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設計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創造性工作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大量的文獻,需要長期對一個設定問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進行大量的嘗試和求證,并在課程報告寫作過程中反復地推敲和修改。這也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一個考驗,這一過程能提高他們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讓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如“硬件綜合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對機器語言編程、指令集架構、操作系統、編譯器、微機原理、數字邏輯電路等之間關系的深入掌握,對指令在硬件上執行的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對計算機機器周期、對構成計算機硬件的脈沖電路特性等的基本了解等。通過對這些跨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時空復雜度、緩存和局部性、吞吐率和時延、并發和并行、遠程過程調用、中斷和相應、權限和保護等概念,從而掌握當前主流計算機系統中最基礎的技術并了解其發展趨勢的工程背景。而“應用系統架構”課程設計,則是使學生了解架構設計在軟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讓學生自主設計業務架構、系統架構、實踐架構,把人機界面、狀態與流程、封裝與抽象、用戶體驗,怎樣在系統設計時為代價最小的約束條件下達到負載均衡做系統架構的配置。再如“智能終端應用實踐”課程設計,融合當前業界的應用開發前沿的移動智能終端、嵌入式系統、物聯網、云計算等理論,是開放度較高的綜合實踐,而且對于最終的結果成功與否不能在開始就可以準確預見。這也是對學生抗壓能力的培訓。
二、課程設計中老師的引導作用
解決學生自信心不足這一心理障礙,在開放性課程設計中去除內心的不良暗示,學生遇到問題會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在這時的作用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出方法,解決問題的路徑,讓學生的信心更強大,更具備直面對困難和挑戰勇氣。在選定方向之后不管這個方向正確與否,堅持不懈地進行思考,要時刻去除內心放棄前進的誘惑。正確對待錯誤,課程設計的完成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多題目都會有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需要探索解決。在設計解決問題框架時的想法,到實施的時候往往發現最初的想法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并重新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是關鍵。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失敗中看到希望。我們要讓學生在學校就有從跌倒中爬起來繼續前進的能力。同時把犯錯看作常態,在解決問題的初始階段就做好良好的規劃,讓學生在課程設計的每一步都可以檢查錯誤并且采取補救措施(這也是調試程序的一個重要經驗)。設法知道可能犯的錯,并去糾錯。在課程設計實施中有機地引入跨學科、跨領域知識是培養計算創新能力的一種良好的方法。在計算機學院開設的“智能終端應用實踐”課程設計中,使用復雜網絡和智能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去嘗試解決網絡演化學和虛擬社會網絡中與網絡有關的若干經典問題,如模式識別、聚類分析、機器學習來進行網絡社區劃分,網絡話題演化分析等當前研究熱點問題。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將高度抽象的數學模型與通過智能終端實時采集到的數據結合,有利于在求解問題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智能的魅力。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在恰當的節點介紹不同領域、學科解決類似問題應用到的理論和方法。
三、結論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課程設計是本科階段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最適合的平臺,明確課程設計的意義、實施方案,開放的設置課題,全程重視學生的自主性。是達到開設課程設計的目標的重要保障。
作者:劉洪濤蘭文富單位: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