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探討了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包括選題改革、內容改革和答辯改革。明確給出了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的民辦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方法。最后給出了本次教學改革的創新點。
[關鍵詞]車輛工程;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2005年國家教育部門對各大高校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的內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結合工廠需求加入了三維設計,模擬仿真,及程序分析研究。其中包括:畢業設計圖紙(三維“UG,PRO/E,CAM,CAXA,SWOLIDWORD”+CAD二維工程圖)+開題報告+任務書+實習報告+設計說明書。這些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對于國內學術研究型大學的畢業生而言,會有助于其畢業后的發展。但是黃河科技學院正處于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重要關口,畢業設計如果按照上述傳統的模式進行,一方面會有礙于突出應用技術型高校教學培養的亮點,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在創新創業新形勢下學生特性的發展。所以,尋求新的畢業設計模式在應用技術型高校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1黃河科技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總結
第一,國內優秀的高校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發展較成熟,能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提供不同類型的題目,并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第二,黃河科技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起步較晚,題目資源相對匱乏,學生可選擇的題目較少,一些學生分配到的題目不感興趣,硬著頭皮做,忽略了學生的自主興趣;設計類題目工作量較大,大部分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完成起來有困難;部分論文類題目與學生四年來所學差異較大,學生很難做出深度。第三,黃河科技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要想在傳統模式下追趕優秀高校可能性不大,必須另辟蹊徑,尋求創新性的畢業設計模式,充分體現應用型示范高校的特點,緊緊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培養優秀的車輛工程專業創新性人才。
2具體改革實施
車輛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分為選題改革、畢業設計內容改革和答辯改革三個過程。選題改革:原先的模式為教師擬定題目,然后由學生抽取,這樣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興趣,有的學生抽到適合的題目會慶幸,有的抽到難懂的題目就很頭疼,這種模式應該摒棄并由新的模式去代替。畢業設計內容改革:當前的畢業設計內容與學生的畢業后就業方向大多沒有關聯,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將畢業設計研究的內容與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聯系起來,則對學生未來發展將會有促進的作用。具體為:按照畢業生畢業去向分為考研、就業、創業三個部分。選擇考研的學生畢業設計為提交一份科研計劃書,應注明研究生期間主要想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并附上研究內容的創新點和具體的細節(擬研究課題的背景意義、研究現狀分析、擬研究的內容、方法、技術路線、創新點,、預期達到的成果等),可由學生選擇或者學院指派一名碩士及以上學歷且中級職稱及以上的指導教師。選擇就業的學生(要求學生在做畢業設計之前必須有確定的實習單位,且與本專業相關)應提交與就業內容相一致的一份畢業設計或者論文,設計類最好要求做出實物,論文類必須有所支撐的最新真實論證數據(如在某4S店做銷售顧問的學生,可以做某品牌車型在某地區銷售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的論文一篇,有詳實的數據做支持),可由學生指定或者學院指派具有中級職稱及以上的一名指導教師。選擇創業的學生需提交一份與本專業相關的創業計劃書,內容應與創業內容緊密相關并做出具體的可行性分析,設計類要求做出實物(如某學生擬創辦輪滑公司,應設計一個輪滑產品并做出模型實物),論文類必須有所支撐的最新真實論證數據(如某學生擬創辦二手車服務公司,應提供創辦公司所需調研的詳實數據報告),可由學生指定或者學院指派具有中級職稱及以上的一名指導教師。成果答辯改革:傳統的答辯模式為設計類學生掛圖紙并闡述設計理念,論文類學生對論文論點進行論證。如果前期學生對設計或研究內容認知缺乏就會造成對著設計說明書或論文死板硬套,并沒有展示出學生在本科階段真正所學的本領。這種情況下可以尋求新的模式展示學生的能力。
3改革中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是確保畢業設計選題、命題、開題過程中指導教師與學生的緊密配合。二是尋求新的模式使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緊密結合畢業去向,進而啟發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三是尋求新的答辯模式使學生的創新研究成果得以充分發揮。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帶著產品找工作。
4此次改革的創新點
一是畢業設計選題創新。創建以個性化培養、自主性選擇、多元化發展為特征的新型畢業設計選題模式,促進人人成才。二是畢業設計內容創新。創建以就業為核心的改革內容,引發畢業設計模式的巨大變革。三是畢業設計成果創新。創建多元化的畢業設計成果答辯形式,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和自主意識。通過畢業設計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最終能做出真實存在的成果,走出母校自信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劉財,杜曉娟,韓立國.堅持“嚴、研、妍”,培養高質量人才[J].中國教育(高校版),2008(4):45-47.
[2]馮晅,劉財,杜曉娟.興趣引導法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勘探地震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0(8):57-58.
[3]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課題組.貫通教學法——改革畢業論文工作的嘗試[J].經濟與管理,2010(5):55-57.
作者:宋清源 曲婧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