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構成藝術在地鐵空間設計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構成藝術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分析了地鐵空間構成設計元素和構成形式法則,以及地鐵空間設計和構成藝術的相互聯系。介紹了地鐵空間設計中所包含的設計內容、組織規劃、構成表現形式和色彩環境的營造等構成藝術。闡述了構成藝術在地鐵空間中美學法則的運用手法,以及構成藝術表現手法對于空間設計的重要作用。歸納出構成藝術在地鐵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構成藝術;地鐵空間;形式美法則
1構成藝術綜述
1.1構成藝術與構成形式法則構成藝術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觀念,不是具體指特定的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設計,主要是通過對造型設計中的外形、色彩、空間結構和材料等元素特征具體分析,運用不同的形式法則和構成美學原理相結合的組織原則,對其形式語言的表達進行深入研究。構成藝術是研究視覺審美的設計問題,掌握形式美法則,比較顏色與造型的協調關系,設計新的構成藝術形態[1]。構成形態都需要遵循現實或理念圖形為設計載體的原則,把握共同的特征,設計出符合美學法則的構成藝術。蒙德里安認為,普遍的美不具有形式的特征,節奏和韻律是形式內在關系的基本法則,也是形式相互關系的作用方式[2]。形式美法則是指具有對比與調和、變化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的構成藝術[3]。運用這些形式法則規律,針對各種造型結構及材料屬性進行構成藝術表達。因此,構成藝術超出視覺語言所表達的審美形式,更多體現在設計實踐之中。
1.2構成藝術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構成藝術的形成與現代應用設計密切相關,更多藝術形式在建筑、人文景觀等設計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將構成藝術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才能發揮出其藝術成效和特殊功能。伴隨著人們審美意識和審美標準的提升,單純技術或藝術形式的表現已脫離了實際生活,只有綜合運用構成藝術形式,豐富構成藝術體系,才能引領時代審美潮流和趨勢。在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領域應用實踐中,抽象的構成藝術形態和造型審美相融合的表達形式,使得建筑空間具備個性化人文特征和塑造建筑室內空間的獨特魅力。
2構成藝術與地鐵空間設計的相互關系
地鐵空間的構成藝術正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其構成元素與表達的構成形式,以獨特的設計思維模式作用于特殊空間的結構形態,追尋具有構成元素之間藝術屬性的共同特征。從地鐵空間設計角度出發,地鐵空間設計不僅能夠滿足人們視覺上的愉悅,還要能夠滿足功能性和審美性的和諧統一。
2.1地鐵空間設計形態適合運用構成藝術利用和開發好城市地下空間,創建和諧文明的地鐵空間環境,以滿足城市居出行和生活需求。作為地鐵空間設計師來說,要選擇合適的構成形式、造型元素以及施工方法,表現地鐵空間設計多元化藝術形態。
2.2構成藝術形式美與地鐵空間設計設計具有社會行為特征,離不開表達美。構成藝術所表現的形式美,已成為一種時尚個性的追求。構成藝術所承載的美學原理能讓廣大的消費者買單。構成藝術形式美法則作為功能與形式表現的協調原理,能夠促使設計與美學和諧統一。在地鐵空間設計中,處理好均齊與均衡的空間關系,準確把握形式法則,能夠起到視覺穩定作用[4]。在地鐵空間設計中,也力求從紋樣的大小、形狀的變化、材質肌理和色彩個性等方面達到視覺平衡,利用隱形杠桿判定上下及左右空間的視覺均衡性和穩定性。在地鐵空間設計中,可利用不同材質的相同屬性,營造空間韻律感和節奏感,使得地鐵空間具有良好的流動性,滿足空間結構的形式美法則[5]。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而音律最為講究的確是韻律和節奏,空間設計也是如此。韻律形式是將多個造型元素集中組合,傳遞出宛如樂曲的統一樂章和性格特征,有序的空間韻律和節奏感會帶給人以形式美感。
3地鐵空間設計與空間構成藝術應用
地鐵車站是整個地鐵系統設計中的重要路徑窗口,其空間設計更能體現現代技術與建筑結合的狀態,對于提升地鐵系統的形象和內涵至關重要。地鐵公共空間設計應在配合美化城市環境、塑造城市名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6]。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的出現,為空間構成藝術應用帶來無限遐想和創意。從古代木結構建筑的斗拱結構,到古羅馬時期的混凝土拱圈,一直發展到現代鋼架結構、網架結構、懸索結構、薄殼結構和膜結構等新型建筑結構工藝,獨特的構造技術創建新的空間,形成全新的構成藝術形態。梁思成先生說過,凡一座建筑物皆因為其材料而產生其結構法則,更因此結構而產生器形式上之特征[7]。
3.1挖掘構成藝術造型要素內涵及造型表現力地鐵空間設計更多的是以點、線、面、體塊、色彩、材料等為設計元素,運用靜態或動態的構成形式表達地鐵空間的文化內涵和審美風格[8]。從地鐵空間設計視覺藝術和實用功能分析,挖掘構成藝術造型要素的內涵進行設計,根據美學特征去表達地鐵空間設計藝術形式,具有不同目的和意義。譬如建筑大師柯布西埃所表現的鋼筋混凝土具有粗獷的個性特征,而設計大師安藤忠雄卻將混凝土特質表現得更為精巧細膩。
