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花產量構成比對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紡織纖維原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皮棉產量約占全球棉花總產量的30%。棉花雜交種在我國棉花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長勢強、發育快,結鈴性、抗逆性、豐產性均較好等優點,近年來發展迅速,2005-2008年連續4年占棉花播種面積30%以上;其中長江流域棉區常年種植面積超過100萬hm2,占棉花種植面積的85%以上。生產上棉花雜交種一般較常規種增產15%以上,高優勢組合的增產幅度在20%以上。雖然棉花雜交種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良的方面,但其表現出的增產潛力,已經得到了驗證和肯定,這為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但其高優勢組合產量構成仍然在探索中。在其他作物雜交種和常規種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兩者在干物質積累[1]、水分代謝[2]等諸多方面有差異,甚至在形態上也有所改變[3-4]。最近關于棉花雜交種干物質積累與養分吸收分配特點的研究,也發現其在養分吸收和光合產物積累方面與常規種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充分了解棉花雜交種的生理生化、生長形態、代謝吸收等因素與產量之間復雜的相關性[4-7],利用生育期較為接近、抗病性表現良好的棉花新品種(材料、雜交種),研究了棉花雜交種與常規種在產量與產量構成因素之間相關性的異同,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田間觀察、篩選高優勢雜交組合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供試材料和試驗地基本情況供試材料共17個棉花新品種(材料):其中棉花雜交種7個:瑞雜816、石雜101、汴301、邯雜168、汴棉5號、豫雜37、中棉所57;常規種10個:冀1316、K2-8、K3-8、中棉所79、K3-1、石抗126、魯棉研28、邯棉103、冀棉169、中植棉8號。試驗于2009年在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豫東試驗站尉氏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為3年連作、平整的壤土,肥力中等、均勻,排灌良好;前茬為冬季空白地。土壤pH7.56,有機質含量1.20mg•kg-1,堿解氮含量73.80mg•kg-1,速效鉀239.50mg•kg-1,速效磷47.66mg•kg-1。4月22日播種,6月18日施苗肥,追施復合肥225kg•m-2;7月初施花鈴肥,用尿素187.5kg•m-2;8月初施蓋頂肥,用復合肥225kg•m-2。
1.2試驗設計和田間管理把17個供試材料按雜交種和常規種分為2組,每組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3行區種植,不設對照。小區長4.87m,寬3.12m,面積15.2m2,種植密度為3.2萬株•hm-2,四周設保護行。棉花種植采用人工點播,地膜覆蓋,田間病蟲害防治、中耕、除草、排灌等管理同一般大田。
1.3數據采集與分析在棉花生育期間進行田間調查,記載單株鈴數,測量鈴重;待棉花收獲后,完成室內考種,測量衣分、子指,計算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調查項目及標準均按河南省棉花區試統一標準。采用EXCEL2007分組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利用SPSS17.0軟件對主要產量構成因素單株鈴數、鈴重、衣分和子指和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子棉產量和皮棉產量進行相關性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棉花雜交種試驗結果與分析產量構成因素中汴棉5號單株鈴數最多(25.10個),豫雜37和中棉所57鈴重最高(6.35g),汴301衣分最高(39.45%),瑞雜816子指最大(12.40g)。產量比較,石雜101霜前子棉產量、子棉產量均最高,分別為3649.52kg•hm-2和3856.59kg•hm-2;汴棉5號霜前皮棉產量、皮棉產量均最高,分別為:1344.90kg•hm-2,1483.53kg•hm-2。初步認為7個雜交種中汴棉5號、石雜101、中棉所57產量因素表現優良(表1)。
2.2常規種試驗結果與分析常規組的10個品種的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單株鈴數中棉所79最多(22.70個),鈴重邯棉103最大(6.10g),衣分以魯棉研28最高(41.23%),子指以冀1316最大(11.30g)。產量比較,中植棉8號的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和皮棉產量均為最高(表2)。
2.3雜交種和常規種產量與產量構成因素的相關性比較棉花雜交種和常規種各自的單株鈴數與衣分的相關系數可知,棉花雜交種的系數很小,而常規種的系數達到了顯著水平。兩組的單株鈴數與子指均為負相關,但常規種的絕對值略高于雜交種。常規種的單株鈴數與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極顯著正相關,與衣分和皮棉產量顯著正相關;棉花雜交種的4個產量指標與單株鈴數、鈴重等4個產量構成因素相關性均未達到顯著水平。棉花雜交種霜前子棉產量和子棉產量達到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55,高于常規種的0.609。無論棉花雜交種還是常規種,霜前皮棉產量和皮棉產量均達到極顯著正相關,棉花雜交種的相關系數為0.951,也高于常規種的0.777(表3)。
3結論與討論
3.1棉花雜交種和常規種產量及產量性狀的比較通過本試驗選定的棉花品種、雜交種比較,雜交種總體表現出較強的優勢,單株結鈴較常規種多1.35個,鈴重較常規種高0.12g,子指較常規種高0.40g,衣分則較常規種低0.26百分點,呈現典型的“三高一低”現象[8]。棉花雜交種霜前花率為93.96%,具有較好的早熟性。從產量構成因素的比較來看,棉花雜交種單株鈴數、鈴重、子指均較高,說明棉花雜交種在生殖生長方面存在優勢[9]。但棉花雜交種衣分較常規種低。通過常規雜交選育的方法來提高棉花雜交種的衣分比較困難,需要通過引入高衣分優良基因才能進行改良;但是引入高衣分基因的同時,可能會以其他性狀優勢下降為代價。
3.2棉花雜交種和常規種產量與產量構成因素的相關性比較分析從霜前子棉產量和子棉產量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棉花雜交種產量更依賴于霜前子棉產量,而常規種往往存在一定量的霜后花。經子棉產量對霜前皮棉產量和皮棉產量的相關性發現,常規種從霜前皮棉產量的0.443猛增到皮棉產量的0.869,充分說明了常規種的衣分在霜降后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棉花雜交種對應的變化則不明顯。分析單株鈴數和衣分、子指的相關關系認為,常規種較高的衣分和單株鈴數的增加存在一定關系,常規種衣分的提高可能歸功于子指的變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棉花雜交種具有較好的早熟性,生殖生長的優勢較強,子粒發育完全,很少有不孕子?;蛏成L營養供給不足的現象;而常規種可能由于棉花生長后期光照和熱量下降,光合效率有所下降,造成不孕子粒逐漸增多,從而提高了其衣分。這也說明棉花雜交種后期營養元素代謝吸收能力仍然良好,葉功能好,能夠提供充足的光合產物[6-7]。常規種單株鈴數與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與皮棉產量顯著相關,但棉花雜交種單株鈴數與所有測得的產量數據相關性均不顯著,相關系數的大小也表明棉花雜交種單株鈴數與霜前子棉產量、霜前皮棉產量相關性明顯低于常規種。這說明常規種的產量構成更依賴于單株鈴數,而棉花雜交種產量對于單株鈴數依賴性弱于常規種[10]。這充分反映了棉花雜交種能均勻利用產量構成因素的特點,而常規種過于依賴于某一產量構成因素,給產量的穩定性埋藏了較大的風險。本試驗通過分析棉花雜交種和常規種不同棉花品種或材料的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異同及各因素間復雜的相關性,總結了各因素間可能存在的內在聯系,為充分發揮棉花雜交種生長發育方面的優勢,合理指導棉花雜交種育種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