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智能頸椎保健儀體驗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缺乏運動和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女性青年頸椎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傳統頸椎保健儀造型和功能不能滿足現代女性青年的需求,并缺乏針對女性青年頸椎問題的干預方案。因此,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實地調研法和比較分析法,基于智能產品的智慧感知、自身識別、信息接收等特征和體驗設計要素,構建智慧護脖概念原型并進行評估。實踐提出了智能提醒、低頭頻率數據記錄、運動指導和按摩結合的功能實施系統,有助于改善女性青年的頸椎健康狀況,為此類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信息時代,女性青年在現實工作生活中面臨較大的社會壓力,頸椎發病率越來越高。引起女性青年頸椎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鍛煉,頸椎受涼,長期的伏案作業和坐姿不正等。因此,解決女性青年頸椎病問題的有效方法是“防”重于“治”,包括頸椎運動方法的指導,正確的頸椎姿勢提醒,頸椎保暖和日常按摩功能等。但目前市面上的頸椎保健儀以中老年人市場為主,產品只局限于單一的按摩功能,缺乏針對女性青年頸椎病的預防功能考慮,不符合女性青年在現實生活中對頸椎保健產品的需求。本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實地調研和比較分析法,基于智能產品的體驗設計理論,研究女性青年對頸椎保健產品的設計方法,并對同類產品的不足之處和相關技術原理進行分析。討論了從體驗設計角度如何智能化及系統化地預防頸椎問題,滿足女性青年護脖的體驗需要。
一、理論研究
(一)女性青年頸椎亞健康狀況與干預措施
現代女性青年白領在工作生活中面臨較大的社會壓力,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大多數時間不得不在辦公桌前度過。與此同時,許多青年白領在工作中養成了駝背、彎腰和長時間低頭伏案等不良習慣。由于頸椎長時間處于屈位,缺乏運動,增高了頸椎間盤內的壓力,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受力失衡的狀態,極易誘發頸椎病。王立公和常雙超[1]的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男性青年有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而女性青年白領久坐時間長且體育運動嚴重缺乏,加重了頸椎退行性改變及提高頸椎病發病率。王越敏、劉申、朱毅和王耀等[2]在研究中發現女性白領發病率高于男性(P<0.01),女性青年白領的頸椎健康問題尤為突出。針對女性青年白領的頸椎健康問題,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通過運動干預以及改變不良習慣來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彈性,緩解頸肩部肌肉關節韌帶的緊張度,以減少神經源性介質的生產和神經根的刺激和頸椎間盤內的壓力,恢復頸椎活動度從而降低青年頸椎病的發病率[3]。
(二)體驗設計相關要素分析
用戶的交互體驗是用戶再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主觀感受[4]。而在女性產品中,女性對形式與功能的體驗感知尤為重要。文瑞青等[5]在針對女性審美體驗設計研究中提出三個原則。1.設計必須滿足女性用戶在產品使用中的易用性;2.遵循相關的設計美學法則;3.打動女性的消費心理需求。在女性青年的智能頸椎保健儀設計中,體驗要素體現在產品的色彩、形態、材質和人機要素上。體驗設計要素中包括可用性(Availability),有用性(Useful),審美性(Aesthetic),娛樂性(Entertainment),物理性(Physicalproperties)共5大使用者體驗要素。[6]1.可用性體驗在用戶在特定的場景中,完成任務的有效性,效率以及使用滿意度;2.有用性是指產品滿足用戶需要的功能和需求;3.審美性是產品在視覺觀感上提供美好的感受;4.娛樂性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的感官性娛樂體驗;5.物理性是指產品固有性能對用戶的影響。
(三)體驗設計應用于女性頸椎保健儀的設計關注點分析
重視用戶體驗的目的就是對用戶需求有正確的認識,了解用戶的真實期望和目的,通過設計去滿足這些需求,并帶給用戶超出他們心理預期的結果。[7]用戶為了干預頸椎出現的不適問題而選擇保健儀,需要考慮產品是否有效果、操作方便。結合用戶體驗要素,女性頸椎保健儀的設計應該從四方面進行考慮。諾曼在《未來生活》一書中有關智能產品體驗設計提到,智能產品不能一味地機械化運作,應該慎重考慮人與智能產品之間一個有更加自然的互動形式,并且可以在潛意識下發生,這樣人與智能產品之間的交流才能輕松、自然。這樣的結果是人和機器成為整體,共同執行一項任務。系統化使產品與人形成了整體,人機功效性、反饋性與人性化是智能女性頸椎保健儀具備使用價值的基礎。1.系統化系統化是智能化體驗設計的本質。女性頸椎保健儀的作用是為了讓用戶更好地保護頸椎健康,貼切用戶的體驗需求,并調動用戶使用的積極性和提升干預效果。系統化包括干預過程功能完成的整體性,及傳統保健功能的有效性。提醒式的干預方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各種智能產品向用戶傳遞各種各樣的提示信息,面對這樣龐大的信息量讓用戶不堪其擾。