3.2合理運用構成結構構件表達地鐵空間的秩序感構成藝術形式通常借助造型本身材料特性在空間結構中營造人文氛圍。地鐵車站空間中的諸多結構構件,能夠充分體現構成藝術在結構技術的創新和新材料的綜合應用表達。將結構構件作為裝飾構件是現代設計師們常用的表現手法,既能發揮出結構構件的表現力,又能融合結構藝術的感染力,讓地鐵建筑空間更具實用價值。如:地鐵車站利用鋼筋混凝土梁分割空間區域,豐富空間的變化;利用層層下降的粗壯拱梁、燈光元素點綴修飾,塑造出空間層次感,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現力與美的空間藝術形態,同時能夠貫穿整個地鐵車站空間,增強了空間的方向感。
3.3地鐵空間界面形態設計及其法則地鐵空間界面設計是造型要素的重點。其與乘客接觸最為緊密和直觀,也更能表現界面主題特征。界面設計要充分考慮結構造型形態、界面材質、材料屬性與色彩設計等,運用界面結構造型特征體現形式美感,突出地鐵空間的構成藝術形式。地鐵空間界面設計的標準化是指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建立標準,使地鐵空間獲得最佳秩序,構成新標準單元獨立形式[9]。從地鐵空間界面裝飾看,地鐵車站內部空間分為頂面、墻面、柱面、和地面4個主要區域,按照標準化設計原則,各區域按照模塊化進行建設,能夠提高設計效率,縮短成本節約時間,也更易于維護。地鐵車站空間工程項目較為復雜,涉及土木工程、消防、暖通空調、水電、裝修等專業施工程序,各項目施工環節和裝飾相互聯系。因此,在地鐵空間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專業施工程序與裝飾界面之間的協調關系,并考慮裝飾效果是否受到影響。模塊化設計需要考慮彼此銜接的施工過程,同時應充分考慮終端設備的不同模數要求、模塊系統的兼容性和藝術形式的連接,實現各界面設計的有機融合。地鐵空間界面的具體設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頂棚設計:為了增強空間的即視感和寬敞度,拓寬空間高度,在地鐵空間設計中,多采用不規則曲面、傾斜的或弧形頂面造型,結合空間格局高低錯落;再輔助以燈具照明,利用燈光反射來限定空間或拓展空間,起到引導視覺方向的作用[10]。設計示例見圖7。(2)墻面和柱體裝飾:地鐵空間墻面設計有著強烈的導示功能,通常采用條狀造型線條元素來拓展空間的比例,墻面的設計更加簡潔明快,也降低了空間壓迫感。柱體作為地鐵空間中點元素的主要載體,根據不同空間特征對其造型形態、色彩搭配以及材質肌理進行設計,使柱體融入整個地鐵空間環境。(3)地面裝飾:地鐵空間中一般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地磚鋪設,地面鋪裝設計應著重考慮不同功能區域的色彩對比,圖案選擇應為連續性紋樣,既富有美感又起到人流導向作用。(4)樓梯、自動扶梯和坡道:作為地鐵車站垂直交通空間中的動態因素,樓梯、自動扶梯和坡道不但能夠豐富空間層次感,而且還能夠緩解地鐵空間的封閉感。因此,在地鐵空間設計中,應盡量運用動態元素來創造動態空間構成效果。
4結語
在地鐵空間設計中,構成藝術正以其強烈的現代設計理念和獨特的造型語言詮釋著空間設計的藝術魅力。構成藝術應用在地鐵空間設計中,高度表達抽象藝術形態的構造規律和形式美表達。地鐵空間是兼具地上外部體量和地下空間的雙重特征,是地鐵建筑設計的二次開發,地鐵空間設計綜合運用地鐵空間組織、界面設計、色彩運用、燈具陳設、標牌標識等因素,營造地鐵室內空間環境氛圍。只有真正地將構成藝術應用到現代設計中,才能準確表達出構成藝術的重要功能和審美藝術。
參考文獻
[1]王瑞華.構成藝術的產生與發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5(5):123.
[2]王鵬.城市公共空間的系統化建設[M].上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3]陳瑞林.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史[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64.
[4]童林旭.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79.
[5]鄔烈炎.構成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8.
[6]余琪.現代城市開放空間的建構[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7]陸偉榮.日本的構成教育[J].中國美術教育,1998(4):4.
[8]辛華泉.形態構成學[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4.
[9]休•科利斯.現代交通建筑規劃與設計[M].孫靜,段靜迪,譯.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66.
[10]耿永常,趙曉紅.城市地下空間建筑[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11.
作者:金旭東1,2 單位:1.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2.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