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少數民族地區臨床護生帶教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為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臨床護生帶教質量,增強護生對患者的服務意識,加深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對目前帶教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予以改進。方法: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行,在全國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新形勢下,少數民族地區醫院實習護生的帶教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臨床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鼓勵少數民族護生參與護患溝通,使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結果:護生與帶教老師和睦相處,共同進步,患者滿意度提高,有助于少數民族地區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開展。結論:醫療單位實行雙向轉診,危重病人增多,護生中少數民族遞增,規范臨床帶教管理,使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少數民族的習慣及語言運用在工作中,有效提高了護生工作中的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尊重少數民族患者民族習慣的同時能有效進行溝通交流。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護生;帶教老師
我院地處川西南,是全國最大彝族居住區第一所“三甲”醫院,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承擔著各地中專、大專及本科護理專業學校臨床實習任務,每年約有100多名護生輪轉我科進行臨床實習,少數民族護生約占65.6%,為了提高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科在帶教實習生中分析了其中存在問題并摸索出一些帶教經驗及方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友誼,提高教學質量,為合格的護理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淺將臨床護理帶教過程中體會總結如下:
1.問題
1.1護生方面的因素
1.1.1職業素養欠佳護生不熱愛護理工作,無憂患意識,得過且過,對醫療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無充分認識,缺乏護理專業所必備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1.1.2民族習慣我院接收的護生中有約65.6%的護生為彝族,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有自己民族的語言。
1.1.3理論基礎不扎實護生學習觀念滯后,無主動學習意識,沒有很好的掌握理論知識,臨床護理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缺乏工作熱情、主動性。
1.1.4理論與實踐脫節護生在學校學習的大多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學校條件有限,示教設施不健全,臨床見習期僅1個月,大量技術操作要靠臨床實習來培養,很多護生“三查、七對、一注意”背得很熟練,但真正工作中卻丟三落四;理論基礎不扎實,與實踐無法融合,尤其在健康宣教方面,照本宣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處理能力差,技術技能不過硬,導致遇事則慌,無從下手;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差,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
1.1.5缺乏溝通能力護生剛進入臨床,缺乏溝通能力和技巧,尤其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護生與患者溝通時存在語言交流障礙,或者表現拘謹,甚至是無言的操作局面,讓患者產生不信任感。
1.1.6工作的恐懼感由于社會的一些負面新聞,部分護生對這份職業感到恐懼及厭倦,只想完成學業后改行,沒有想要成為一名“護士”。
1.2帶教老師方面因素
1.2.1帶教意識薄弱帶教老師理論知識不扎實,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些老師在自己工作方面很出色,但缺乏教學經驗,不善言談,只一味的安排同學做事,而不教,對護生缺乏正確的評估;部分老師教學方法陳舊,觀念滯后,與護生缺乏溝通,甚至使喚護生幫自己進行工作以外的私事,讓護生感到厭惡,不愿意接受。
1.2.2帶教老師法律意識淡薄部分帶教老師只注重臨床基本技能和理論的傳授,而忽略了患者的權利,比如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隱私權和自由選擇權。表現在部分老師服務態度不熱情,語言僵硬,在為患者操作過程中溝通欠佳,未做到對患者的關心和關愛,導致患者產生抵觸情緒[1];有的帶教老師不注重點評教學效果時的環境和方式,在做現場指導時對護生存在的問題當患者面逐一指出,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1.2.3師資力量不足臨床帶教老師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隨著科學的進步,知識不斷更新,新型儀器的引進,如不提高自身素質很難滿足護生的要求無法適應時代的需要[2]。
1.2.4帶教老師工作壓力大目前臨床護士人員配備不足,沒有專職的臨床帶教老師,很多老師除了帶教實習同學還承擔患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忙而忘記教學,怕實習同學出錯而不放手,使其護生動手機會少。
1.2.5教學計劃未能按時完成老師因忙于自己的本職工作,缺少時間為護生授課及操作示范,特別是搶救病人時,怕忙中出錯,不讓其參與,學生失去鍛煉的機會。
2.對策
2.1制定本科室帶教計劃按照護理部的要求各科室選定一名帶教組長及3年以上有經驗的護師成立科室教學組,根據實習輪轉時間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實習期間,為解決護生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我們采取邊示教邊講解;實習中期給護生提供機會多練習,在保證患者安全和不影響患者治療的前提下,對護生放手不放眼,讓其大膽操作,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具體技術操作中,及時指導及糾正;實習后期檢驗護生的綜合能力,評估學習效果。開展多形式的教學活動,如晨間提問、專科授課,護理查房。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中,為了提高護生的積極性,做到專科、本科無區別。
2.2增強護生的參與意識搶救病員時,盡量讓護生參與,比如記錄搶救時間,用藥等,使他們了解搶救程序和要點,懂得時間的珍貴及三查七對的重要性,針對少數民族患者盡量安排少數民族護生與病員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既尊重了民族語言、習慣,也達到了我們溝通的目的;同時安排護生參與護理教學、護理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為護生的日后成長打下基礎。
2.3注重師資的選擇“師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天,地,君,親,師”的排列方式被普遍認同,應以“學(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標準來嚴格選拔帶教老師;按照護理部要求,各科室護理人員在符合帶教資格的前提下,自愿報名參與帶教工作,大科組織各科室參加人員進行ppt演講,選拔出各科室真正具有能力的帶教老師。
2.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護患關系在臨床實習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首先要學會相互尊重,學生要尊敬老師,老師也要尊重同學,不歧視、不冷漠、建立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對老師認可,產生好感和信任。做到師生之間保持“同事,朋友,榜樣,”橋梁“的關系;除此之外,學生要善于與患者溝通,尊重、關心、關愛患者,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可適當承擔起護理患者的責任,通過自己的“勤”贏得患者的心。
2.5規范帶教內容按照護生實綱要求,讓護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突出專科特點,明確帶教目標,是護生能抓住專科的特點和重點,提高護生主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實習質量。
2.6重視崗前培訓培養護生的慎獨意識首先是護生的禮儀,護士的素質方面的培訓。
2.7實行一對一帶教護生進入科室后,一名護生至始至終由一位老師進行帶教,盡量將少數民族護生安排給我們彝族同事進行帶教,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護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邊示教邊授課,逐漸讓護生操作,老師現場指導,最后老師點評,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便于學生加深強化,同時在疾病護理過程中,鼓勵護生參與患者管理,對自己所管床位患者提出相關護理問題讓學生回答,便于知識的掌握。
2.8重視護生的出科考核包括勞動紀律、服務態度、技術操作水平、理論知識水平、團結協作等方面;出科考試,包括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術操作考試,以此來檢驗護生在這一段時期的學習效果。2.9帶教工作互評讓護生談談實習中的體會,交流實習心得,對帶教老師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給老師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老師對護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及時指出,利于教學工作的改進,提高帶教學質量。
3討論
護生作為未來護理隊伍的生力軍,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除了注重提高護生的職業素養,在理論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民族信仰,充分體現護理人員的關心,關愛,民族團結。
參考文獻
[1]趙小平,護理臨床教學中醫療糾紛的防范[J].中華護理學會雜志,2003,38(12):948
[2]葉琳,張海風,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幾項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76–77
作者:蔡歡 單位:涼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