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裝幀藝術封面設計文化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書籍不是普通的商業產品,它是人類文化的載體、智慧的結晶。書籍裝幀設計作為現代包裝設計的一種,不僅要求它瞬間能夠吸引讀者,更在于以最直觀的方式將書籍作者的思想理念有效地傳遞給讀者。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借以現出意蘊和特性的東西。內在的顯現于外在的,就借這外在的,人才可以認識到內在的,因為外在的從它本身指引到內在的。”書籍裝幀中的封面設計展現出的設計創意理念是書籍作者思想的延伸,也是設計者藝術素養和設計水準的體現。所以書籍裝幀設計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封面設計是裝幀藝術的主要構成之一。封面猶如一個人的衣著、樣貌,是了解其內在的窗口。當讀者閱覽書籍時,對書籍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封面,如同影視作品的精彩片頭,是把觀眾的思緒帶人情景的最佳向導。封面設計同時也是一種推銷手段,是書籍的門面包裝,是對讀者的誘導,是抓人眼球的手段。優秀的封面設計,不僅能招攬更多的讀者,更能使讀者快速地融人書中并愛不釋手。書籍封面設計作品雖然不能算作純粹的藝術作品,但優秀的設計師都會將其視如藝術品般精心打造。杰出的書籍封面設計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封面設計雖然有其藝術性的獨立性,但在現實設計過程中往往受到客戶的需求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制約。
封面設計作品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客戶的商業需求,有時甚至取決于個人的審美趣味或興趣偏好。封面設計的定位和客戶的需求,最終都會影響到封面設計者的創作構思和設計效果。所以,設計者和客戶在初期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封面設計作品成功的前提。當封面設計的前提條件滿足后.設計師就可以在此框架下構建自己的藝術作品了。圖形、色彩、文字和構圖是封面設計的四大要素。圖像是封面設計的重要元素。因為面積大、色彩豐富、位置突出等因素,圖像的設計在封面裝幀中尤顯重要。設計圖像可分為抽象與寫實兩大類。如果要根據書的內容進行設計,紀實性內容的題材就比較適合寫實性風格的圖像;而浪漫風格的題材,則用抽象的圖形就更為傳神。例如,休閑類書刊是大眾化的審美標準,通常會選擇明星的藝術照作為封面,體育類雜志則通常會選用體育明星和競技場面的照片,文學類書刊常用抽象、寫意類的圖像設計。
封面的文字設計常用的有書法體、美術體、印刷體等。書法體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鮮明的個性,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并廣為大眾所接受。美術體大致可分為規則和不規則兩種。規則美術體強調外型的傳統規律,整齊劃一,有易于識別和學習的特點,但相對保守,變化較少;不規則美術體則強調多變的外形,比劃設計和整體外形追求藝術化夸張變形的效果,具有個性鮮明、設計感強、相對活潑的特點。就印刷體而言,早期的印刷體比較程式化,變化少,較規整,現代的印刷體因受到不規則美術體的影響而變化豐富,從而加強了字體的藝術性。
裝幀設計時,封面文字除了體現書籍內容外,更多地要考慮其在封面設計中的位置、字號、色彩、聚散等。另外,設計者需要慎用特殊字體,因為很多印刷單位也許沒有這些罕見字體,很可能會給排版、印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建議最好少用特殊字體,或將這些特殊字體和源文件一起配送至印刷單位。封面的色彩是最容易打動讀者的視覺元素。準確的色彩運用首先要考慮書刊的風格、內容。如幼兒書刊的色彩設計,因強調對比、追求色彩的視覺沖擊力而使用大量高純度的色彩;學術類書刊的色彩設計則要求具有豐富的內涵,有一定深度,從而產生端莊、嚴肅、高雅、權威的視覺效果。另外,設計者還要熟練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學,用以表現情感并影響讀者,使之產生共鳴。例如,紅色給人熱情、歡樂之感,用它來表現火熱、生命、活力與危險等信息;藍色調給人冷靜、寬廣之感,用它來表現未來、高科技、思維等信息;黃色調給人溫暖、輕快之感,用來表現光明、希望、輕快、注意等信息;綠色調給人清新、平和之感,用來表現生長、生命、安全等信息;橙色調給人興奮、成熟之感,是很受人們歡迎的顏色;紫色調給人幽雅、高貴之感,用來表現悠久、深奧、理智、高貴、冷漠等信息;黑色調給人高貴、時尚之感,用來表示重量、堅硬、男性、工業等信息。封面設計的構圖是設計成敗的關鍵元素,其基本的方式有對稱、均衡、對比等。
其一,對稱是指在設計樣圖中根據中軸線和中心點為參照來平衡構圖,對稱分布。其具有平穩、嚴肅、莊重、和諧的感覺,但這種構圖方式會讓人感覺整體缺少變化、單調呆板,缺乏活力。所以,比較適用于內容嚴謹的學術型書刊。
其二,均衡。均衡的特點是同量而不同形。均衡不單是形式和數量上的對稱和平均,更主要的是藝術上的均衡,是變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這種均衡不等同于簡單分配。將主體置于中間,或者對稱排列,這樣雖然均衡了,具有了穩定感,但十分呆板,缺乏藝術的多變性。構圖的均衡,不是對稱,而是對立統一關系。
