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理念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彈性設計理念
彈性設計思想是一種可變化的,在不同需求環境下可以得心應手的改變的設計理念。中國的傳統設計十分講究彈性設計,它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設計手法,只是在設計過程中將彈性應用的思維貫穿始終。其設計思想不僅局限于建筑物的建造過程,同時也在圍繞著其使用周期,甚至建筑物未來拆遷改造的過程當中也都有所體現,是一種充分考慮時間要素的設計理念。彈性空間的設計思想充分研究建筑物周圍的環境以入人的生活需求,其設計的建筑物的功能、空間變化等要素會隨著環境的變化、主人的變化而進行調節。運用彈性空間設計思想,可以使建筑物盡可能多的滿足居住者的需求,并且在使用中可以不斷變化、發展,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與人的主觀需求的變化。作為一種設計理念,其不僅涵蓋建筑物的選址、選材、構造設計還包括空間設計、功能設計以及造型、裝飾等。這些方面的設計是在一種彈性思維引導下完成的,其設計作品應用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適應主人需求,適應人文、社會環境變化的需求,給使用者的生活帶來方便。
1.2情景交融理念
情景交融是中國傳統建筑空間藝術中高層次的追求。中國人能于有限中見到無限,又從無限中回歸到有限。正如《文心雕龍》中所說:“目既往返、心亦吐納。”傳統建筑設計往往著意追求提供這種“吐納”的條件,亦即創造意境,其手段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故宮的壯麗恢宏,天壇的博大崇高,園林的深邃曲折和詩情畫意,住宅的溫馨安祥,這些都是建筑實體與室外空間共生的景觀創造中把握情景交融的結果。
1.3虛實相生理念
“虛實相生”“、計虛當實”是傳統空間意識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無論中國東西南北方四合院如何千姿百態,它們同樣都是建筑實體與室外空間共生的基本單元。譬如中國傳統建筑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庭院”,就典型反映了中國人總是不滿足于住在純粹的建筑即人造空間之中,只要有可能,總是力求使自己的人造空間與自然空間相融合。庭院以其開敞的上部,把自然空間引入建筑內部的人造空間,于是無轉化為有,同時又把建筑的人造空間引向自然空間,于是有轉化為無。這種空間的對流與轉化,使庭院內的建筑不僅得以采光通風,而且充滿活力。
二、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理念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自從西式建筑引入中國以后,城市之中就以西式建筑快餐式的風格很快發展壯大起來。幾何圖形的建筑、園藝等使中國人擺脫了緩慢追求意境的步伐,一下子進入了快節奏,簡單化統一化的現代建筑當中。然而時光荏苒,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臺關注傳統中式建筑的特點,并向傳統中式建筑學習,學習其設計理念,提出新中式建筑設計。這種新中式建筑設計理念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的重要思念,又融入了現代人的價值觀與生活需求。新中式建筑同樣以“天人合一”的理念為引導,注重對于人的關懷。同時又考慮到現代人生活中對于私密空間的追求。所以新中式建筑吸取了西式建筑中青年人、老人、孩子居室分隔的良好特點,同時強調房屋的朝向、舉架、采光、通風。同時還充分考慮適合中國人衛生間、廚房的設計。并且在現代別墅設計中更傾向于以中國元素來打造庭院、內廊。在公共場所的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樓臺軒榭的運用,使其以更自然的方式展示出另一種向上的力與美。
作者:周慶杰單位:長春工程學院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