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閱覽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閱讀引發歷史思考,引發更加系統的歷史閱讀,特別是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打破傳統史論和歷史教材的束縛,這使教學設計在史識上緊跟史學研究的動態。把“中國出海”的現實閱讀與500多年前西歐國家出海相類比,尋求相似現象背后共性的本質,引發這一問題史學研究的系統閱讀,最后鎖定在“市場體制”這個核心問題,圍繞它開展設計。
近現代中國的海洋意識和行為與世界市場
當西方國家從海上入侵亞非拉國家時,這些受侵略的國家自然感覺到海洋、海軍的重要,當然海洋重要的認識不是來自經濟發展對世界市場的需求,而是海防的需要。這在鴉片戰爭前后的中國,一些有識之士已敏感地意識到,如近代中國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他就提出籌建海軍的設想;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開展了洋務運動,建造了北洋、南洋、福建三大海軍。近代中國海洋海權意識的被動萌生更多的是停留在軍事上、海防上,而沒有也不可能在開拓世界市場上。現代中國的海洋海權意識在增強。因為這不僅僅是國防的問題,它更涉及經濟問題。如今的中國,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冠絕全球;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嚴重依賴進口。這從本質上看是市場體制帶來的,而這些都離不開海洋通道。
基于上述分析,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單純探究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顯然學生是比較陌生和遙遠的,并且感覺不到本課的歷史價值。相反,如果在教學設計中引入近現代中國的海洋意識和行為,化陌生為熟悉,化遙遠為現實,會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的價值。如何引入呢?不能喧賓奪主,可在導入新課時由現實追溯歷史淵源;可在課堂結束時延伸為課后的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也可在本課結束時,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無限思考的空間。這讓人感覺到,現實閱讀讓教學設計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生活,讓歷史就在身邊,不是遙遠的過去;而遙遠的過去也會自然走入現實,從而使歷史成為鮮活的事物,現實是歷史規律的新面貌。
海洋與世界市場關系的歷史演變
這里的世界市場,筆者從空間的視角進行了廣義的理解,它不只是世界各洲各國對外貿易的場所,它還包括世界各洲各地區聯結的通道。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看,新航路開辟前,世界各洲各地相對隔絕;之后,世界各洲各地開始日益地聯系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新航路開辟為界來探討海洋是否是世界市場的問題。
1.海洋未必是世界市場
新航路開辟前,海洋是天塹,把世界各洲各國隔絕開來,也就談不上世界市場。這里有兩個典型的問題值得討論:(1)在古希臘羅馬就已經出現,到新航路開辟前仍然繁榮的地中海區域的海上貿易。它的確呈現了海上貿易的景象,但它沒有把世界各洲各國聯結起來,也就沒有構成世界市場。(2)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把東方的商品運到地中海東岸,再轉運到西歐國家和地區,是間接的,不構成世界市場。
2.海洋成為世界市場
新航路開辟后,海洋這個巨大的天塹才成為聯結世界各洲各國的通道,才真正構建了世界市場。這里有兩個基本條件:(1)經濟條件。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的活躍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從根本上推動了其開辟新航路。(2)知識技術條件。之所以1500年前后海洋開始把世界各洲各國聯結在一起構筑世界市場,就在于知識技術條件的具備:地圓學說、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基于對海洋與世界市場關系的認識,本課就可以海洋為線索進行教學設計。在構思上,可以設計三個話題:話題一:海洋———隔絕世界;話題二:征服海洋———開辟新航路;話題三:海洋———聯通世界。閱讀豐富知識,閱讀開啟靈感,只要用心體會,哪怕只言片語,就會引發歷史的思考,進而進行相關歷史問題的系統閱讀和深入思考,就會對歷史教學問題有所啟迪,就可能在教學設計中推陳出新,使歷史課堂煥發生機。
作者:黃偉單位: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