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大數據下精準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以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教育精準教學模式的設計為切入點,構建高職教育精準教學模式,探討精準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對比精準教學模式應用前與應用后在提升學習績效和教學質量方面的差異,總結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精準教學模式;個性化學習
精準教學表現出能夠比傳統教學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教學內容的精準選擇、教學信息的精準反饋,有利于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真正做到為學生的需求而教,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績效和成就感[1]。模擬電子技術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1教學內容重構
課程目標主要是教會學生識別常見模擬電路元器件,會分析元器件組成的典型電路,能設計簡單的模擬應用電路,按照電子產品裝調工藝標準進行安裝與調試。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開發,將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融合在項目訓練中。以常見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模擬集成電路、信號產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的分析與應用為主線,將本課程設計為二極管整流與濾波電路的制作與測試、聲光停電報警器的制作與測試、分壓式工作點穩定電路的制作與測試、音頻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制作與測試、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制作與測試、簡易信號發生器的制作與測試與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制作與測試共7個項目。
2教學模式設計
依托職教云平臺、電子實驗室和學院電子協會等教學環境,構建了課程思政引領下雙導師制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混合教學模式。采取混合式教學和任務驅動法等方法,以典型模擬電路的設計、組裝和調試為主線,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將第一課堂的學基礎→精設計→活應用三個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貫穿于每個任務中,引導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轉換為實踐應用,將工匠精神貫穿教學始終。課前熱身和課后拓展作為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依托職教云平臺和學院電子協會,由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小導師組織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和課外科技創新,如圖1所示。
3教學實施
3.1課前熱身,課前,學生通過職教云平臺接收任務書,自主在線學習微課、動畫、視頻等數字資源;進行在線測試,不合格者通過教師、學生小導師指導,繼續測試直至合格;分組并完成討論話題。教師分析平臺數據,完成學情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2課中導學,第一,學基礎。采用拼一拼游戲,利用自主開發的拼圖軟件拼出所要學習的典型電路,強化記憶,利用Proteus仿真軟件搭建電路進行仿真,記錄測試數據,加深學生對電路原理的深入理解,教師針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通過不同的教具引導不同層次學生自主探究電路原理。第二,精設計。依據電路設計流程,引導學生分組完成項目所需電路及其元器件參數的設計,通過Proteus仿真軟件進行驗證,確定電路是否滿足任務要求。分組進行匯報,教師聽取匯報內容,對各組電路進行點評,針對不足提出優化建議,確定最終方案,化解教學難點。通過不斷優化電路,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電路及其參數確定后,進入元器件選型環節,各組列出BOM表進行元器件選型,教師分組指導并指出問題,最后進行總結,教師點評,指出選型原則中的性能、成本、功耗、封裝、貨源等指標要綜合全面地應用到選型實踐中。第三,活應用。學生按照焊接工藝標準完成電路板焊接,完成后進入初查環節,通過找茬游戲,各組從電路板的焊接工藝等方面進行組間互評,教師點評指出改進措施,從而使學生能夠牢記電路板安裝的規范化操作。
3.3課后拓展,教師在職教云平臺拓展任務作為技能提升內容,設計一個與項目相關的應用電路,學生可結合自身基礎把握電路的難易度,制作完成后將制作過程拍照上傳平臺,教師和企業導師進行評價,給出拓展積分。
3.4考核評價,對接該專業技能抽查標準,設計了項目每個環節的考核內容和評價標準。引入教師和學生雙考核主體,采用“過程+終結”雙階考核方式及“線上+線下”雙線考核手段對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進行雙維度考核。根據完成情況給出每一位學生本項目的得分,并提出學習建議在云平臺上,以期持續提高和改進。
4實施成效
第一,學生學習興趣明顯高漲。教學全過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參加學院電子、電氣協會的人數明顯增多,參加省級和國家級電子設計大賽和職業技能比賽的人數顯著上升。第二,教學目標達成度顯著提高。學生識別測試元器件和分析電路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設計電路的能力顯著提升,還強化了溝通協作能力、成本意識、質量意識等職業素養。第三,學生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第四,教師教學教研能力顯著增強。團隊教師利用Flash、3dsMAX等軟件自主開發動畫、微課及電路拼圖軟件APP,并編寫出版了1本新形態《模擬電子技術》工作手冊式教材,自我教學教研能力顯著增強。
5結語
高校應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加強校企合作,對接電子技術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規范,優化在線資源共享課程,共同開發課程教學項目,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和產品開發中心,切實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優化和改進分組方式,組內互換身份、動態調整,給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多展示機會。
參考文獻:
[1]諶順周.大數據分析在精準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程序,2018,(15):175.
作者:劉麗麗 左繼紅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