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一體化的電子專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于“教、學、做”一體化電子專業課程內容重構
根據教學的組織原則及課程的特點,各課程組織的形式會有所不同,要求完成的任務目標也有所不同,下面選取三門課程分析在教學中如何依據“教、學、做”一體化來重構課程內容:
(一)《模擬電子電路分析與調試》課程通過設計實踐項目,將理論知識嵌入到項目中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模擬電子技術是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專業性很強,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就被這門課程難住了,從而覺得電子專業很難,放棄對電子專業的學習。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這門課程,如何讓學生從這門課程起步,激起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踏入電子技術的神奇領域。我們在上學期模擬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其實踐過程是:首先,我們確立了采用哪些項目來把這門課程的知識點貫穿起來,通過這些項目的實踐來帶動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并用理論知識指導項目的分析,實現項目的功能。我們最后選擇以下項目來重構模擬電子電路分析與調試這門課程內容。項目一:集成穩壓直流電源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有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二極管構成的整流電路分析與調試、電容濾波電路分析與調試、穩壓電路分析與調試等知識點。項目二:單管音頻放大電路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有三極管的識別與檢測、單管放大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分析與調試等知識點。項目三:多級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包含的知識有多級放大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分析、反饋的判斷、引入負反饋后對電路影響等知識點。項目四:集成音頻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認識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已經分析集成運放構成的典型電路等知識點的學習。項目五:低頻功率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功率放大電路的組成特點、工作原理分析和調試電路等知識點。項目六: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電路起振的條件,會分析判斷電路能否滿足電路振蕩的平衡條件,熟悉典型振蕩電路的組成結構特點等知識點。項目七:調光臺燈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有晶閘管的識別與正確使用,單向可控整流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已經電路調試等知識點。然后,我們確定了這些項目實施的教學方法:實踐—理論—實踐的方法。第一環節———實踐:在簡單講解這個項目工作過程的基礎上,發給學生元件讓學生根據提供的項目原理圖焊接電路,要完成這步實踐,學生要能對元件進行識別與檢測,通過這一步的實踐讓學生掌握元件的識別與檢測,并學會看懂原理圖元件之間的連接,能根據原理圖正確焊接電路,同時為第二個環節的實施打下基礎,學生通過焊接電路必然對將要講解的項目電路非常熟悉。在這個環節同時讓學生測試關鍵點的數據或波形,不管測試成功與否,學生這時候都有很強的要了解這個電路是如何工作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這時候要求學生全部停下這一步實踐,進入到第二個環節———理論。第二環節———理論:圍繞著這個項目涉及到的知識點,教師開始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應用這些理論知識分析學生剛才焊接的項目電路,理論分析并計算關鍵點的電壓,理論分析關鍵點的波形,并教會學生判斷故障,檢測電路,如果某一點的沒有測到理論分析應該得到的電壓或波形,如何來檢測電路,排除故障,直到得到正確的結果。接下來,就進入到下一環節———再實踐環節。第三環節———再實踐:通過第二環節的學習,學生基本明白了這個電路是怎樣工作的,接下來,學生進入到再實踐環節,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對焊接的電路進行測試,記錄相應的數據波形,并判斷測試結果的正確與否,在這個環節,學生要學會并完成電路檢測、故障的排除,學會正確使用儀器儀表,這個過程的完成在第二環節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行,通過這一環節實踐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進一步的掌握,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成功剝離成一門專業實踐課程電子元器件是電子技術中的基本元素。任何一種電子裝置,都由各種電子元器件合理、和諧、巧妙地組合而成。傳統的電子專業教學計劃內一般不會含有單獨的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課程,通常只是在講授《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時,介紹部分課本講授需要接觸到的元器件,這就導致了對整個電子元器件的介紹系統性不強,再加上《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自身的學習難度就非常高,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通常很難掌握好。因此,在教學中,將電子元件識別與檢測技能單獨剝離出來形成了《電子元件識別與檢測》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學生了解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檢測及使用等電子技能的基本功為起點,整個教學過程均安排在實訓場地,按照項目式教學的方法開展教學。《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課程項目設計如下:項目一:電阻、電容的認知與檢測。認識電阻的分類,電阻器的標稱系列,阻值的標注法。認識電位器外形及工作原理介紹。常用電容器的性能,容量標稱法,規格與標注方法。掌握電解電容的簡易檢測法。項目二: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可控硅的認知與檢測。認識二極管的分類,型號命名方法,基本用途。用萬用表簡易檢測二極管性能方法。認知三極管的分類,命名方法(國內及國外),三極管的選用條件,更換替代原則,三極管引腳的識別與測試技能。單向可控硅的檢測及引腳判定。項目三:變壓器及繼電器的認知與檢測。熟悉變壓器的基本應用。掌握變壓器的一般檢測方法。了解繼電器的一般結構。項目四:發光二極管、光敏元件及光電耦合器的認知與檢測。了解提高光放大器靈敏度的方法,光電耦合器的一般檢測方法。項目五:集成電路及音樂芯片認知與檢測。掌握集成電路的分類,國內外集成電路的命名,封裝外形與引腳順序識別。熟悉用萬用表檢測F007。使用MOS集成電路一般常識。項目六:揚聲器、傳聲器及開關接插件的認知與檢測。揚聲器的分類,主要技術參數,電動式揚聲器的工作原理,喇叭與壓電陶瓷片的檢測。話筒的種類,結構與工作原理,動圈式與駐極體話筒的檢測。項目實施過程中,從實踐入手,對于每種元器件,從結構簡介開始,由淺入深地介紹它的外形、符號、命名方法、工作特性、主要應用、使用注意事項、好壞判斷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很快就對所需元器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過動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其學習后續課程和今后在專業中應用電子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極大地減輕了后續課程的學習難度。
(三)《電子綜合實訓》成功將多門專業課程整合在一起《電子綜合實訓》整周實訓課程以工作任務為線索,以實際電子產品———函數信號發生器為載體,以任務實施為導向,通過以制作一個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函數信號發生器產品為目的的工作任務展開構建項目式的學習任務,將整個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工作任務分成以下七個學習任務:任務一:函數信號發生器的電路設計;任務二:函數信號發生器的電路仿真;任務三:函數信號發生器的PCB設計;任務四:函數信號發生器的PCB制作;任務五: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元器件識別與測量;任務六: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安裝與調試;任務七:編寫函數信號發生器技術文件。每個任務按照任務目標→任務要求→相關知識→任務實施→任務總結的思路安排,充分體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思路。項目的工作任務與現實工作緊密相關,為學生模擬了一個更貼近實際工作的學習環境。該課程將《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數字電子技術與實踐》、《模擬電子技術與實踐》、《電子線路板設計與制作》、《電子電路仿真技術》、《電子產品制造與工藝》等專業課程有機的整合到了一起,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了電子產品電路設計、電路仿真、PCB設計與制作、電路板的安裝與調試及簡單故障的排除。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對電子專業的直接認識,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實際電子產品感受到了成就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以及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結束語
經過實踐證明,這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下,通過選取一個個典型“項目”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的方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它突破了傳統的灌輸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為載體,用任務驅動來引領學生在實際工作任務的牽引下,激發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內在的求知欲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它的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朱彩蓮卞建勇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