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政領導經濟責任審計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單位職能是行政管理的預算單位
重點審查單位是否將所有的資金收入及其安排的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是否嚴格執行部門預算、政府采購等制度;預算外收入是否納入財政專戶管理、有無收入不入賬等問題。在費用支出審計中,審查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和預算的要求,有無經費“下沉”在下屬單位報銷費用、發放補貼問題;有無亂發獎金問題;對社會關注、黨委政府關心的社會熱點及民生問題要進行重點審計。
單位職能是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預算單位及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重點審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是否符合有關財經法規,是否全部通過票款分離系統,是否按規定納入財政預算和財政專戶;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的征收是否經過上級財政、物價部門批準,有無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亂收費、亂攤派,有無多征或少征等問題;是否存在變相向所屬單位收取“管理費”問題,是否建立罰沒收入專用賬戶,是否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是否及時足額上繳財政,有無自行坐支、提成、截留等問題;有無收入不入賬、私存私放或私分罰沒款項的問題,有無將罰沒收入、收費收入與經費收入混賬,造成擠占挪用罰沒收入的問題。
審計實施要重視審計調查和取證
基于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所在的單位財政財務收支規模較小、決策和管理不規范的特點,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重視審計調查和取證,要采用靈活多變的審計方法及技巧,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重視審計調查,善于發現線索
在審計調查中要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資金收支規模、業務流程等經濟活動,單位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都是財政財務收支要反映的內容,要通過查看有關會議記錄、文件、工作總結等資料,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了解掌握相關情況。當賬面財政財務收支不能發映單位的全部經濟活動時,被隱藏的經濟活動必然存在不可告人的目的,違紀違規問題往往就在其中。對于有意識的違法違紀行為,正所謂“做賊心虛”,被審計單位和個人都是事先做好了防范準備,絕不會輕易暴露,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耐心細致,從大量的細微之處開始著手,慢慢梳理,逐筆排查,找到突破口。確定了審計突破口,要緊抓疑點不放,在審計過程中要注意隨時調整審計思路,集中審計力量,加大對重點部位的審查力度。
(二)重視審計調查取證工作,發現問題一查到底
隨著審計監督的經常化、制度化,表面上的違紀違規問題已經有所收斂,但違紀違規的手段更加隱蔽,這給審計工作帶來了許多難度,因此,要從會計核算資料入手,以資金運作的軌跡為主線,采用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業務關聯單位及人員的調查,與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相印證,做好延伸審計和證據收集工作,搞清審計發現問題的來龍去脈,并及時取得完整有效的審計證據,以使審計結論的做出有理有據,不可推翻。在審計過程中要敢于較真、堅持到底,絕不放過任何問題,使違法違紀問題得到應有的處理處罰。
明確評價內容和責任界定,恰當地做出審計評價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要遵循客觀公正原則,要明確評價內容和責任界定。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是審計的內容,各項審計目標所要求的審計范圍都應當以此為限。
領導人在組織人事活動中收受個人賄賂,領導人的政治素質、生活作風等等方面,就不應當是經濟責任的審計內容。其經濟責任的界定以被審計領導應當負責且能夠負責的責任為限。被審計領導人任職期間之外、崗位職責范圍之外、任期目標之外的要求,都不應當界定為被審計人的責任。認定責任應當以符合實際的職責履行要求和目標責任規定為評價標準,而不能以先進的或完美的責任要求為評價標準。在審計評價時要依據審計證據確定的審計結論,對問題進行深入客觀的分析,決不能單從表象論功過、斷是非。審計報告不能使用感情色彩濃的詞語,而要實事求是,評價要遵循謹慎性原則,審什么就評什么,要有針對性。審計證據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項不做評價,超出審計范圍的事項不予評價,評價的措辭要恰當、要有分寸,對被審計責任人應負的責任,依法分清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
要防范的審計風險
為了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在開展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審計要客觀、全面,重點避免以下幾個偏差:一是要避免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而輕經濟決策審計。在審計工作中不要偏重于財政財務收支情況,而忽視了重大經濟事項決策及其效益性的審查。二是不能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就是查問題。對領導干部的業績和問題要客觀公正的反映,既要揭示問題,也要肯定業績。三是要正確看待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情況。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只是干部選拔任用與管理監督的一個參考依據,而不是唯一的依據。干部的選拔任用,受到學歷、業績、思想政治素質、行政管理能力、組織協調水平以及關系、機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情況,要充分認識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個不斷探索、不斷規范的過程。第二,審計人員要根據法定的審計權限和手段實施審計。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審計程序,實行審計承諾制度和審計公示制度,要按方案規定的內容、程序和要求組織實施審計活動,全面真實反映審計情況,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材料要真實、準確、可靠、完整。要注意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所有評價用語都必須有充足的審計證據,對因審計手段限制,一些無法查清的問題要予以說明。
作者:伊清華單位:桓臺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