其三,對比。封面設計中的對比有反差對比、虛實對比、面積對比等。反差對比在畫面中就是色調的反差。畫面的明暗反差度大,稱之為高反差,反之亦然。一般在封面設計時,要兼顧畫面明暗兩部分的變化,使之產生豐富多變的黑白明暗色調。有時為了追求作品的藝術效果,使得色調顯得更深沉、概括、醒目,可以通過加強對比,突出色調的層次,由此來產生誘人的藝術效果。虛實處理的基本原則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間”。封面設計構圖中的虛實處理,是指封面圖像的清晰程度,是指整個畫面結構的虛實藏露。虛,一般指畫面中的陪體部分,模糊或空白的部分;實,是指畫面中的主體部分。在畫面處理中,虛實相輔相成,使實的主體部分更加突出,虛的部分適當隱藏,讓讀者看了回味無窮。面積對比,在封面設計創作中,往往需要面積大小對比的手法來加以表現。我們平時在觀察事物時,也存在一些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偏差,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距離所帶來的透視變化,也會影響對象原先的面積大小。設計者要充分利用大小變化來努力打破構圖的均勻和呆板,使設計主體成為畫面的中心,讓讀者的興趣點集中于主體,從而突出設計主題。將書籍封面設計以上四個基本要素有序地組合在一個畫面里方能構成書籍的封面。然而,只是掌握封面設計的這些基本方法,也很難設計出優秀的書籍封面作品。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科學、文化的價值日愈突出,人們對書籍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書籍裝幀設計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注重文化內涵、講究藝術品位、追求個性特征已被越來越多的裝幀設計者所重視。用裝幀封面設計方法發掘思想內涵,豐富文化意蘊,提升書籍價值,已成為現代設計的追求。
科技的飛速發展和電腦時代的來臨對美術設計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裝幀設計因電腦技術而逐漸改變了傳統美術設計的工具、材料和方式方法,并一再突破了以往表現手段的局限而大放異彩,使現代裝幀設計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眾面前。但設計師們要創作出有價值、有生命力的裝幀藝術作品,還是有賴于自身藝術素養的不斷提高。如今,設計師們在顯示器前就能觀摩并探討設計方案,觀察任意角度的設計效果,隨心所欲地將設計樣圖放大、縮小或變換角度等,這些曾經繁雜的工作只需輕觸鼠標、鍵盤即可瞬間實現。設計師們因電腦技術的應用,從而輕松實現了傳統設計手段無法給予的夢幻效果和更為廣闊的設計空間。
美國著名學者房龍在其著作《人類的藝術》中,為我們揭示了藝術之普遍性規律,并稱其“不受國界及時間的限制”。裝幀封面設計歸根結底是一種設計藝術,藝術性永遠是其最為核心的價值取向。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們既是偉大的藝術家,又是杰出的設計師。達芬奇除繪畫外還有著不計其數的設計作品流傳于世,比如他設計的建筑、滑翔機、降落傘、機械動物等作品,都被世人公認為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電影巨著《阿凡達》以最新科技和藝術語言的完美融合宣告了電腦美術新紀元的到來,更是引發了藝術家們熱烈的討論與反思。我國著名導演陸川說:“我們應該羞愧。這是我們集體目睹的、集體服氣的一次完敗。我們差的不是技術,技術是可以拿來的。”當代國內的設計師們如果不重視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而只是一味地醉心于鉆研某些電腦技術及繪圖軟件的應用,并以技師的思維方式來設計作品,就算擁有了最先進的技術,也很難創作出具有藝術感染力和鮮明個性的藝術作品。曾經的裝幀設計業并沒有成為現在專門的專業學科。畫家往往也是裝幀設計師,無論封面設計還是插圖繪制,都由手繪完成。由于畫家的職業特點使之更為注重設計作品的藝術價值,而不拘泥于技巧和細節的表現。其手繪的設計作品和現在電腦設計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更加耐人尋味。但是,國內新興設計專業所培養的設計師們在其設計過程中更多地關注于技術層面的問題,而忽略了賦予作品永恒生命力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國內設計師們普遍重技術、輕內涵的設計理念是現行國內設計專業一味強調科技和軟件的應用,而忽略了設計者藝術素養和文化內涵的培養所造成的。例如,現今國內的設計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發展迅速卻并不完善,在課程設置上將純美術和培養文化素質的課程逐步壓縮刪減,使專業課程設置職業技術化,導致設計學專業學生只重技術、不重藝術。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接觸到美術理論類的課程,甚至不知什么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因此,學習者就算是模仿他人也只能制作出一些缺乏藝術性、文化內涵、沒有靈魂的“工業化產品”。
由此可見,美術設計作品的永恒生命力就在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將藝術性和文化內涵完美結合,并以特有的藝術語言加以表現。作為藝術設計之一的裝幀封面設計亦是如此,設計師應在當今浮躁逐利的大環境下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加強自身的藝術和文化修養,努力豐富個人的生活閱歷、講究藝術品位、追求個性風格、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內涵,用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