只有真正貼近用戶行為習慣的系統化干預模式,才能對頸椎健康問題實現干預作用。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多樣的傳感器和傳輸模式為智能頸椎保健儀功能實現提供了技術的可行性。2.人機功效性人機功效性不僅指易于操作,還包括符合人體頸椎對產品的適應性。易于操作是對產品的難易程度,保健儀在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中,存在從裝飾功能到保健功能的設計點。它的硬件設計操作,不能過于繁瑣,同時考慮材質、造型等與用戶頸椎生理的合適程度。3.反饋性界面設計上需信息明確,以快速、正確的反饋減少用戶思考,符合用戶的閱讀體驗,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與時間。另外,界面反饋的速度及任務流程邏輯需要合理。專業指導的圖像應該清晰易懂,與用戶的操作一致,減少用戶記憶的認知負荷和學習耗費的腦力資源,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4.人性化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有利于針對不同用戶的自身狀況,提出合理的干預頸椎亞健康方案。用戶的坐姿狀態和久坐情況不盡相同,通過智能產品的分析和記錄,了解不同用戶的坐姿、運動和按摩頻次狀況,可以給用戶帶來更符合個人需求的提醒和干預方案,實現滿足不同個人頸椎的健康干預需求。同時,干預措施和提醒任務的方式需要考慮用戶所在的場景需求等。
二、“NECARE”智能頸椎保健儀體驗設計實踐
(一)“NECARE”的系統化設計
根據以上設計原則,以“NECARE”系統為設計實踐進行驗證。其由傳感器、云端和手機APP終端三個部分組成,如圖1。角度傳感器在感知用戶低頭角度超過一定幅度和時間后,通過手機APP給予用戶保持良好的坐姿的提示。若多次提醒后用戶沒有糾正坐姿,傳感器會通過振動提醒用戶,如圖5。另外,傳感器將提醒的信息記錄發送給云端,云端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和分類處理,然后將分析后的數據發送到手機終端。手機APP在每日早上和晚上都提醒并指導用戶做頸椎操各一次,利用運動干預增強頸椎肌肉鍛煉。另外,用戶可以從手機終端獲知自身的伏案工作頻率和頸椎健康狀況,并根據自身的需要或者云端的推薦,選擇不同的按摩形式。云端收集用戶常用的按摩模式,按摩強度和時間等信息,分析用戶行為決策和符合用戶行為的個性按摩方式,將分析結果通過手機終端反饋到用戶。
(二)產品結構與使用體驗設計
1.產品的結構設計“NECARE”的硬件由按摩吊墜組件、TPU材質的連接線和角度傳感器連接端三部分組成。從女性青年的心理需求出發,“NECARE”將按摩組件設計為易收納、小型化,減輕產品對女性頸椎的負擔。按摩吊墜組件外殼采用了醫用級硅膠和鈦金屬材料片,而兩個按摩組件之間的連接則采用了可伸縮TPU連接片。組件內部包含磁片、線圈、微型鋰電池和電脈沖微電腦芯片,為用戶提供舒適的熱療、針灸、拍打等按摩功能,如圖2。2.使用體驗設計“NECARE”由兩個對稱的按摩組件組成,內含相反磁性的磁片,如圖3。當用戶不使用按摩功能時,如圖4,按摩吊墜組件可以充當日常的吊墜裝飾,背后的傳感器監測用戶的低頭工作狀況。當感應器檢測用戶保持靜止的低頭姿勢超過一定時間后,手機APP給予用戶調整姿勢的提示。而當用戶需要使用“NECARE”的按摩功能時,如圖5,將按摩吊墜組件對稱打開成兩半,然后將兩個組件的內側面分別貼于頸椎兩側穴位,即可通過手機選擇不同的按摩模式。產品在使用時可以隱藏在衣服之下,以避免用戶在公眾場合使用按摩產品的尷尬。
(三)產品手機端原型與交互設計
云端通過接收和分析用戶日均低頭狀況與提醒次數、使用按摩功能的頻率和按摩方式的喜好等,將數據發送到手機終端。手機終端界面將云端分析的數據視覺化,采用流行的粉藍漸變色界面風格,為女性青年用戶提供每日和每周的頸椎健康分析報告,幫助用戶了解自身護理頸椎健康的狀況,如圖6。
三、“NECARE”的滿意度的比較評價研究
“NECARE”在改進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從運動干預和體驗需求幫助用戶預防頸椎問題。為了驗證女性青年對“NECARE”的滿意度,本研究對設計進行評估實驗。實驗選擇來自一線城市的40名女性青年白領為被試者,每位參與者分別體驗4款頸椎按摩設備。見表1,分別是A)川木枕式保健儀,2)益爽弧形保健儀,3)美人計頸椎保健儀4)“NECARE”智能頸椎保健儀。實驗要求每位參與者分別使用四款產品的針灸和熱敷功能來按摩頸椎大椎穴兩側,然后體驗產品的其他功能,共體驗10分鐘。在參與者體驗所有產品后,采用體驗評分方法,從“喜歡使用”和“愿意更多地使用”兩個方面對4款產品進行體驗評估。如表2,在“喜歡使用”和“愿意更多地使用”評價標準下,“NECARE”的體驗評分明顯高于其他三款產品。在表3-表4結果表明,“NECARE”智能頸椎保健儀在“川木枕式保健儀”、“益爽弧形頸椎保健儀”和“美人計智能頸椎保健儀”中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結論
智能頸椎保健儀是關愛當代女性頸椎健康的產品之一,其設計符合用戶的體驗需求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重視產品的體驗設計目的在于對當前產品的問題和用戶的需求有清晰的認識,分析女性青年的體驗需求目的和期望,通過設計去滿足這些需求。考慮設計的系統性、人機功效性、反饋性和人性化進行設計,才能創造出讓女性青年體驗更佳的智能頸椎保健儀。
作者:朱冬虹 單位: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