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與創新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也可以根據需求培養今后適合企業崗位的技能型人才,企業與學校相互支持、共產教融合是指將學校的教學與相關企業緊密地聯系,學校內的學生可以在企業中進行專業的學習,使所同進步,形成校企結合的共同培養模式[1]。當前,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是重理論輕實踐,或者因實訓條件簡陋無法完成實踐教學部分,使得學校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趨勢出現兩張皮現象,從而造成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畢業生不適應崗位需求。為進一步深化學校產教融合教育教學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甘政辦發〔2018〕155號)、《酒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各高校結合實際,制訂產教融合行動計劃。根據行動計劃方案,就《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為例,探索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途徑。插花與花藝設計是高雅的文化藝術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藝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花藝行業也有了快速的發展,對插花藝術人才的需要也日趨增長[2]。《插花與花藝設計》是園藝技術專業、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崗位拓展能力學習領域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學習插花與花藝設計的能力,畢業后可以從事的工作有插花員、花藝師、花店經營、花藝軟裝、婚慶裝飾等。
1《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性質與目標
該課程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實踐性,基本理論的講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并且實踐課教學占較大比例。通過實際操作向學生傳授設計與制作插花等花卉藝術品的方法、步驟與技巧,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并通過對學生作品點評等方式,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花卉藝術造型的基本理論分析作品的優劣,指導自己的創作實踐,以加深對藝術造型基本理論的理解與領悟,做到學以致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插花的基本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東方傳統插花、西方插花、禮儀插花、基本花型制作方法,并儲備現代花藝、花店經營相關知識,具備獨立從事商業插花的能力。使學生具備職業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創意意識、創新精神,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具體在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上,需要通過插花理論知識學習,掌握各類插花技能,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園藝技術、園林技術專業均開設《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但是重視程度不夠,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屬于核心課程,學校、教研室專業教師對課程建設的力度不大,而且課時較少,一般在32課時,其中包括插花藝術概述4課時、西方插花14課時、東方傳統插花8課時、禮儀插花4課時、創意插花2課時,很難完成對接企業崗位所需要的禮儀插花、現代花藝、花店經營等基本素養。課時不夠,實訓課程只能選作,顧此失彼,學生插花能力和藝術修養很難提高。
2.2實訓條件簡陋
據了解,多數高職院校花藝實訓與園林實訓共用實訓室,即便設置了花藝實訓室,面積也比較小,與普通實訓室并無太大區別,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并且存在花器不全、器皿簡陋、破損后繼續使用、實訓臺面不夠用、人造花種類較少等問題。許多時候因陋就簡,只能開設簡單的實訓項目,實訓培育不全面,且花器簡陋,嚴重影響了整個作品的美觀性,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2.3師資力量薄弱
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專業的花藝課教師,一般都是園藝、園林或者農業類專業畢業的教師代課,缺乏系統培訓,老師只通過視頻自學后代課,并且與企業聯系不多,講課內容陳舊,與當前插花與花藝設計的現實差距較大[3]。一般一個專業只設一名花藝課老師,沒有形成課程團隊,在課程改革和開發方面比較滯后。
2.4實訓耗材經費不足
花藝實訓課耗材標準與普通課程的實訓耗材經費標準一致,多數高校都是按照課時和選課學生人數確定,遠遠不能滿足實訓需求,而且人數少的班級花藝實訓耗材不能滿足實訓課的需求。花材價格高,使用量大,尤其是西方插花,一個滿意作品需要2~3元的鮮切花,而目前一門課總共耗材經費才100~2000元,經費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許多時候只能采用一些廉價并且多次使用的人造花來完成,實訓內容和實訓作品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
3產教融合下《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3.1修訂課程標準
根據《酒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內容,高校為地方提供和培養應用型人才,助推地方經濟發展,以往的課程標準基礎知識和理論實踐與企業的要求存在一些差別。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課程標準以高職高專園藝、園林專業學生就業為向導,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制定前到企業做好調研,了解人才需求和培養方向,邀請企業專家和參與修訂課程標準。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接花藝企業技術標準和各類大賽規則,校企共同設計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加大課時量,根據當地花店、婚慶、軟裝等市場上花藝流行趨勢,增加創意插花課時量,增設商業插花、自由花藝設計、花店經營等內容。校企共同開發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課程標準,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整體設計,培養能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
