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審計機關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資源環境審計涉及范圍較廣,應當涵蓋對資源環境保護資金籌集、管理、使用情況的財務審計,對有關組織的業務活動是否符合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要求進行的合規性審計,對有關組織的資源環境管理責任及其工作成果進行的績效審計。由于其綜合性強,覆蓋面廣,依據的法規類型多,國家尚未制定相應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標準、內容、方法、準則等,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體,獨立客觀地對與資源環境保護有關的一切活動進行審計監督、鑒證、評價的工作正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在基層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更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論文百事通因此,近幾年來基層審計機關開展的資源環境審計項目仍普遍停留在傳統財務收支審計的層面,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較為單一,且實踐過程中面臨諸多的困難。
(一)缺乏法律法規支持,審計依據不完善。目前,現行的審計法規、審計準則和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僅賦予審計機關環保資金審計的職責,未明確開展全面的、廣義的資源環境審計應有的地位、權力及審計范圍,使得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體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的法律依據不充分,容易造成審計機關與資源、環保等部門在執法方面的職責交叉重疊、混淆不清。
(二)缺乏操作性強的程序、辦法、評價標準,審計預期效果不理想。資源環境審計由于缺乏一套層次清晰、統一完善、操作性強的程序、辦法、評價標準,少數基層審計機關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但由于各地資源環境狀況存在較大差異,難以達到審計操作過程中相互借鑒、共同享有、共同提高的目的。資源環境審計存在片面性、局限性,審計程序不規范,審計質量不高,對環境效益進行評價時難度大,影響了資源環境審計預期效果的實現。
(三)資源環境審計涉及范圍廣、技術性強,專業資源環境審計人才匱乏。資源環境審計涉及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統計學、工程學等多方面知識,審計手段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賬目審計,還擴展到運用自然科學技術,比常規審計具有更高的科學技術含量。進行環境審計的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審計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資源、環境、統計、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專業勝任能力和培訓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規審計更高、更嚴格,基層目前還缺乏一支由復合型專業人員組成的資源環境審計隊伍,資源環境審計的難度和廣度對現有的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挑戰。
(四)重要性與審計技能不協調,資源環境審計潛在風險因素較大。資源環境審計對推動政治文明、生態良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基層審計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審計技能單一,不能滿足資源環境審計的需求,使得資源環境審計從開始實踐起,就伴隨著一定風險,尤其在檢查、控制環節潛存著較大的風險因素,如不加大專業培訓,缺乏充分準備就實施審計,項目本身產生的固有風險也要明顯高于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績效審計的風險。
二、基層審計機關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途徑和方式
面對機遇和挑戰,基層審計機關應克服畏難情緒,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簡到繁,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建立作業規范,開辟適合當地實際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新局面。
(一)以環保資金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拓展資源環境審計的工作思路。基層審計機關在財務收支審計方面具有傳統優勢,應以此為基礎,在圍繞當地資源環保工作重點,開展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財務收支審計工作時,拓展審計的工作思路,除了主要對資源環保資金預算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資源環保資金征收、分配、管理方面的真實、合法、有效性進行審計外,樹立對資源環境保護程序和政策措施審計的理念,更加注重經營管理和資源環境管理,增加對資源環保機構設置的健全性、職能的可靠合理性,資源環保建設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可行性,資源環保預防措施實施情況等方面的審計內容,嘗試對資源環境保護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進行評價,對潛在的資源環境風險進行評估,逐步從傳統的賬目審計中跳出來,多運用自然科學方法與手段,縮小與廣義的資源環境審計的目標之間的差距。
(二)以節能減排專項審計為重點,探索資源環境審計的工作方法。節能減排環境工作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要求,基層審計機關在開展節能減排審計工作時,除了運用常規審計工作方法外,要大膽實踐運用節能減排成本效益和費用效果分析、決策和風險分析、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恢復防護費用法、影子工程法、調查評估法、人力資本法等技術方法,重點審計企業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相關政策、采取的相應措施及取得的實際效果,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環節各部門履行責任情況;重點關注企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統計上報數據真實性,節能減排目標的階段性完成情況,以及監督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揭示因決策失誤造成資金和能源浪費、偷排偷放造成環境污染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并運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對能源消費、環保統計、在線監測數據等進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制定和執行、企業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各級相關部門監督執法等方面的審計對策和建議。通過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探索以節能減排為重點資源環境審計獨特的工作方法,為開展全面的、系統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做好技術準備。
(三)與投資效益審計有機結合,探索建立資源環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隨著地方投資和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各地普遍重視投資效益審計,積累和奠定了技術、指標設計、評價方法等一系列良好的應用基礎,而資源環境保護效果是資源環境審計的最終落腳點,二者雖然任務、范圍、鑒證及報告的對象有所不同,但審計的許多技術方法是相似的。基層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可與投資效益審計有機結合,相互融合,既審查評判公共財政資金的管理使用效益,又分析評估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增值性,還測試估量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從中發現傾向性、典型性的問題。借鑒投資效益審計較成熟的分析評價方式、方法,通過對資源環保效果和效費比的鑒證,評價資源環境法規政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幫助法規政策制定部門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資源環境法規與制度;評價資源環境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工作效率,揭示其影響工作效率的消極因素,提出改進建議;評價資源環境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環境規劃;評價資源環境投資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善資源環境投資的建設性意見,從而進一步達到探索建立資源環境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新晨
(四)嘗試開展區域資源環境審計實踐,探索構建符合當地實際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資源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地區性特點,資源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政府調動許多部門、許多行業參與的大型活動,需要大量資金、技術、法律、政策、人員等方面的支持,資源環境審計具有同樣的特性。基層審計機關通過探索實踐,具備一定參與廣義資源環境審計的客觀條件時,可針對本地區自然條件、產業特點、經濟狀況實際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政府和上級決策機構提出試點開展區域性資源環境審計的可行性建議,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推動區域性資源環境審計的順利進行,尋求突破現行審計體制向現代審計跨越,構建符合當地實際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的有效途徑,以達到豐富和完善資源環境審計的內涵,既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又促進資源合理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改善環境資源狀況的審計目標。
(五)加強理論研究與審計技能建設,穩步推進資源環境審計的發展。資源環境審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審計,其最顯著的標志之一是審計范圍不斷擴大,開展工作需要理論上的指導,基層審計機關應加強審計理論研究的力度,關注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加強對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標準、內容、方法、準則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探索實踐,引導審計手段從傳統的賬目審計向廣泛運用自然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審計方面轉換,為資源環境審計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確保資源環境保護審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同步快速發展。同時,針對基層資源環境審計的現實,必須加強對現有審計人員審計技能的培訓力度,引進熟悉資源環保知識、技術的專門人才,充實審計隊伍,為搞好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打下人才基礎,并及時總結資源環境審計的經驗,逐步建立起資源環境審計的理論框架、作業規則與報告標準,使資源環境審計工作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穩步推進資源環境審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