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景觀設計藝術的理智理解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尺度的適宜性
(一)弱化人為壓力
尺度適宜性要求實現大的園林景觀尺度向人的個體尺度的轉變,而在創作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協調園林與人的關系。為此在創作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和發展的有機秩序,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合理利用已有的地形條件,最大程度地留存原有的地貌特征。在此基礎上,若想獲得詩意和有意蘊的園林景觀設計就需要有效利用多變地形的自然起伏的特征。
(二)協調園林體量
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理景觀豎向界面和景觀構筑物是園林景觀設計實踐中的重要課題,為此要特別關注這兩類物體的高度、體量以及它們對園林環境的影響。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進行景觀空間的節奏組織與園林自然環境的有機承接實踐,同時,要從整體的景觀系統出發,適當采用比較柔化的界面形式實現園林總體空間尺度的修飾與完善,以此促進園林自然環境與人為景觀的和睦相處。
(三)適宜人體尺度
獲得適宜的人體尺度是進行園林尺度、景觀尺度和設施尺度設計與糾正的最終目的。研究發現,人攝取的90%的信息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取,同時嗅覺、社交空間等因素也輔助著人的信息攝取,而邊長20-25米的景觀空間是人類實現較好視覺感知以進行社會交流的最佳范圍,超出這個范圍,人的感知力就會迅速減弱。因此,設計師在園林景觀設計實踐中需要努力做到有效的利用已有空間營造園林景觀,以保證人們既能獲得自然的空氣和陽光的饋贈,又能享受到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
視覺的藝術性
(一)對自然之美的引用
對自然之美的引用有兩方面意蘊:一方因地制宜:二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要求充分借助已有的地形條件和地貌特征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設計師應有意識地將山川形態作為遠景納入到園林景觀的總體層次中,以促進園林景觀空間在視覺上形成深遠的層次感。因時制宜則強調園林景觀的創造應充分考慮自然的四季變化,通過合理搭配灌木、喬木和花草來實現自然時節與園林景觀的融合,最終充分體現四季景觀的美學意境。這一過程猶如文學中的借景抒情,通過引用自然之美,體現對美的意蘊的關注,最終實現自然之美與人為創造的有機融貫。
(二)創造界面之美
在設計實踐中,視覺形式美的核心是界面之美。界面因空間而生,是對空間要素的界定。景觀中的豎向界面一般由景觀空間的性格決定,而頂界面則相對開放。創造底面形式美能夠促成景觀空間整體美感的形成,而欣賞者的視覺體驗往往會因底面面積的過小而受到削弱,同時,人們認知視覺美感的程度和能力也會受到豎向界面的形式美的影響。為此,作為一種與單一的底界面和開放的頂界面不同的界面形式,側界面往往更能夠體現豐富的藝術美,并能更為完整地呈現這種藝術美。
環境的生態性
(一)認識生態價值
環境生態性原則要求將生態價值觀作為其核心理念,生態價值觀客觀上迎合了人的社會性需求。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生態價值觀生發于闡述藝術魅力基礎上的對于為人們帶來生命意義的自然的尊重和憧憬,景觀設計應始終關注并尊重自然環境狀況,充分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對于藝術的一種肯定態度。
(二)接納生態基質
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最根本要素便是園林生態基質。現代景觀設計中有很多有關尺度景觀的概念,如生態基質、藍帶、灰帶等等,而現代景觀設計已較為完美地實現了對以上概念的詮釋。但在實際的景觀設計操作中,設計師必須充分考慮水系、氣候和生態基質景觀的影響,以充分利用好它們的優勢元素,設計出較為完美的景觀,使得自然環境與人為景觀能夠有效、完美的結合起來。
場所包容性
(一)包容寬泛群體
場所扮演了傳播情感的有力道具,是情感實現有效傳播的空間基石。設計師能夠充分利用這一空間將最大的能量給予公眾。操作中,我們一直堅持包容寬泛群體的原則,設計的景觀界面體貼人性,讓人與大自然之間沒有隔閡,始終給人一種綠色、充滿生氣和舒適度的視覺體驗。場所集合了各種情感元素,而處于情感集合中的設計師更要將包容納入到自己的設計理念中。全部景觀的設計和筑造都應與人性中的包容性相契合,并以此為藝術表現目標。因而,更多地包容寬泛的群體應成為景觀設計實踐的基本原則,更應被當做景觀營造的價值取向。
(二)呼應心靈需求
親近自然、觸摸綠色、享受舒適是每個人最本真的生命體驗愿望,當公眾有機會自主選擇自己心儀的園林景觀的時候,他們大多熱衷選擇心靈缺失的那片空白。因此作品的本質更契合了人們內心那片最需要一種能釋放,感受,親近自然的美。
總而言之,隨著現代的經濟建設飛快發展,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急速膨脹的社會需求不滿足于以前那種單一模式的設計效果,而將目光著眼于更加高端并能充分迎合現代景觀發展需求的嶄新的設計理念。為此,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更應從全新的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拓寬思路,形成更具個性和藝術性的設計和創造理念,以滿足同樣具備個性化的和藝術化的社會審美需求。
作者:智英斌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