3.2在企業完成部分實訓
針對課程實訓條件簡陋問題,與有培訓場地的花店合作,在花店開展實訓。在花店上課,不但可以邊講邊做,打破傳統的先講后做的教學方式,強化技能培養。而且花店花材豐富,既能完成認知實訓,又具有更多的選擇,學生開展實訓的自主性和創作性都得到鍛煉,最終只付消耗的花材費用,較好的作品還可以成為商品,大大節約了實訓成本。
3.3聘請企業兼職教師
聘請當地優秀的花藝師作為高校兼職教師,每學期來學校上課2~3次,或者直接到企業上課。這樣不但充實了插花課教師隊伍,教師們還可以與花藝師多交流,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互學習交流,教師的花藝制作水平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而且花藝師上課可以使學生學到當下花藝流行趨勢和商業用花插制技巧。并且,在校級花藝比賽中邀請企業花藝師擔任裁判,即保證了比賽的公平又可以通過賽后作品點評,提升學生的花藝水平。這樣長期合作,企業也為自己培養了技能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術型人才[4]。3.4利用企業基地花材開展實訓《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實訓耗材經費緊張,如果遇到節日鮮切花價格更高。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園藝、園林專業課程統籌,利用觀賞植物栽培技術課,在企業實訓基地大量繁殖和栽培插花常用的花材。也可以直接利用花藝企業種植的花材開展實訓,如各種顏色菊花、繡球、月季、龍柳、海棠、鳥巢蕨等,這些花都是企業基地常見的品種,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課程實訓。花材直接在企業種植基地采購,這樣大大節約了花材成本。
3.5組織教師、學生參加校內外插花比賽
一直以來,職業院校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創”的教學理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且課程教師在課標制定過程中,參考各類比賽規則,大賽與教學對接,將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比賽規則和優秀案例引入到課程網站,引導學生學習。定期舉辦藝術插花技能大賽,通過第2課堂普及花藝技能訓練。積極參加全省高職院校插花技能大賽和行業比賽,與花藝師合作指導學生強化賽前訓練,提升競賽能力。2016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全省職業院校插花技能大賽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在世界技能大賽甘肅選拔賽中獲優秀選手4人,通過比賽增強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信心,而且通過訓練和比賽獲獎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畢業后的就業方向。
3.6推薦學生到花店實習
推薦畢業生在合作企業(花店)工作,引導學生在合作企業(花店)完成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通過實習,學生插花技藝得到提高,同時也能更多地了解專業和行業的發展動向,同時學習花店的經營模式,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基礎[5]。同時,跟崗實習生經過插花訓練,具有初級插花技能,對于大型花藝設計工程是強有力的技能支撐,不是一般花店和花藝設計公司所具備的,所以倍受企業的歡迎,實現了校企雙方的互惠互利。
3.7制定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評價體系一般都是期末成績,而《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具備極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更注重學生技能培養和審美提升,單單依靠試卷來評價學習效果并不全面。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根據出勤、自評和學生互評、企業評價、實訓操作、命題作品、作品轉換商品率多方面進行評定,綜合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6]。命題插花作品成績作為非標準化考試的期末考核成績占30%,過程考核成績占70%。其中出勤(10%)、自我評價與學生互評(10%)、企業評價(20%)、實訓操作(30%);期末非標準化考核為命題插花作品,主要從作品造型創意(20%)、貼合主題(5%)、花材利用(5%)三方面考核,重點針對學生的色彩搭配、創新意識及審美意識進行考核;在企業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實訓作品完整轉化為花店商品,一件作品在總分中加3分,這樣提高了學生在實訓中作品的完美程度。多元化的課程考評指標,可以讓考核的方式更具靈活性,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測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高了實訓教學的效果[7]。綜上所述,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插花與花藝設計》教學模式的改變,解決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實際問題[1],并對高職學生培養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然與企業合作,還是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需要學校、教師加大聯系,多與企業溝通,只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才能不斷地探索和取得更大的進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作者:楊麗 秦新惠 馬冬梅 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