確保內部審計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使得內部審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對內審工作的監督效果。從實踐層面完善審計法律體系,結合實際工作需求和單位整體制度體系,進一步深化內部審計準則,結合業務發展情況,不斷優化內部審計業務準則,更好的指導并監督內審人員的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內審結果的科學性。
結語
做好內部審計風險及防控工作對保障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進行,科學化的使用與分配單位資產,獲取真實的財務數據與業務信息,顯著提升社會服務質量與效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建立以風險導向為基礎的內部審計模式,持續優化審計思想與理念,將風險管理作為核心導向,深化內控審計制度,跳出傳統審計理念的局限,落實內部規章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風險防控意識,是單位規避審計風險、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倩 單位:濰坊市奎文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