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技術在水資源監管運用問題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曾研究指出,到2025年,非洲和亞洲至少有30億人口不得不面對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世界上超過50%的人口也將會因為水資源短缺問題而難以實現糧食自給。同時,世界各國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近年來,不少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澳大利亞等,相繼制定了與水資源相關的發展路線圖,目的在于放眼未來,為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而未雨綢繆。
目前,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水生態失衡、水災害加劇、水管理薄弱等問題已經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水資源成為制約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a href="http://www.ruiyinglinkage.com/swlw/jsjdyylw/578856.html" target="_blank">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實現水資源管理的網絡化,是一項切實可行的,能有效管理水資源的創新之舉和科學方法。
1水資源管理的現狀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對水資源的配置和管理,尤其是量化管理方面尚缺乏系統的考慮。由于歷史原因和管理體制問題,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模式一直比較粗放,管理指導思想陳舊,管理技術手段落后,計量設施建設遠不能滿足水資源量化管理的需要,導致水行政主管部門不能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使得有限的水資源十分緊缺,而且對其利用效率不高、污染嚴重,其可再生性受到很大影響。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水資源管理水平,積極促進我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轉變,即由過去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由經驗性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由分散的條塊管理向統一管理轉變,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系統地研究和建設流域或區域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依靠網絡科技管理
進入21世紀,水利部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水資源管理有著清醒的認識,并在相關文件里明確指出:水利現代化,首先是水資源調控現代化;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水利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應用當代先進的科學理論與高新技術對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優化調度和統一管理,最終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是我國水資源現代化管理的發展方向。
1.2國外發展經驗
國際上比較重視水資源綜合管理及信息化,在傳統的定點觀測信息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了3s(GPS、RS、GIS)技術在水資源監測與管理中的應用,使得水資源管理實現了事件動態化和空間立體化特征。監控范圍包括供水水庫、地下水源、自來水廠、80km長的環城供水隧道干線、11個小區供水泵站及總長度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網系統,實現了全面數字化管理。其他有特點的水資源管理系統還有:以色列、法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建立的大型灌區優化配水管理系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稅務局的流域水資源監測和調度管理系統、供水公司的實時監控及自動調度系統、昆土蘭州供水預警系統等。
1.3我國未來發展的思路
針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水資源供求狀況的變化,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水利部及時調整了治水思路,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要求將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國民經濟發展、生態壞境保護等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在重視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更加注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和保護,切實改變過去“重建設、輕管理”的做法,在重視工程措施的同時,特別強調重視非工程措施,強化科學管理的作用。這對于支持和強化我國水資源統一、動態、科學管理、指導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保障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強化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實施監督和管理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網絡技術的支撐能力
當代高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對水資源進行實施監控管理具備了必要的基礎條件。當前,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建設,代表了水資源現代化管理的一種發展方向。
數字模型和決策支持是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技術核心。以豐富的綜合信息為基礎,采用現代水資源管理數學模型,為水資源的實施管理、調度提供決策支持是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的核心任務。這種模型勢必突破“就水論水”的局限性,充分體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協調統一的原則。
3水資源管理系統
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是根據特定流域或地區水資源管理機構的需要,以現代監測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遙感技術等為基礎,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系統工程、軟件工程等技術手段,建立的面向水資源實時監測信息自動采集、實時傳輸、信息管理、決策支持和遠程監控等功能以實現實時、快速地進行水資源信息的收集、傳輸、處理和存儲,快捷、靈活、直觀地提供反映水資源動態狀況的實時資料、歷史資料和分析成果等信息服務;提供水資源多目標管理、實時調度保護等輔助決策方案;提供水資源管理的咨詢和決策支持;提高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和辦公自動話水平,從而實現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結語
由于我國的自然地理條件獨特和水文水資源特點復雜,江河流域跨度大,水資源時空分布極其不均,決定了我國水資源問題比較復雜,江河治理難度大,應用現代科學理論和高新技術,對水資源實行科學管理,確保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是實現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